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是小演员与大演员接棒演绎同一个角色,《小巷人家》里就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看了10集,戏骨云集的《六姊妹》,阿荭看不下去了。
开年温情大戏,何家的家长里短。
不好意思生活气没看到,温情也没感受到,
观看的这几集了,光受到冲击了。
这样的年代大戏,要不还是少拍吧。
小演员与大演员,转换衔接生硬。
18岁的何家丽,一个镜头间,就从沈月变成了梅婷。
陆毅、李晨、董洁等年均40+的演员们,
都开着美颜上演20来岁小年轻的四角恋纠葛。
太出戏。
还有冲击力最强的一集。
欧阳宝出场时是水灵灵的小少年,
没过几分钟就换了个人,
顶着这样的面部状态,你说他二十出头,谁信?
同样是小演员与大演员接棒演绎同一个角色,《小巷人家》里就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每个年龄段都换一个适龄小演员,等到年龄匹配了,有知名度的青年演员们再闪亮登场。
既能增加“就业岗位”,也能“讨好”观众的眼睛,多好。
假装不重男轻女
剧名《六姊妹》,所以前三集都在讲何家生女儿的故事。
何家六姊妹的诞生,是因为何家夫妻太喜欢女儿了吗?
并不是。
何常胜一直想要一个儿子。
但刘美心一胎接着一胎,生的都是女儿。
导演试图告诉观众,并不是一定要有个儿子,
何常胜对于儿子的执念,是因为时代观念与旁人的目光。
何家和汤家是邻居,大老汤有三个儿子,
所以,何常胜每添一个女儿,
他都要特意跑到何家门口嘲讽一波。
这常常让何常胜心里不是滋味,
几乎每次妻子的月子期间,
他都要找借口去单位值班,
然后和同事诉苦,何家没有儿子,怎么顶门立户。
何家的六姊妹,就是在何常胜一次次的心愿落空中诞生的。
导演也在一遍又一遍第告诉观众,
何常胜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丈夫和父亲。
对妻子很好,生产时会守在产房外,也会第一时间关心产妇平安。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有营养的好东西,也都费心搞来给妻子补身体。
对女儿们也不赖,出差回来会给女儿们每人带两双时兴的袜子,说能给找工作就能给找工作,二女儿何家文想高考,也能不遗余力地支持。
但原谅我不想赞美,因为这更像是退而求此次的无可奈何。
剧里讲的,是认命。
催婚催生剧?
家里女儿多,长大了,就该结婚了。
何家丽与汤为民的初恋,因双方家长的阻挠,最终以失败告终。
何家丽与张建国迅速喜结连理,汤为民与张秋芳不情不愿也组建了家庭。
结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催生。
母亲拉着女儿交代,该为家里添丁进口了。
然后下一集,何家丽就怀上了,神速。
这里还有一个让人不舒服的点,
女婿说,第一胎不论男女,都姓何。给老丈人感动到落泪。
平台上,更是给冠上一个“好老公具象化”的介绍。
当然能理解时代的局限性,这是当时老百姓真是的生活图景无可厚非。
但是剧本是现代人写的,拍剧的、宣传的也都是是现代人,
同样的桥段创作者们要表达的意思,能不能不要这么露骨呢?
何家的六姊妹,每个都配上一个对象。
随着六姊妹的成年,每个女儿换人之后的第一场戏,必然是和男人挂钩的。
她们的出场,身边都有一个爱慕对象,然后一家人围着对象开始盘问,太俗了。
来源:荧屏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