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带飞”光线传媒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22:20 1

摘要: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13时25分,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不含预售)达57.754亿,超《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哪吒登顶!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13时25分,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不含预售)达57.754亿,超《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达成这个载入史册的成就,哪吒仅仅用了8天时间。

纪录还在不断刷新,据灯塔专业版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7日18时8分,《哪吒2》票房突破65亿;猫眼专业版给出的《哪吒2》最新票房预测,已经上调至108.53亿。

除此之外,《哪吒2》还拿下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冠军、动画片票房冠军、动画片单日票房冠军以及动画片首日票房冠军等多项荣誉。‌

伴随着《哪吒2》票房大捷,作为背后唯一直接参与的A股上市公司光线传媒,赚得盘满钵满。

光线传媒于2月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哪吒》已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预计可为光线传媒带来约9.5亿元至10.1亿元的营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后续观影人次的持续增长,光线传媒最终从这部电影中获得的收入,无疑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级市场上,2月5日-7日三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累计涨幅超40%,领先于一众传媒影视公司,最新市值为409.53亿,相比于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79.57亿元的市值,总市值在不到两周内飙升了130亿元。

初识:一拍即合

在《哪吒》系列电影的辉煌背后,光线传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伯乐”角色。

《哪吒》系列电影的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并非科班出身,他曾考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大三时开始自学动画,并于后来耗费三年打磨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在国内外拿下多个奖项。至此,饺子也开始在动画行业初露锋芒。

2015年,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的总裁易巧在看过饺子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后深受震撼,亲自前往成都找到饺子。

据饺子透露,“当时易巧专门飞到成都找到我,问我是否能沉淀3到5年的时间,去制作一部长篇动画作品。还提出在这期间,彩条屋可以保证工作室不出运营问题,让我放下外包项目,专心做长篇。”

彼时,我国动画电影市场正处于探索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市场规模稳步上扬,当年上映的《大圣归来》以9.56亿的票房一度成为现象级作品,观众对动画题材的热情日益增长。另一方面,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优质内容的稀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接到光线传媒递过来的橄榄枝后,饺子团队开启了《哪吒》系列的创作大门,从故事构思到具体情节设计,饺子和编剧团队反复打磨,他将传统神话进行大胆创新改编,塑造出一个叛逆又充满人性挣扎的“魔童”哪吒。

4年后的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燃爆了暑期档,上映首日票房高达1.38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光线传媒作为第一出品方,发挥资金和发行优势,最终助力影片取得50.35亿元票房佳绩。

要知道,《哪吒1》的制作周期长达5年,期间在技术研发、特效制作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正是光线传媒的“知遇之恩”,从给予创作机会,到资金支持、资源整合,为《哪吒》的爆火奠定了基石。《哪吒1》爆火后,光线传媒借此在动画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光线传媒作为行业巨头,在《哪吒1》的出品中占据了较大份额。虽然确切的股权占比未完全公开披露,但从行业内的普遍情况以及光线传媒在影片制作、宣发等环节所承担的关键角色和投入的资源来看,光线传媒在《哪吒1》的投资与出品占比中处于主导地位。

再见:深度绑定

到了《哪吒2》,从出品方的构成来看,饺子和光线传媒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排名第一的出品方变为了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饺子在其中持股占比56%;此外,光线传媒及其关联公司,包括光线传媒、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在出品中占据重要位置。

这种股权结构的变化,体现出饺子团队在《哪吒》系列创作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双方合作更加紧密且深入。

从市场反馈来看,《哪吒 2》的成功也让光线传媒与饺子团队“母凭子贵”。

据悉,《哪吒2》片方的收益主要由光线系和饺子持股的两家公司分配。根据票务平台的数据,截至发稿,《哪吒2》电影累计票房65.78亿元,分账票房为59.22亿元,去掉52.27%的影院分账后,片方分账比例为39.27%,可分得约23.25亿元。

二级市场上,光线传媒的股价在影片上映后迅速上涨,2月5日,光线传媒20cm涨停;2月6日,光线传媒下肚触及涨停,股价一度达13.73元,创近4年新高,2天累计涨幅超40%。

东吴证券预计,《哪吒2》有望给光线传媒贡献11亿—12亿元收入和8亿—10亿元利润,并主要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体现,相关衍生品亦将贡献增量业绩。

饺子则凭借《哪吒 2》成为中国动画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 ,其个人收益也相当可观。

导演饺子作为主要出品方之一,通常能从片方的净利润中获得5%至10%的分成‌。除此之外,饺子的收益还可能包括公司股权分红、衍生品销售、网络版权等收入。

据饺子透露,《哪吒2》团队死磕了5年,“作品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倾其所有去付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要非常认真对待。”

光线传媒的“中国迪士尼”梦

“2024年,希望《哪吒2》能够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2023年,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一次采访中放出豪言。

如今看来,这一目标近在咫尺——截至2月7日16时40分,《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4.52亿元。

在国内影视娱乐行业,光线传媒一直怀揣着打造一个类似于迪士尼的“中国神话宇宙”梦想。王长田曾表示,光线传媒的发展模板是美国的迪士尼公司,将要完成的也是一个全产业链式的布局。

2014年,光线传媒拿出2.08亿收购蓝弧文化,宣称要打造“中国迪士尼”,然而,同年推出的《赛尔号大电影 4:圣魔之战》和《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票房均未达预期。

2015年,光线传媒与田晓鹏等共同成立十月文化,旗下彩条屋影业也正式成立,彩条屋成立第二年推出的《大鱼海棠》拿下5.75亿票房,让光线传媒看到了动画业务的潜力。然而到了2017年前后,彩条屋的《大护法》《昨日青空》《大世界》等作品票房表现不佳,光线传媒的“迪士尼梦”陷入低谷。

转折发生在2019年,《哪吒1》以超50亿票房刷新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光线传媒等来了收获的季节;随着《哪吒 2》的成功,光线传媒在追逐“迪士尼梦”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然,打造“中国迪士尼”并非一日之功,光线传媒同样面临不小的困难。首先,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制作上,作品输出不够稳定。公司过于依赖如饺子、田晓鹏等知名导演的个人创意与执导能力,尚未构建起一套像迪士尼那般成熟、稳定且标准化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在产出优质动画电影时,容易受到导演状态、创作周期等因素的制约。

其次,在盈利模式和产业布局方面,光线传媒与迪士尼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迪士尼凭借丰富多元的IP资源,在衍生品开发与主题乐园运营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两大板块已成为迪士尼重要的收入支柱。反观光线传媒,在IP衍生品开发上才刚刚起步。

如今,《哪吒》系列的成功,让光线传媒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未来,光线传媒有望继续围绕《哪吒》IP,开发更多的衍生作品,进一步拓展《哪吒》IP 的影响力。

来源:猎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