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五十亿票房,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为无数人的呐喊。
作者:雷利(富书作者)
五年,他画了一个孩子;八年,他成就了一部传奇。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五十亿票房,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为无数人的呐喊。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再度掀起热潮,连破纪录,朝着中国影史票房之巅狂奔而去。
所有人都记住了哪吒,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个把哪吒从画纸上带到银幕上的人——是个叫“饺子”(本名杨宇)的男人。
他本是医学生,却一头扎进了动画世界。他放弃了“体面”的职业,三年闭门画动画,拿着母亲的退休金过活,连衣服都还是中学时的旧款。他熬过了最孤独的日子,做出了动画《打,打个大西瓜》,才终于有人注意到他的才华。
可是,才华也没那么“值钱”。《大西瓜》获奖无数,他却仍然接不到投资,连开工作室都差点被人骗走了钱。直到有一天,北京打来一通电话:“你愿不愿意试试做电影?”
他没问钱,也没问条件,只是点了点头。于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诞生了。
哪吒逆天改命,饺子从零开始。
如今,五年后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再一次让这个名字响彻华语电影界。他不是最天才的导演,不是最幸运的创作者,他只是个“不信命”的人,和他笔下那个哪吒一样,撞破世俗的偏见,一路向前。
1980年,杨宇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放射科医生,母亲是医院的保管员。
从小杨宇就痴迷动漫,钟爱《七龙珠》和《圣斗士星矢》,连宫崎骏、李安的作品都能反复琢磨。
他还曾做过一个大胆的梦——当漫画家。
但在那个“追求稳定工作”的年代,漫画家根本不能养活自己,这个梦,太不现实了。
高考填志愿时,他选择了国内顶尖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可医学里,没有他想要的色彩、光影和创意,上了两年课,他依然无法让自己对解剖学和生物课燃起兴趣。
直到大三,一位同学给他介绍了一款三维动画软件MAYA。他随手一试,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我要做的事!”
隐藏多年的梦想,被彻底点燃。
于是,学医五年,毕业后他就转了行,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成为了一名动画师。
公司很小,他却因此能接触从创意到后期的完整流程,让他在动画制作上迅速成长。
但很快,他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创作方式。
广告终究只是广告,客户的需求远远大于创作者的表达。他想做自己的动画,而不是“按需制作”。
于是,一年后,他辞职了。他决定自己一个人做一部真正的动画作品。
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表示十分震惊,在同学口中,他经常被问:学医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稳定的工作,你就不要了?
回忆起那段日子,杨宇说:“别人说我疯了,说我瞎折腾。”但他不信邪,甚至把QQ签名改成:“俺别的优点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
只要自己还有力气,就要为梦想拼一次。
而在一众反对声中,父母却始终选择尊重他的决定。
然而世事难料,杨宇毕业后,父亲却意外去世,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已经退休的母亲身上。
杨宇也曾深陷父亲去世的悲痛中,但在悲痛之余,他始终记得父亲支持他做动画的面庞。
从此,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闭关创作。
没有收入,住着母亲用2000元退休金买的二手房,吃特价食品,穿旧衣服。
电脑不连网线,朋友约见面一律拒绝,生活路线单一到可怕:卧室、客厅、厕所。
“我过得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
“但我就不信,自己做不出来。”
他一个人,从脚本到建模,从角色设计到动画剪辑,一帧一帧地磨,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没人知道,这段日子里他哭过多少次,崩溃过多少次。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咬碎了牙也不愿放弃。
2008年,他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2008年,一部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
短片的名字,来自周星驰电影《鹿鼎记》里的一句台词——“还打,打个大西瓜啊!”
但它并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部反战动画。
战场上,两军激战,一架飞机坠毁。两名敌对士兵被困在荒岛,最终为了生存不得不携手合作。他们从敌人,变成了同伴,在共同的困境中学会了信任。
直到救援船队的到来,但两人却选择留在岛上,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远处,战争的炮火没有停歇,他们却在沙滩上下棋,悠然对弈。
而画面的最后,所有的敌对阵营,都被折叠进了扑克牌里,杨宇在此刻表达了战争或许只是牌桌上的一场游戏的核心。
这部短片的每一帧,每一个场景,都是杨宇一人完成的,其中,他充当了编剧、角色设计、场景绘制、动画制作等的角色。
有关短片的背景,杨宇曾说:“人活着,总会和周围环境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常常感觉身不由己。”
社会、家庭、规则、身份……这些看不见的枷锁,让人迷茫,让人失去选择的自由。
但他想通过这个短片告诉大家:“困惑的时候,不如换个角度,跳出选择,还心灵一片纯净之地。”
短片上线后,横扫国内外27个专业奖项,拿下30多个大奖。
网友们惊叹:“这是中国最牛动画短片!”
这个用三年零八个月换来的“大西瓜”,终于让他在动画界崭露头角。
这一天,他终于证明了自己。
而他心中也在默默提醒自己:要坚持,不能浮躁,勤练内功,相信下一个大西瓜一定会有,而且会更甜。
《打,打个大西瓜》火了。但,火了之后呢?
杨宇成立了“饺克力工作室”,以为终于能靠动画实现梦想,却迎来了更严酷的现实。
投资方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能收回成本吗?”
