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众多追求者,何家文唯独看上了陈卫国,陈卫国虽然长得不算英俊,但个性阳光朴实,让何家文感到踏实。
何家文和陈卫国,两人一见钟情。
面对众多追求者,何家文唯独看上了陈卫国,陈卫国虽然长得不算英俊,但个性阳光朴实,让何家文感到踏实。
陈卫国拜访岳父母,何常胜专门让他干活,以此来考验陈卫国。
陈卫国的表现,让何常胜非常满意,何常胜夸赞道:
“卫国这个小伙子,真是不错啊,有力气,有眼力见儿,人还勤快,这个老二选人还挺有眼光的。”
何家文嫁给陈卫国后,夫妻恩爱,婆婆陈老太太也很喜欢何家文。
何家文给陈家生下了第一个孙子陈光明,圆了陈老太太抱孙子的美梦,成了陈家的“功臣”,何家文也因此遭到了陈家大嫂陶忆敏的嫉妒和报复。
《六姊妹》原著中,陶忆敏争强好胜,和何家文较劲了大半辈子,何家文的结局不圆满,而陶忆敏的结局,更让人唏嘘。
陈克思和陶忆敏婚后,迟迟没有孩子。
两人商量过抱养一个孩子,但一直没有行动,因为他们并不想养别人的骨肉,没那么喜欢孩子。
直到何家文上门,陶忆敏才有了危机感。
何家文漂亮温柔,陈老太太给房给彩礼,还把祖传的玉镯子给了何家文,这让陶忆敏非常不平衡。
陶忆敏对何家文没有好脸色,还背地里骂何家文“红颜祸水”。
陶忆敏嫉妒婆婆偏爱何家文,可她根本不知道,陈老太太冷落她,并非只是因为她不能生育,更是因为她性格偏激,争强好胜,人品不行,太多自己的小算盘。
何家文怀孕后,陶忆敏和陈克思竟然厚颜无耻地提出,让何家文多生几个孩子,到时候过继一个给陈克思。
太荒唐。
大哥大嫂想把何家文当生育机器,何家文当然不会同意,谁舍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
陈老太太觉得大儿子大儿媳的做法太丢脸,于是当场制止了两人,彻底断了两人算计何家文的念头。
但陈克思和陶忆敏并没有消停。
何家文生了儿子陈光明后,陶忆敏担心自己在婆家没有地位,火速抱养了一个女儿,是她乡下弟弟的女儿。
对于陶忆敏抱养孩子的事,陈老太太早就提过三条要求:
“一不许抱男孩,二抱女孩不许抱她娘家的,三抱了我不带。”
陈老太太看人看得很透彻,她知道陶忆敏心术不正,万一抱养了男孩或者娘家的女孩,会引起更多纷争,导致陈家家宅不宁。
陈老太太心明眼亮,但陶忆敏还是偷摸抱养了弟弟的女儿,并且隐瞒了养女的身世。
陈克思和陶忆敏两口子,给养女起名叫陈光彩,陈光彩比陈光明年龄大一点,是姐姐,陶忆敏认为自己扳回了一局。
陶忆敏和何家文较劲,但陶忆敏毕竟没有真的生育,没有奶水,又要逞强,硬着头皮给陈光彩喂牛奶,结果导致陈光彩身体不适,小小年纪遭了很多罪。
最后还是陈克思求着陈卫国,让何家文给了奶水,喂了陈光彩。
陈老太太很了不起的一点是,她明知道陈光彩来路不明,是陶忆敏娘家的孩子,陈老太太却没有拆穿,而是一碗水端平,同等对待陈光明和陈光彩,《六姊妹》原著里写道:
“陈老太太也不装孬,既然认了,她就是奶奶。
当着众人的面儿,她尤其声明,光彩以后就是我的亲孙女,废话,谁也不许提。”
陈老太太把陈光彩当成亲孙女,有两层用意:
一是平衡两个儿子的关系,不厚此薄彼,让陶忆敏安心;二是孩子无辜,既然进了陈家的门,那就是她亲孙女,谁也不能说闲话,这样孩子体面,陈家也体面。
看到陈老太太接纳陈光彩,更加明白陈老太太为何是陈家的主心骨。
有陈老太太坐镇,陶忆敏再算计,也不敢太猖狂,何家文也算有靠山。
陈老太太的病逝,也为陈家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六姊妹》原著中,陈老太太临终前,给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以及小儿媳何家文,各留下了一个字遗言。
陈老太太留给陈卫国的,是一个“防”字。
“卫国,以后多想想自己,别老替别人想替别人做,要有防人之心。
人都是要死的,但你还有责任,光明你要培养好,才能对得起祖宗。
你就记住一个防字。”
陈老太太很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陈克思自私,耳根子软,容易被陶忆敏蛊惑;而陈卫国为人老实厚道,太容易吃亏。
陈卫国虽然是小儿子,在陈家却承担的是大哥的角色,也是对陈家付出最多的人。
陈老太太希望陈卫国能够多想想自己,有防人之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要被陈家拖累太狠。
陈老太太留给何家文的,是一个“担”字:
“家文,我们婆媳一场,从来没吵过没闹过,我看重你。
但是我在我不在,这个家大不一样。
卫国心态太善,难免失了立场决断被人蒙蔽,光明你们要养好,如果有一天,卫国担不了,你得担,你记住这个担字。”
陈卫国责任心太重,身上的担子沉,夫妻两个共同分担,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陈老太太一语成谶,陈卫国后来39岁就病逝了,真的担不了了,也的确是何家文担起了抚养陈光明的重任。
陈老太太留给女儿陈春荣的,是一个“明”字,让她是非分明;留给女儿陈春华的,是一个“定”字,让她坚定立场。
而陈老太太留给大儿子陈克思的,是一个“公”字:
“你就记住一个字,公。你是老大,要有公心,别什么都听你老婆的。”
陈老太太用心良苦,她希望大儿子不要太狭隘,团结好陈家人,这样陈克思就算没有亲生孩子,晚年也能有保障。
但陈克思和陶忆敏,并没有谨记陈老太太的遗言,最终夫妻两人一个惨死,一个孤独终老,真的不冤。
陶忆敏有多刻薄?
