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神三部曲》是乌尔善导演的雄心之作,寄寓了与《指环王》一决高下的豪情壮志。继《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文称《朝歌风云》)引发观众好评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后文称《战火西岐》)延续了之前的故事线,通过打造视觉奇观、改写原著故事以及植入当代价值观,在视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 周仲谋
《封神三部曲》是乌尔善导演的雄心之作,寄寓了与《指环王》一决高下的豪情壮志。继《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文称《朝歌风云》)引发观众好评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后文称《战火西岐》)延续了之前的故事线,通过打造视觉奇观、改写原著故事以及植入当代价值观,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对古典神魔小说进行了创造性转述。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剧照
美国当代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视觉文化语境下,电影里奇观化的视觉场景和画面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奇观,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既包括真实拍摄的自然、人文景观,也包括借助特效技术创造出来的奇幻景象。以往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影视作品,往往受资金、技术条件拘囿,在视觉奇观的设计上大都比较简单、粗糙,不够逼真、细腻。《封神三部曲》力图有所突破,尤其是在《朝歌风云》收获高票房之后,《战火西岐》有了资金保障,其后期制作能够精益求精,充分运用特效技术打造生动、鲜活的奇观画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战火西岐》中的视觉奇观,具体可分为场面奇观、形象奇观、动作奇观等。场面奇观是各种场景和环境的独特景象,片中的场面奇观主要有:昆仑仙山、朝歌鹿台、孟津渡口、绝龙岭、金鳌岛、西岐城、十绝阵等。影片在特效技术的加持下,综合运用俯拍远景、全景镜头等,呈现恢弘壮观的震撼场面,带给观众“震惊”般的视觉冲击。形象奇观即各种各样的奇特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和器物形象。如三只眼睛的闻太师,全身绿色、长着巨大蝙蝠翅膀和鸟嘴的雷震子,身材高大、面相凶恶的魔家四将,拥有三头六臂法相的殷郊,四蹄带火的墨麒麟,擅长钻洞的花狐貂,可幻化为龙形的青云剑,能吸收兵器的混元伞,有风火攻击功能的琵琶,遮天蔽日般的黑色乌鸦群,失去意识、形如骷髅的蛊兵等。造型各异,形态万千。动作奇观指各种惊险刺激的人体动作。片中既有个体间的打斗,如骑马追逐、搏击,也有军队双方战场上的殊死对抗,更有神奇的法宝法力博弈。上述视觉奇观成为影片的主要看点,为观众献上了丰盛的视觉大餐。
尽管《战火西岐》存在大量的视觉奇观,但不像有些奇观电影那样重影像轻叙事,而是做到了奇观与叙事相互配合。影片中的视觉奇观并没有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而是能够与故事、人物较好地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故事讲述,对人物塑造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时,如何处理原著故事,涉及忠实与创造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著《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的故事想象丰富、瑰丽奇诡,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另一方面,观众又渴望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新鲜的、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完全照搬原著,既无法给观众出乎意料的惊喜,也不符合电影集中、紧凑的叙事特点。《战火西岐》努力寻找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点,在保留原著主要人物和商周大战主干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颇具创意的故事编织。影片对原著情节进行了精简、压缩、改写,戏剧冲突集中到邓婵玉率魔家四将征伐西岐、闻太师摆下十绝阵抢夺封神榜的故事主线上。孟津渡口与绝龙岭下的初次交锋、峡谷中的雌雄对决、夜袭邓婵玉军营、西岐城下大战、十绝阵生死博弈,几场战斗环环相扣,叙事密度非常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了尽可能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以及大量的场景和细节。影片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既有密不透风之感,又做到张弛有致,武戏和文戏相互交织。
以往不少改编古典文学的影视作品,如《夜宴》《赤壁》《赵氏孤儿》等,在故事改写方面总让人诟病,其重要原因在于,原著故事有着自洽的叙事逻辑,其核心是与古代文化相契合的传统价值观,因此在改编时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战火西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故事改写的同时,植入了符合当代人审美接受心理的全新价值观。
《战火西岐》的主题重心,由原著中的神魔之争转移到“人”的身上。影片没有把姬发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圣主明君”,而是突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也会恐惧、退缩,会因军士百姓的伤亡而感到愧疚、自责。影片勾勒出他在姜子牙的指点下走向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人物弧光相对完整。“为家人而战”的台词,流露出一定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影片还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战争间隙西岐军民同乐、围着篝火欢快跳舞的美好幸福图景,契合了“和平发展”的世界性主题。
影片还试图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行动的心理动因,例如殷郊显现法相后的三个身体,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性格特点,有怯懦软弱,有怨恨愤怒,也有正直善良,彰显出创作者剖析人性复杂性的努力。
当然,《战火西岐》并非完美,影片将魔家四将塑造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低智型人物,删掉原著中杨戬八九玄功的神奇法力,仅保留五行遁术,大大降低了该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承担的叙事功能,并把哪吒三头六臂的身体特征移植到殷郊身上,难免让喜欢原著的观众不甚满意。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毕竟瑕不掩瑜,《战火西岐》在《封神三部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瑰丽的视觉奇观、厚实的叙事内容,营造出神、魔、人共舞的奇幻世界,让人们获得观影快感的同时,也激发起观众对第三部的期待。(周仲谋)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