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今后的票房,要靠什么来支撑?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6:11 1

摘要:据电影局的统计,从1月28日到2月4日,这短短8天,票房就超过了95亿元,平均每天11.86亿元。

2025年电影的春节档,从表面来看,又仿佛赚得盆满钵满。

据电影局的统计,从1月28日到2月4日,这短短8天,票房就超过了95亿元,平均每天11.86亿元。

光看这两个数字没有感觉,而如果翻一翻旧账,可能就吓一跳:

2024年,国内全年的电影票房是425亿元。这就意味着,这8天的春节假期,创造了过去一年总票房的22%。

其中,票房最高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累积票房48.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月6日19时,该片的票房已突破60亿元,成为中国影片票房榜第一。目前票房数据仍在快速刷新,根据灯塔专业版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有望达到95.37亿元。

什么概念呢?

一旦《哪吒2》的总票房超过68亿元,就将超越美国本土票房冠军《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票房为9.36亿美元,约合68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排在后面的,分别是《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以及《蛟龙行动》。

今天上午,再次走进影院,看了《唐探1900》。

之所以没有选择《哪吒2》,一方面是因为对动画片多少有点偏见,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导演陈思诚的才华从来没有怀疑过。

片尾的音乐响起,演职人员表不断往上翻的时候,影院的灯亮了,随着稀稀落落的观众往外走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感觉:

不愧是众多电影公司联合出品的商业大片,简直太复杂,太闹腾了!

静下心来想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理出一点儿头绪。

影片的亮点不少。

首先是配角周润发的出色演技。

发哥就是发哥,戏份无论多少,举手投足间尽显老牌影帝本色。

故事背景是1900年的美国旧金山,那个年代华工的苦难,当地出台《排华法案》等均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周润发饰演的白轩龄身份复杂,他既是威风八面的帮派首领,又是一位感情内敛隐忍的父亲,更是极具影响力的华人领袖。周润发的表演细腻而有张力。尤其是他不用律师独自出庭,在法庭上为华人权益发声的片段。有理有据,慷慨激昂,既有舌战群雄的豪迈,又饱含无比的愤懑、悲壮与无奈,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情节推向高潮。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电影《第二十条》,雷佳音饰演的见习法官韩明在法庭上那段关于“法理无外乎人情”的陈词。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是角色的重塑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

前三部中,王宝强与刘昊然一直是“舅甥组合”,而且反差极大。前者偏“邪”,贪财、好色,经常耍活宝,喜感十足;后者较“正”,智商超群,明察秋毫,却因口吃而不善表达。

在《唐探1900)中,反差依然存在,但转变为“印第安猎人阿鬼”与“油滑中医秦福”。两人的性格缺陷同样明显,阿鬼鲁莽、秦福贪财,这样的设定使角色更立体,既保留了固有的喜剧效果,又增添了某种悲剧色彩。

再次,对探案手法进行了巧妙的创新。

有的观众可能觉得有点扯,其实不然,很多事物的底层逻辑都差不多。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用在案件的侦破上并不违和。导演陈思诚通过引入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探案手法,在悬疑故事的框架下融入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元素,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新鲜感。

可是,影片的槽点也是客观存在的。

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复杂”“闹腾”呢?就是因为追求的东西太多,或者说在艺术上的“野心”太大了。

其实,在前边的几部中,这种倾向已经出现,只是愈演愈烈罢了。这一部,制作团队将悬疑、喜剧、历史、动作、爱情等多种类型杂糅,并试图通过“开膛手杰克案”串联起多线叙事。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贪多不化”“顾此失彼”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推理逻辑减弱,故事节奏失衡。

绝大多数观众肯定是奔着那个最重要的招牌——悬疑——去的。可是,悬疑主线(“开膛手杰克案”)被大量支线(如革命党盗枪、华工抗争)冲淡了,关键信息一直隐藏着,直到结尾才揭晓。因为缺乏铺垫,观众没有思想准备,推理过程完全依赖镜头的闪回和自行脑补,导致逻辑性较弱。

影片的叙事节奏上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前半段探案与历史支线交替推进,后半段突然转向家国情怀,很突兀,由此造成了强烈的割裂感。

第二,因为过度迎合,失之刻意生硬。

和前面提到的“贪多”有关。为了彰显民族主义,突出“主旋律”,导致了与整体叙事上的冲突。比如岳云鹏饰演的侍卫在临死前高喊“救中国”,就显得刻意,生硬,很不自然。

在技术上,喜剧与悲剧真的很难融合,即使勉强去做,效果也不好。比如王宝强的女装戏、刘昊然被按倒等情节就有“为笑点牺牲严肃性”的嫌疑,另外有不少场景也确实显得不伦不类。

总体而言,与《唐探1》的本格推理相比,《唐探1900》的探案部分明显弱化了,因为戏份不够,所以才更多地依赖动作戏和情怀去支撑,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或者说“王顾左右而言他”,该有的东西不出来,必然要让奔着悬疑去买票的粉丝失望。

这可能是《唐探1900》最大的问题所在。

当然,资本是逐利的,商业片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票房,口碑或许只是副产品。商业与艺术是鱼和熊掌,能否兼得,考验制作团队的东西太多了。如何平衡娱乐性与深度是当下的中国电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

从题材上看,今年春节档的《哪吒》《唐探》《封神》《熊出没》《射雕》,还有作为《红海行动》续作的《蛟龙行动》,整整6部,全都是IP翻拍或者续集。

这是否是因为考虑到另起炉灶的风险太大,炒冷饭毕竟还有保底的收益?

这与科学上的基础研究往往不受重视是一个道理:原创的东西太难了,不但要耐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还可能要接受前途未卜乃至血本无归的残酷。

但是,电影是做内容的产业,只靠花里胡哨难以持久。观众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兜里的钱,不是那么容易赚的。

现在要问的是,今后的电影票房,要靠什么来支撑?

来源:湖底浮萍2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