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6日,演员王俊凯现身电影《蛟龙行动》北京映后见面会,与观众分享拍摄幕后故事。影片中,王俊凯饰演潜艇声呐兵曹弘浪,以冷静果敢的形象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活动现场,王俊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角色塑造背后的诸多细节,从前期对声呐兵工作的深入了解,到如何在表演中精准呈现
2月6日,演员王俊凯现身电影《蛟龙行动》北京映后见面会,与观众分享拍摄幕后故事。影片中,王俊凯饰演潜艇声呐兵曹弘浪,以冷静果敢的形象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活动现场,王俊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角色塑造背后的诸多细节,从前期对声呐兵工作的深入了解,到如何在表演中精准呈现角色状态,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
从“海边少年”到“潜艇之耳”
王俊凯用“微表情”传递无声紧张
电影《蛟龙行动》将镜头聚焦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王俊凯饰演的曹弘浪是潜艇上的“黄金耳”声呐兵,承担着通过声呐信号判断敌情的关键任务。为贴近角色,王俊凯做了大量功课。
他透露,曹弘浪的设定是一名在海边长大的少年,自幼与海洋结缘,“他是一个渔民的儿子,每天听着渔船、货轮的声音长大,对海洋的声音非常熟悉,而且他也很有听力方面的天赋”。这一背景让角色更具真实感,也为其后续成长为专业声呐兵埋下伏笔。
在军事顾问的指导下,王俊凯系统学习了声呐兵的操作流程,从分析数据报告到操控设备,力求每个细节精准。为还原潜艇兵的生活状态,他反复观看国内外潜艇题材影视作品及纪录片,研究潜艇兵在密闭空间中的日常活动。“他们可能在狭窄的舱室里弹吉他,或者有一些其他兴趣活动,这些细节让我更理解角色的孤独与坚韧。”
基于此,电影里的曹弘浪也有一个“弹电吉他”的爱好。“长期封闭的环境需要情绪出口,音乐成为他释放压力的方式。”王俊凯表示,“这个设计连接了曹弘浪对声音的天赋与军人使命,也让最后的关键决断更有说服力”。
对于饰演声呐兵,王俊凯表示,如何用表情呈现“听声辨位”的紧张感是最大挑战。他笑称,要特别感谢特写镜头与光影配合,放大角色的专注与压力,“比如额头冒汗、手指微颤这些细节,都是反复调整后的结果”。
王俊凯坦言,通过这次拍摄,他认识到军人不仅仅是端着冲锋枪上战场,更多的是保卫和牺牲的精神:“曹弘浪虽然没有跟敌人肉搏,但他在潜艇中,身为潜艇的眼睛和耳朵,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准确判断形势,并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王俊凯回应“别催”梗:极端情况下的本能反应
观众没看够:多刷解锁细节
电影里,“曹弘浪打哪个”和“别催”两句台词颇为出圈。王俊凯现场回应:“电影里这是发生在极端情况下的本能反应,曹弘浪肩负着全艇安危,必须冷静给出最准确的判断,任何打扰他的因素都会被他第一时间制止,‘别催’就下意识喊出来了。”
片中曹弘浪和艇长的互动是一大看点,王俊凯回忆起与饰演艇长的张涵予第一次见面,笑称两人握手时,张涵予的手十分有力,差点把自己拍趔趄:“电影里的艇长是‘靠谱大哥大’,也是‘团队粘合剂’。电影之外,张涵予老师也是非常硬汉,沉稳又老练,而且很照顾晚辈。”
此次与林超贤导演合作,却未能拍摄动作戏,王俊凯表示略有遗憾,“如果有机会,还是很想尝试动作戏的,但声呐兵的‘静默战斗’同样充满力量。”他强调,《蛟龙行动》不仅展现潜艇战的惊险,更刻画了军人群体的信念感,“他们拧成一股绳的精神,才是电影最动人的内核”。
活动现场,不少观众已是二刷甚至五刷影片。一位观众表示:“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细节。”王俊凯呼吁尚未观影的观众支持电影:“这不仅是一部爽片,更是向海军致敬的作品。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安宁。中国第一部核潜艇题材电影,只有在影院看才能有最好的观影体验,真的不要错过在电影院看核潜艇的机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