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欣赏“三叉戟”睿智地侦破一个个案件的同时,忍不住对电视剧记录的平安市公安局职场运行细节吐槽:编导真正体验或了解过公安机关的生活吗?这可是“三叉戟”的工作单位、力量源泉。
由陈建斌、董勇、郝平联合主演的刑侦片《三叉戟2》正在播出,轻松幽默的语言基调,复杂莫测的悬疑剧情吸引了许多观众。
欣赏“三叉戟”睿智地侦破一个个案件的同时,忍不住对电视剧记录的平安市公安局职场运行细节吐槽:编导真正体验或了解过公安机关的生活吗?这可是“三叉戟”的工作单位、力量源泉。
尽管职场运行的具体事宜属于细枝末节,无关“三叉戟”破案的主线,可是许多失实桥段累积下来,很容易让大家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电视剧第3集,“三叉戟”工作室成立,郭局长代表组织宣布,由政治部副主任楚东阳兼管“三叉戟”工作室的政治思想工作。
楚东阳,绰号“”楚呱嗒”,是《三叉戟》第一部中的老面孔,曾经从省厅下派,担任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
按照职场称呼礼仪,同事们应该依据楚东阳的新职务称呼他为“楚主任”,可是全剧所有我方人员,都叫楚东阳“楚政委”。如果说“三叉戟”是楚东阳的老同事、老下属,称“楚政委”尚有情可原,那么作为新下属的徐蔓和作为领导的郭局长,也称呼“楚政委”,显然不太合适。
“大喷子”潘江海提拔预审支队副支队长,是《三叉戟2》的一条重要支线,直接影响了“大喷子”的思想波动,间接影响了剧情的发展。
根据《公务员法》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干部个别提拔任职,一般要经过党委(党组)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阶段。
电视剧没有展示党委(党组)分析研判和动议和民主推荐、讨论决定等阶段,从剧情的紧凑性上可以理解。不过,剧中按照潘江海自己的说法,他提拔副支队长是预审支队主动上报的,这就不符合干部选拔的常规程序。
组织考察阶段,《三叉戟2》剧情展示了潘江海让“大背头”崔铁军和“大棍子”徐国柱帮自己填写征求意见表以及有关领导与他面谈等情节,完全违背常识,不合规定。
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一般而言,考察干部任职,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派出考察组,发布考察预告,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走访、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和工作资料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与考察对象面谈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由潘江海本人发放征求意见表,显得过于幼稚。
同时,剧中有预警支队齐孝石电话泄露干部选动议、酝酿等有关情况的情节,这属于非组织行为,是违反纪律的。
又,剧情发展到第24集,潘江海的“副支队长”职务已经到了任前公示阶段,任前公示用纸是普通的白色打印纸,也是不合常规的,一般都是用红色或粉红色纸笺。
《三叉戟2》第20集,因破获十年前的积案,三叉戟工作室荣立集体二等功。
截图可知,这个“二等功”奖励是由平安市公安局做出的。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第四章”奖励的权限”规定,作为“为完成专项工作临时成立的平安市公安局非建制单位”,三叉戟工作室集体记二等功的批准权限是省公安厅,显然,剧中的奖状是块无效的牌子。
另外,奖状的格式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真实的奖牌。
除上述明显有问题的地方外,《三叉戟2》中展现的一些平安市公安局职场运行的特殊状态也让人看不懂。譬如:随意的人事调动,个人可以凭借喜好“”不服从“组织”;任性的组织纪律处分,副局长郭永振可以提前代替局党委做出处理决定等等。
细节的处理决定成败,也可以决定一部电视剧是否能称得上精品。不禁要问,沉寂了5年,才拍出这部《三叉戟2》,在这5年里,编导就没有好好体验。观察过公安机关真实的职场运行吗?五年时间,一个职场小白也应该能变成职场老兵了吧?
来源:春入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