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开年剧集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央视推出的年代大剧《六姊妹》以破2的收视率强势突围,成为开年荧屏的“王炸”之作。这部由梅婷、陆毅领衔,邬君梅、奚美娟等老戏骨倾情助阵的剧集,改编自作家伊北的同名小说,以何家三代女性为核心,横跨半个世纪的时代洪流,讲述了一个
央视开年大戏《六姊妹》:一部跨越时代的女性史诗与家庭浮世绘
文/影评人
在2025年开年剧集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央视推出的年代大剧《六姊妹》以破2的收视率强势突围,成为开年荧屏的“王炸”之作。这部由梅婷、陆毅领衔,邬君梅、奚美娟等老戏骨倾情助阵的剧集,改编自作家伊北的同名小说,以何家三代女性为核心,横跨半个世纪的时代洪流,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沉浮。它不仅是一部女性群像的成长史诗,更是一幅描摹中国社会伦理与家庭关系的细腻画卷。
一、主题内核:女性力量与家庭羁绊的双重奏
《六姊妹》的故事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何常胜(刘钧饰)一家从扬州迁居安徽,一心求子的他却接连迎来六个女儿。在传统重男轻女思想与时代变革的碰撞中,何家女性的命运被赋予了复杂的底色。剧集以“姊妹情”为纽带,通过六姊妹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探讨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变迁。
1. 女性群像的立体塑造
剧中的六姊妹性格鲜明:大姐何家丽(梅婷饰)沉稳坚韧,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二姐何家文(高露饰)隐忍务实,承担家务重任;三姐何家艺(颖儿饰)争强好胜,追求事业突破;老四何家欢(吴倩饰)清醒理智,紧跟时代步伐;老五刘小玲(曹斐然饰)叛逆却重情;老六何家喜(李嘉琦饰)天真烂漫,象征家庭的希望。这些角色并非脸谱化的“完美女性”,而是各有缺陷与成长弧光。例如,何家丽为了家庭牺牲个人理想,何家艺因争强好胜屡遭挫折,这些设定让角色更具真实感,也映射出时代对女性的多重束缚与赋能。
2. 家庭伦理的温情与冲突
何家六姊妹的成长始终与家庭羁绊交织。剧中既有姐妹间因观念差异产生的矛盾(如老三与老四的事业竞争),也有血缘纽带下的无条件支持(如大姐为妹妹们扛起生活重担)。父亲何常胜的意外离世,成为家庭命运的转折点,也凸显了“女性撑起半边天”的主题。编剧通过琐碎的日常冲突(如妯娌矛盾、婚恋选择)与重大时代事件(如改革开放、国企改制),展现了家庭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韧性。正如剧中何母刘美心(邬君梅饰)所言:“家人是吵不散、打不走的”,这种对亲情的诠释既接地气又充满力量。
3. 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集体主义到个人奋斗,《六姊妹》通过何家三代人的经历,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例如,老四何家欢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创业,老三何家艺在国企改制中面临下岗危机,这些情节既是个体命运的写照,也是时代浪潮的缩影。剧集并未回避历史阵痛,而是以平实视角呈现普通人的挣扎与希望,让观众在共鸣中感受时代的重量。
二、艺术表达:年代质感与表演张力的完美融合
《六姊妹》的成功,离不开其精良的制作与演员的精准演绎。导演楼健(代表作《御赐小仵作》)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将年代剧的烟火气与戏剧张力平衡得恰到好处。
1. 年代感的沉浸式还原
剧集在服化道与场景设计上极具匠心:灰蒙蒙的昏黄色调、粮票肉票的使用、老式照相馆的全家福、七八十年代的交谊舞场景……这些细节瞬间将观众拉回过往岁月。例如,何家丽与张建国(陆毅饰)的婚礼场景,从红双喜搪瓷盆到蓝色工装,无不透露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这种对历史细节的考究,让剧集兼具审美价值与文献意义。
2. 戏骨与新生代的演技碰撞
老戏骨奚美娟饰演的奶奶何文氏,以一句“六姊妹团结一致,往后才能兴旺发达”奠定了家庭的精神内核,她慈祥中透着坚韧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刘钧将何常胜对“生儿子”的执念与对女儿的疼爱演绎得层次分明,产房外从期待到失落的眼神变化令人动容。林永健饰演的反派老汤,仅凭挑眉斜眼的小动作便将市井小人的算计刻画得入木三分。
梅婷与陆毅的搭档则贡献了剧集的情感高光。梅婷将何家丽的隐忍与担当融入细微表情,如深夜独自缝补衣物时的沉默,或面对家庭危机时的果断;陆毅饰演的张建国则以朴实深情的形象,成为何家丽最坚实的后盾。青年演员如沈月(饰少年何家丽)与高至霆(饰汤为民)的青春线,则为剧集注入清新活力。
3. 叙事节奏与情感张力
剧集采用“生活流”叙事,以三场关键戏拉开序幕:何常胜求子失败、汤何两家恩怨、何家女性反击,迅速勾勒出人物关系与时代矛盾。后续剧情则在琐碎日常中埋藏伏笔,如大姐的婚姻选择、老五的叛逆成长,最终汇聚成家族命运的洪流。导演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如怀旧昏黄与冷峻现实)、象征性意象(如反复出现的全家福),强化了情感表达。
三、争议与反思: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碰撞
尽管《六姊妹》广受好评,但其对性别议题的处理也引发争议。有观众指出,剧集虽以“反对重男轻女”为口号,却在情节中隐含对传统家庭结构的妥协。例如,何常胜对生子的执念被部分观众视为对父权思想的隐性认同;剧中女性角色的终极价值仍与婚姻、生育紧密绑定。此外,部分台词(如“没继承爹的聪明”的调侃)被批评为固化性别偏见。
对此,编剧伊北的回应或许藏在角色的复杂性中:何家女性既受困于传统,又不断突破桎梏。例如,何家欢的创业线展现了女性独立意识,而大姐的牺牲则揭示了家庭伦理的双刃剑效应。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真实历史中女性的处境——进步与局限并存。
四、结语:一部值得被时代记住的诚意之作
《六姊妹》的成功,在于它超越了年代剧的怀旧标签,以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叩问生命本质。它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真正支撑人们前行的是家庭中那些细碎的温暖、姐妹间无需言说的默契,以及时代洪流中永不褪色的人性光辉。
正如剧中何家喜的台词:“这辈子能做你们的妹妹,是我最大的福气。”这份对亲情的珍视,或许正是《六姊妹》留给观众最珍贵的礼物。在快餐式文化盛行的当下,这部剧以慢火熬制的生活真味,证明了“接地气”的创作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宝哥影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