那时候,我国动画产业广遭诟病,没人愿意为动画砸钱。更惨的是,本就入不敷出的他,还被人骗过一次。
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接广告外包——但就算如此,他也不放弃自己对动画的热爱。
2011年,他与央视合作,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制作了宣传片,赢得了诸多认可。
接着,他与优酷联合开发了动画微电影《老板的女人》,短短半年时间制作完成,一经上线播放量破500万,再次引起热议。
但他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短片。他要做电影,他要做真正的中国动画。
2015年,杨宇接到一通电话。
对方自称是彩条屋的总裁易巧,看过《打,打个大西瓜》,被震撼了。一场改变中国动画电影的合作,就此开始。
杨宇拿到了彩条屋的投资,成立了新公司“可可豆”,并开始思考——他要拍什么?
答案几乎不假思索地浮现:“哪吒。”
杨宇小时候看《哪吒闹海》,曾被哪吒自刎的情节震撼过。
这个少年不认命,他敢作敢当,他决定以哪吒这个角色为主角,进行一系列改编。
于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诞生了。
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哪吒——它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挣扎、有成长的哪吒。
从剧本创作开始,杨宇和团队就不断打磨哪吒的成长轨迹。
他不希望哪吒只是一个天生强大的英雄,而是一个有挫折、有成长的角色。
最终,他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哪吒,而动画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热血信条。
电影制作前后花了5年——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
全片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20多个团队同时做特效,光一个“江山社稷图抢笔”的场景,就磨了4个月。
杨宇对动画制作有着超高要求,总和团队同事说:
“这帧不行,重做。”
“这光影不够细腻,重调。”
“这个镜头感觉不到情绪,删掉。”
他曾设计了5000多个镜头,但最终呈现的只有不到2000个。
为此他解释道:“我要的是最好的,不是最多的。”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一天,票房还算平稳。但第二天,第三天……势如破竹,一路狂飙。
最终,票房突破50亿!
它成为中国影史第四、国产动画票房冠军,也是中国观众心中最燃的动画之一。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不仅是哪吒的呐喊,更是杨宇自己的呐喊。
从医学生,到广告外包,再到亿万票房导演——他拼了十年,终于等到这一刻。
但杨宇知道,哪吒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票房突破50亿,饺子一战封神。
但这位天才导演,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而是默默开启了下一场战斗。
五年之后,《哪吒之魔童闹海》终于登陆2025年春节档,票房狂飙,6天突破40亿,再度点燃全国观众的热情。
可这一次,难度更大,挑战更狠。
电影的剧本,就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反复推敲。
这次的哪吒,不再是简单的叛逆少年,而是一个在“宿命”与“自我选择”之间挣扎的人。他可以选择认命,但他偏偏不认。
就像现实世界里,那个从医学院跑去画动画的饺子。
相比而言,《哪吒2》中人物与人物情感之间的羁绊也比前作更多,哪吒与父母、师傅、朋友的关系更加紧密。
除了哪吒以外的角色也都设计的精彩巧妙,比如被广受好评的申公豹、四海龙王等角色。
新作的制作规模,也是前作的数倍。
动画师们,为一个战斗动作,改了几个月。团队,为一场洪流大战,画了几百个角色。光是妖兽“海浪”涌动的感觉,就调整了几千次。
陈塘关大战,千万妖族,被困在水下,铁链在海底翻腾,仅这个镜头,制作就耗时一年。最终,整场大战,只呈现了一分多钟。
五年,饺子几乎没给自己放过假,往往,他自己还是加班到最晚的那一个。
每天他都亲自和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对接,确保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帧的完整度和完美度。
因为《哪吒1》的成功,无数观众对续作的期待也让杨宇倍感压力,在制作《哪吒2》的过程中也曾感到分外焦虑,但最严重时杨宇心态也没有崩盘。
他对自己要做的动画到底是什么,有着清晰的认知,即便路途艰险,但如今的他已经比当初的自己成熟了太多,也更加精益求精。所以大部分时间杨宇都会让自己先把情绪抛开,冷静下来和团队一起合作完成所有内容。
直到最近,采访画面曝光,许多网友惊讶地发现——
“哪吒又爆了,饺子却肉眼可见地老了。”
可他从不后悔:“做动画,就是我的命。”
五年,换一座更高的山峰。这一次,哪吒真的闹翻了天。
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发布消息称已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不同平台的票房预测甚至超过了90亿。
而这背后,缺不了导演杨宇的指点。
其实很多人解读电影时,都谈到电影和导演本人的生活经历契合度极高。
哪吒从诞生起,就背负“魔童”之名,被世人排挤,可他没有认命,而是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
而饺子从医学院转行做动画,从待业青年到亿万票房导演,一路走来,也像哪吒一般饱尝怀疑和冷眼,但始终没有放弃。
当哪吒被全世界误解的时候,第一部中他的父母却都支持理解他,反观饺子也同样。在自己一无所有转行做动画时,是母亲的理解,父亲的信念支持帮他撑过那段难熬的时光。
杨宇也曾回应过网友的猜测:“《哪吒》说的就是我自己,李靖夫妇的原型就是我爸妈,这些也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悟。我自己是转行做动画的,没有我父母的支持,在做动画这条路上我不可能走得这么远,坚持这么久。所以我和哪吒一样,是因为父母的包容、支持和爱,才终于扭转的命运。”
那些独自对抗命运的日子,他无人问津,可他还是撑了下来,用孤独熬出了动画人的骨气。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台词不只是电影的灵魂,更像是饺子的箴言。
五年磨一剑,《哪吒2》登场。他再次推翻自己,追求更极致的画面、更深邃的情感、更大胆的表达。他从不满足,他在意的,不是票房的数字,而是作品能否真正打动人心。
哪吒不是神,饺子也不是天才,他们都只是凭着一腔孤勇,一次次往前冲,直至创造奇迹。
有记者问饺子:“你这么多年都没有放弃,动力是什么?”
他笑了笑:“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
作者简介:雷利,富书团队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