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狂花:了不起的出走决心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8 15:09 1

摘要:趁着假期,我去看了根据抖音苏敏阿姨真人经历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当银幕缓缓落下,脑海里浮现出《末路狂花》中两个女主角逃亡天涯,面对绝境时的豪迈呐喊与洒脱身影,以及那成为影史经典的结局画面——无数人开枪射杀她们这样“危险分子”进退两难之地时,她们紧紧相握的手

《出走的决心》

趁着假期,我去看了根据抖音苏敏阿姨真人经历改编的电影《出走的决心》,当银幕缓缓落下,脑海里浮现出《末路狂花》中两个女主角逃亡天涯,面对绝境时的豪迈呐喊与洒脱身影,以及那成为影史经典的结局画面——无数人开枪射杀她们这样“危险分子”进退两难之地时,她们紧紧相握的手,一脚油门踩下绿色的福特雷鸟,如飞鸟般跃向悬崖,定格于天空之中。

比之带来的震撼不同的是,决心里的母亲以一种更隐秘和沉闷的感触震痛了我,那太像是发生在自己周边的故事了,它以更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传统女性生命中点滴累积的痛苦。

像是被地球系统安排的既定规则驱赶一样,不让读书,回到父母的家庭,帮父母弟妹分忧。找不到工作,回到丈夫的家庭,做一切家务的隐形劳动者。为后辈所累,回到子女的家庭,在孙辈上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

好似一切都是对女性的母职惩罚,一个传统女性的一生,是西西弗斯推石头,一关又一关,十年又十年,满是数不完的责任和苦难。不称职的母亲,是一种谴责和逼迫,伟大的母亲,又是一种道德的绑架。

《出走的决心》

我想首先说说视角代入的问题,与电影里的母亲不同,生活中的母亲和家庭是多样具体的,但被同样的时代压抑生活经验和没被社会化塑造的千千万万女性大抵是相似的,我也在反思自己是否给予家中母亲足够多的耐心。

看见片中父亲以“懒”这样的贬低字眼和以欲望、贪图享乐之名装点、污蔑作为伤害母亲的正当化理由时,我是难过的。

女儿常不解母亲为何不选择离婚,时常觉得母亲懦弱,不够勇敢。可直到自己也成为了母亲,才发现母亲的处境并非那么简单。有了孩子,还是需要作为外婆的妈妈来帮忙照顾,否则会耽误自己的事业发展。而此时妈妈想要和朋友见面,想要不压抑的空间,只是想看一看外面这样片刻的自由念想在家中被称为享乐,这实在是对子女的惩罚。

女儿的事业,和母亲的自由,在电影里似乎变成了完全对立的地位。可父权,却在其中狡猾地隐身了。年轻的母亲在自由恋爱结婚的那一天快乐地奔跑在回家的路上,那可能就是她毕生体会到的唯一自由了吧。

可是跑向的是何处呢?不过是父权与夫权的博弈和交接,无数个她以为奔向了自主和自由,却不知自己会被困在另一个更大的牢笼中经年累月。

不禁让我想起塞尔玛(末路狂花里的女主角)在电影里释放的荒诞天性,什么都不管不顾、遵从内心、不考虑任何后果的的喜剧场面里含有的自由如今看来是别有一番滋味。

《末路狂花》

至于我看有人说起两部影片里出现的枪支、刀具、反抗和不负责元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想,这些在许多兄弟情和犯罪电影里也会诸多出现,但往往是被塑造成让主角不得已诉诸暴力从而成就更大夙愿的安排,且最后还总会获得些什么,譬如行为过后带来的丰功伟绩或是硬汉抱得美人归······

没有人会批判他们宣扬负面元素,似乎那已经是被绑定的英雄时刻。而在一个女性需要被迫拿起武器反击自卫和甚至捅向自己来自证的两部电影里被批判,本质上是十分双标的看法。事实上,即便女性在有武器,甚至可以在可见范围内行驶暴力权利的世界里,最终也没有靠此给自己争取到真正的生存空间,更别说什么英雄事迹了。

人们刻板的认为女人不会开枪,不会出走。而电影仅仅就只是打破了人脑海里的刻板印象和单一叙事,证明了女性也有能力做出他人认为她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于是世界毁灭了,原来女人还可以这样。决绝的离家出走,呈现了一个长期被忽视却普遍存在的现象。母亲和千千万万的女性都从来知道自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拥有自己人生的意识,从不缺少任何的权利,不是谁的奴隶和傀儡。

如果她们甘愿的为别人而活,我们要晓得她们的负重前行,如果她们只是不想再被“吃”,想有点自己的事儿。我们没有任何可置喙、剥削她们的权利,这就是这类影片浓缩的精华。

《末日狂花》里的两个女主角一路逃亡、宁愿冲向悬崖也不愿被警察抓住,因为知道被抓住也不会得到公正的待遇,没有人会相信一开始两人滚雪球的起点,只是为了自身受到侵犯;《出走的决心》里像空气一样让人习以为常却发生在身边数十年如一日的故事,被这样决绝的以出走的方式被看见才如此振聋发聩。

千言万语化成的力量似要冲破镜头将我击碎,从此“娜拉出走”不再是易卜生笔下的悬而未决,末路狂花也不再末路,出走的决心实有了不起之意义。世界没有留给她们生存的空间,于是她们便只能选择既定的死亡和出走,这其中的自由哪怕不为任何人所知······

来源:金鱼涂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