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晚,这个承载着亿万人期盼的舞台,究竟应该属于谁?是那些年年重
春晚,这个承载着亿万人期盼的舞台,究竟应该属于谁?是那些年年重复上阵的"钉子户"老面孔,还是那些新锐力量、才华横溢的新星们?这个问题或许看似简单,却暗含着无尽的哲思与哗然。
回溯往昔,赵本山、姜昆、宋丹丹这些昔日的喜剧巨匠,他们的名字就如同春晚的代名词一般熟悉。他们的作品无不洞见社会百态、引人反思,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喜剧场景中。然而就在我们习以为常地期待着他们的到来之际,这些昔日的主角们却突然集体离场了。有人因为家庭原因主动退居幕后,有人则是因为时过境迁、新人崛起而不得不让位。曾几何时,他们的离去就像是一支离弦之箭,将我们从回忆的温柔乡中硬生生拽了回来。
岁月飞逝,春晚的舞台上已然面目全非。新面孔新作品新风格层出不穷,但在这些新星中,似乎也混杂了一些不那么"新"的面孔。比如孙涛,这位被戏称为"钉子户"的春晚常客,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已成为春晚的固定班底。18载风雨,他的面孔早已深入人心。只可惜,这熟悉的面容之下,并没有太多令人难忘的作品。无论是"我骄傲"这个遍布网络的梗,还是《纠察》《吉祥三宝》这些小品,都很难在观众心中激起多大的波澜。这令人不禁质疑,凭什么孙涛能年年上阵?难道仅仅是因为那张"不老"的脸吗?
事实上,孙涛的困境正是春晚选材机制的一个缩影。脸熟不等于实力,资历也不代表魅力。或许在过去,春晚对于明星阵容的选拔着重于"熟面孔"因素。但如今,观众的口味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渴望看到的是创新、有趣、能给心灵带来震撼的优秀作品。一张脸固然重要,但若背后没有扎实的演技和创造力作为支撑,那它也就只是个无根的空壳而已。
对于孙涛这样的"钉子户"来说,想要在舞台上保有一席之地,根本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演技是基础,创新精神更是不可或缺。单从孙涛目前的处境来看,他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正如那句"我骄傲"所言,骄傲并非等同于自满。一个好的喜剧明星,应该永远保持一颗谦逊好学的心,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固步自封地躺在过往的光环之下。
放眼整个春晚舞台,其实孙涛并非是个例。不少所谓的"熟面孔"明星,都深陷在类似的困境中。他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似的把戏,观众看了也就看了,却很少会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些新人新作品。比如范伟、岳云鹏这样的喜剧新星,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以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喜剧语言吸引了无数年轻观众的目光。可以说,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力和才华,为春晚舞台注入新的活力。
春晚舞台并非是养老院,更不应该沦为一些"钉子户"混日子的地方。它需要的是充满张力、富有创造力的新鲜血液,需要那些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因为,唯有如此,春晚的舞台才能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我们当然不应该遗忘过去的经典,但同样也不能囿于过去的框框之中而无法前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更多新人新作品能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让春晚重现昔日的辉煌。
来源:玫瑰心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