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文艺圈,孙徐春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部超精彩的大戏,从红遍江南的沪剧王子,到在商场里叱咤风云的老板,再到为家乡文化传承操心的实干家,每一段故事都特别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好好唠唠。
在上海文艺圈,孙徐春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部超精彩的大戏,从红遍江南的沪剧王子,到在商场里叱咤风云的老板,再到为家乡文化传承操心的实干家,每一段故事都特别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好好唠唠。
“刚刚春天”组合:兄弟情深,一起搞大事
孙徐春有三个特别铁的兄弟,王汝刚、关栋天和赵志刚。三十多年前,他们因为第一届上海市优秀青年演员讲习班凑到了一块儿,从那以后,几个人的命运就紧紧绑在了一起。
大家都爱叫他们“刚刚春天”,这些年,他们一起见证了彼此在演艺路上的起起落落。不管是风光无限的时候,还是碰上低谷、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们都毫无保留地跟对方分享自己的事儿,快乐一起嗨,难过一起扛。出去吃饭,别人都不爱喝酒,孙徐春就主动站出来,说“阿春代”,这默契,没谁了!
之前重排方言话剧《51号兵站》,王汝刚和关栋天二话不说就来帮忙。兄弟之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不讲谁帮谁,就一门心思把这戏弄好。孙徐春当这戏的出品人,在台前幕后忙得脚不沾地,一心想把这事儿办得漂亮。现在的他,虽然没了年轻时的帅气小生模样,可脸上多了好多经历过风雨后的稳重和坚强。
去年,孙徐春演陈毅,这事儿说来也巧,就是老搭档茅善玉找他帮忙,说“搭搭戏”。他都十年没登过大舞台了,身材也有点走样,可扮上之后,嘿,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这不仅是他演技好,更能看出老朋友之间相互帮衬、一起成就对方的深厚感情。
文学梦之旅:从唱戏跨界到写文章
孙徐春这人,从来不安于只干一件事。最开始,他心里藏着一个超炽热的文学梦,而他的英语老师程乃珊,就像一把钥匙,帮他打开了文学这扇大门。
七十年代初,孙徐春在惠民中学听过程乃珊老师的英语课,就这么结下了缘分。后来孙徐春进了沪剧团,离程老师家近,就老跑去蹭饭,跟老师聊自己的文学梦。在老师家里,他认识了好多有名的作家,像张贤亮、王安忆、王小鹰,听他们谈天说地,孙徐春听得入迷,每次走的时候都跟老师说:“以后再有大作家来,可一定要叫我啊!”
从那以后,孙徐春就像着了魔一样,疯狂读名著,从俄罗斯文学到英美经典,读了不知道多少。他还专门做读书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蓝色记故事,黑色分析写作特点,红色写自己对角色表演的想法,这些笔记,都是他把文学和表演结合起来的思考。
在《上海文学》主编周介人的推荐下,孙徐春进了作协上海分会青创会学员班,还参加笔会,和陈村、吴亮这些文学青年交流。1987年,他在《上海文学》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第二百次约会》,这可是他文学路上的大突破。后来,他还把程乃珊的《穷街》《蓝屋》改成沪剧剧本,把文学和沪剧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989年,孙徐春更是厉害,自编自导自演了沪剧《无船水也流》。这戏借鉴了很多文学的叙事和表现手法,想探讨历史和人生这些大问题。虽然有些老观众说看不懂,觉得打破了传统,但这可是孙徐春文学梦的一次大胆尝试,也能看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特别有创新精神。
商场打拼:从文艺青年变身商业高手
1998年,孙徐春跑去香港,人生一下子就开启了新的篇章。他离开了国有剧团,一头扎进商场,开始寻找不一样的成功路。
这二十多年,孙徐春就像个勇敢的战士,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他开过饭店,承包经营过报纸,最后靠着对文化的热爱,在文化演艺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一路,他碰到过特别好相处的合作伙伴,也遇到过不讲信用、放鸽子躲账的人,但他一直都很乐观,把这些事儿都看开了,还是干劲十足地往前冲。
他特别喜欢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书里老瞎子骗小瞎子,说只要弹断1000根弦就能重见光明,就靠这个念想,小瞎子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孙徐春从这故事里明白了,人活着就得有个目标,不管日子多苦,都得咬着牙往前走。
2010年,孙徐春加入锦辉,开始搞商业戏剧。他们改编了《东京爱情故事》《老男孩》《浪漫满屋》这些热门IP,在演出市场一下子就火了。最厉害的时候,一部《盗墓笔记》5年就赚了1.5亿票房,2016年,锦辉还在新三板上市了。在这个过程中,孙徐春学会了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平衡,不再凭感觉做事,而是冷静分析市场,慢慢在这个流量时代的娱乐行业里有了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
他对工作那叫一个认真,公司有戏上演的时候,不管多晚散场,他都要把大家留下来开会总结,就想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他对自己要求也特别严格,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艺术和事业的热爱。
传承沪剧:为家乡文化拼尽全力
这两年,孙徐春把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主旋律剧的创作和制作上了。他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不仅自己记在心里,还经常拿来鼓励公司里的年轻人,这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虽说现在戏剧行业不太景气,困难重重,但孙徐春从来没打退堂鼓。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沪剧,毕竟这是上海的本土文化,不能丢。他早就计划好了,要推广沪剧和沪语。今年10月,锦辉要成立沪剧艺术“聚乐部”,这可是他为沪剧传承迈出的重要一步。
面对镜头,孙徐春认真地说:“新民晚报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沪剧演员孙徐春。”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满是他对沪剧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作为一个上海人,他一心想为家乡做点实事,让沪剧这颗文化明珠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
孙徐春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超励志的奋斗传奇。他在不同领域跨界闯荡,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和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对文化传承的坚守,更是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他未来能创造更多的惊喜!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