摘要:前不久,听泉赏宝在直播间自爆猛料:顶流网红的生活远没有外界想象中那般光鲜亮丽,去年所有直播间的销售总额刚够发工资,收支持平,干了一年等于白干。
还记得2024年抖音涨粉神话听泉赏宝吗?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听见这位坐拥3600万粉丝的抖音顶流在直播间“哭穷”。
前不久,听泉赏宝在直播间自爆猛料:顶流网红的生活远没有外界想象中那般光鲜亮丽,去年所有直播间的销售总额刚够发工资,收支持平,干了一年等于白干。
听泉赏宝的原话是:“你很难想象啊,我们几个直播间加起来所有的销售额,刚好有多么巧,刚好跟整个部门人员的工资,整个公司电商部门的工资持平,没亏知足吧。”
图源:听泉赏宝直播间
不仅如此,在分享完这一情况后,听泉赏宝更是对着镜头自嘲般补充:
“兄弟,你是个数学天才吧?什么叫做白忙活,是什么意思啊?白忙活的解释是什么?干了一年等于白干,这个叫做白忙活,这个叫做什么,叫做瞎忙活,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段自述瞬间引爆全网,在大众的基本认知里,直播带货无疑是当下来钱最快的收入渠道。
此前,就有700万粉网红“潘雨润PanYR_”晒出个税纳税记录,自证其纳税金额接近一个亿;而坐拥千万粉丝的女网红“樊小慧儿”,也曾自曝仅一个月收入就高达3400万。
可是如今,一个粉丝超3600万、一度霸榜热搜的超级网红,每场直播销售额动辄数百上千万,自营品牌月销超2500万,竟自称一年“白忙活”?一时间,质疑、嘲讽、同情之声此起彼伏。
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因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再度翻红的古早网红“留几手”也在社交平台发文自曝:首次抖音直播带货的佣金利润仅有26元,而算上为了直播的其他支出,他甚至还亏钱了。
图源:留几手微博
在电商参考看来,这些明星网红们看似荒诞的“自曝”,恰恰撕开了直播电商行业最隐秘的伤疤:流量与商业价值的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粉丝即财富”,事到如今,流量与变现的平衡,成了所有主播的生死命题。
而若想要理解这场“白干”风波,还需要先回溯听泉赏宝的崛起之路。
2024年10月,当“疯狂小杨哥”因争议跌落神坛,抖音亟需新顶流填补流量真空。此时,一个名为“听泉鉴宝”的账号突然闯入大众视野。
每晚9点半,直播间里上演着连麦鉴宝的魔幻剧情:网友或展示价值5500万元的猴票,或掏出“奥特曼金佛”“加特林唐僧”等搞怪道具。主播听泉则以标志性的“眉头一皱”“薅头发”动作,配合“很开门”“下去沉淀吧”等黑话,将专业鉴宝演绎成一场娱乐真人秀。
这种“抽象化内容”精准击中了当代网友的猎奇与解压需求。短短一周,直播间观看人次破亿,单场最高在线人数超2000万,“电子榨菜”“快乐源泉”等标签迅速出圈。
而后经过几番停播又复播,改名后带货,听泉赏宝在流量的狂欢中迅速转型,为最初的娱乐加上了商业化的注脚。
去年10月,听泉就在直播中坦言了自己将入局直播带货的意向:“有的时候也要理解一下,平台电商马上双十一了,电商有活动咱们也得支持一下,小黄车挂上了,很多话说起来也会方便些。”
得益于个人热度与平台的流量倾斜,听泉赏宝的直播首秀便交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据飞瓜数据显示,彼时的直播间巅峰在线人数超过一百万,而整场直播通过连麦品牌方直播间、挂小黄车等方式,带货销售额高达750万元。
图源:海报新闻
与此同时,听泉团队加速商业化布局:自营品牌“听泉严选”月销2500万元,直播带货首秀3小时破750万元,文创挂件7秒售罄超百万元……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内容+流量+变现”的完美闭环,从“电子榨菜”到“抖音一哥”,听泉赏宝实现了那句经典台词“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然而,听泉赏宝的一句“一年白干”揭露了这场流量狂欢背后的魔幻现实:在直播电商行业,流量并不能完全跟利润划上等号。
听泉及其相关账号直播间的销售额看似亮眼,但团队规模扩张、人力成本飙升、平台分成与营销投入,足以吞噬大部分收益。
据了解,听泉背后的MCN机构一度以月薪2.5万招募主播、2.4万招聘星探,签约79名矩阵账号运营者,仅人力开支每月便高达百万。
更讽刺的是,与其合作的品牌反而赚得盆满钵满。以蓝月亮为例,通过连麦引流,其单场销量暴涨至9999+,而听泉仅获得固定佣金。
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商业模式,注定让主播陷入“高流水、低利润”的陷阱。
而与此同时,抖音的算法机制决定了“流量即权力”,听泉的崛起得益于平台造星,但其生存也受制于流量波动——一旦热度下滑,GMV(商品交易总额)必然缩水。
更残酷的是,平台通过连麦机制将顶流直播间变为“流量中转站”:品牌方支付坑位费获取曝光,观众被分流至品牌直播间,主播却难以沉淀私域流量。
这种“流量漏斗”模式,让网红主播们成了平台的“打工仔”。
事到如今,听泉的“白干”论调,或许正是行业转向的预警信号:品牌与主播需重新审视流量与价值的关系,从“流量崇拜”转变为“价值深耕”。
要知道,听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抽象鉴宝”的娱乐性,但商业化转型迫使内容向带货妥协。粉丝为“快乐”而来,却被迫接受硬广植入,导致用户粘性下降,商业转化率也随之降低。
冷酸灵通过连麦实现短期爆单,但长期增长仍需回归产品力;听泉严选月销2500万元,证明自营品牌或成主播破局关键:未来,唯有将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才能跳出“赔本赚吆喝”的怪圈。
听泉赏宝的“一年白干”,撕开了直播电商的华丽外衣,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理性回归,唯有认清“流量≠价值”的本质,才能在这场魔幻现实中找到真实的价值坐标。
来源:电商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