何家文生过一场病,陶忆敏竟然诅咒何家文去世,还说陈卫国下次娶老婆要擦亮眼睛,不要找太漂亮的。
何家文从来没有得罪过陶忆敏,陶忆敏如此恨何家文,只因为嫉妒。
陶忆敏嫉妒何家文漂亮,嫉妒何家文能生育,也嫉妒陈卫国把何家文捧在手心里。
陈卫国39岁患癌病逝,临终前,特意求过大嫂陶忆敏,让陶忆敏多照顾陈光明。
可陶忆敏和陈克思,都没有听。
《六姊妹》原著里面,陈卫国一死,立马人走茶凉,陶忆敏在背后散布谣言,说陈卫国是被何家文克死的。
陈光明是陈家的骨肉,而陈克思两口子是怎么对他的?
何家文丧夫,又面临下岗,日子过得穷苦艰难,何家文为了省钱,只能买碎了壳的鸡蛋,给陈光明补充营养。
陈克思有体面的工作,面对亲侄子的艰难处境,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陈克思真的太拎不清了,陈光彩是他的养女,和他没有血缘关系,而陈光明才是他的亲侄子,是他的亲人。
无论出于亲情,还是现实,陈克思都应该善待陈光明。
更绝的是,陶忆敏专门向何家文炫耀,她新买了昂贵的大衣。
那一刻,何家文明白了,陈家人彻底散了,指望不上了。
陈光明的两个姑姑,也没有多好,陈春荣甚至不让陈光明去家里吃饭,连豆腐都不舍得给陈光明吃。
何家文直到改嫁给了条件优越的老范,才带着儿子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虽然是重组家庭,老范却凭借着自己的宽厚,博得了陈光明的认可,给了何家文母子一个家。
何家文改嫁后,陶忆敏继续在背后说闲话,说何家文是图钱。
陶忆敏一辈子都在和何家文比较,比家庭,比钱,比孩子。
陈光明学习成绩很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而陈光彩资质一般,完全比不上陈光明。
陶忆敏两口子没有好好对待陈光明,因此良心不安,害怕陈卫国的鬼魂报复,还专门跑去给陈卫国烧纸。
陶忆敏算计了一辈子,最后结果却是,一场空。
陈克思晚年患病,双目失明,由于看不清路,误闯进施工地段,意外去世了,而陈光彩也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留下了陶忆敏一个人,孤苦伶仃。
关于陶忆敏的结局,《六姊妹》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陶先生的弟弟却从肥西冒出来,要让光彩认祖归宗。光彩的亲妈身体不好,需要钱治病。陶先生为挽留光彩,不得不掏钱。光彩当然认她这个养母,但亲生父母不能丢弃。所以时常往返于淮南与肥西。不能常伴陶先生左右。
陶先生连着做噩梦,时常午夜惊醒,但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只有院子里的那只灯泡亮着。她永远不肯关。”
陶忆敏但凡年轻的时候仁慈点,陈家人都不会置她于不顾,善良的何家文也不会和她不相往来。
陶忆敏争强好胜了一辈子,什么也没留住。
反倒是何家文母子,咬牙挺过了难关,和老范一家过得热火朝天。
人这一生,日子终究是自己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没必要和别人较劲;互相攀比并不会增加幸福感,只会让思想进入死胡同。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了良心。
善待家人,也是善待自己。
来源:恋上糖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