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我批评了“自媒体曲解官媒文章为岳云鹏抹粉”行径。其实类似拿德云社碰瓷情形并非孤例,而且也同样是碰瓷《人民日报》。
昨天,我批评了“自媒体曲解官媒文章为岳云鹏抹粉”行径。其实类似拿德云社碰瓷情形并非孤例,而且也同样是碰瓷《人民日报》。
就在上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一级编剧陈涌泉老师的文章《万人齐吼秦腔火爆出圈,“安万现象”带来什么启示?》。不承想,郭德纲的拥趸们截取了文章中“戏曲创作要尊重大众审美”这句话,发表小作文或视频,硬说是《人民日报》在间接肯定郭德纲。
陈老师文中根本没提郭德纲哪怕一个字,你们这是生生的硬蹭呀。可你们的喜好就能代表大众审美吗?郭德纲与陈涌泉老师文章中提到的安万现象相符吗?
自媒体拿郭德纲类比安万硬蹭《人民日报》
咱们逐项来解析,相信网友们会有答案。
一、何为大众审美?
针对大众审美,陈涌泉文章中写了一段话,总结起来就是“老百姓喜欢的唱腔好听、好唱、好学,符合好唱腔标准”。
正是这段话,使得郭德纲的拥趸们兴奋异常,蹭意万丈,非说这与郭德纲多年来坚持的“雅俗共赏”不谋而合,非说《人民日报》在肯定郭德纲。
至于郭德纲的“雅俗共赏”与真正的“雅俗共赏”是否一致,咱们今天不做讨论,而是仅就陈涌泉的文章来比对。
陈涌泉在写了上面那段话之后,马上又表示,一面是个别剧团被改得四不像的“注水唱腔”,一面是安万剧团“原汁原味”的秦风秦韵。
那么郭德纲及其麒麟剧社唱的戏到底是“原汁原味”还是“注水唱腔”呢?追捧郭德纲唱腔的粉丝是否能代表大众审美呢?
二、麒麟剧社和安万剧团一样吗?
陈涌泉文章中的安万剧团“简单纯粹”“只演老百爱看的戏”“爱听的腔”,所演剧目也是秦腔传统经典,既演绎人生悲欢、世间百态,又不失家国情怀与慷慨悲壮。
可是有的一些院团创作浮躁,对戏剧文学缺乏敬畏、没有足够重视,唱腔丢失传统,一味求“新”,导致剧种异化、特色弱化、戏韵寡淡、听之无味。
朋友们,郭德纲领衔的麒麟剧社符合上面哪种情况?和安万剧团一样吗?
三、唱腔是剧种的灵魂。
陈涌泉文章中写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唱腔集中体现剧种特色。还拿八十九岁老人听说家乡戏要来的激动心情举例,并假设老人乘兴而来,如果听到的是异化唱腔,根本寻不到乡音味道,将会怎样失望与不甘!
请问,麒麟剧社的戏是这种情况吗?
四、安万剧团室外雪中免费演出。
这个情形不是文章中写的,而是我在网上刷到的视频。网上多个视频显示,安万剧团多次免费为老百姓演出,甚至大雪纷飞中照唱不误。
请问,看麒麟剧社演出要买门票吗?麒麟剧社演出环境艰苦吗?麒麟剧社免费演出多吗?
五、文艺须守正创新。
陈涌泉文章中特别指出,对于戏曲艺术来说,最关键的一条,唱腔要保持剧种特色,避免剧种异化、唱腔歌剧化。
文章最后还通过引用高层讲话,得出核心结论:戏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保持剧种特色,才能越演越火;只有尊重大众审美、倾听人民心声,才能入耳入心。
各位网友,通过上面的比对,你们觉得郭德纲及其麒麟剧社与安万团队有可比性吗?自媒体非拿郭德纲蹭安万有道理吗?
我不禁要问那些硬捧德云社的自媒体们,你们要么拿郭德纲类比安万来碰瓷《人民日报》,要么曲解《人民日报》文章给岳云鹏抹粉,究竟要硬蹭官媒到何时?什么时候才停下来呢?#如何看待秦腔演员安万跪谢观众##麒麟剧社#
来源:曲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