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席卷全球票房,首日票房突破4.8亿人民币,豆瓣评分8.5分,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截至2月3日,其票房已突破36亿元,登顶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冠军,并有望冲击68亿总票房的预期。这部由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席卷全球票房,首日票房突破4.8亿人民币,豆瓣评分8.5分,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截至2月3日,其票房已突破36亿元,登顶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冠军,并有望冲击68亿总票房的预期。这部由饺子导演、延续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世界观的续集,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升级,更在叙事深度和情感表达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一、技术革新与国产动画的集体托举
《哪吒2》的制作堪称中国动画工业的“万龙甲”——全国138家动画公司参与,包括《深海》《白蛇》《流浪地球》等知名团队,甚至竞品《熊出没》也伸出援手,以“亏本接活”的诚意共同托举这部作品。影片特效镜头量远超第一部,海底妖族围攻陈塘关、虚空裂口等场景的视觉奇观令人惊叹,每一帧都在燃烧经费,却又充满东方美学的细腻表达。导演饺子坚持“中国制造”的初心,拒绝外包妥协,最终呈现出一部原汁原味的国漫史诗,正如片中龙族献出鳞片铸就铠甲一般,全行业的团结成就了这场视听盛宴。
二、从个人抗争到族群命运:叙事的进阶
如果说《哪吒1》的核心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觉醒,那么《哪吒2》则将格局扩展至族群命运与规则批判。哪吒与敖丙的羁绊从对抗宿命升级为共同挑战天界秩序。影片通过龙族被囚于海底炼狱的设定,影射了权力体系下的牺牲者困境:东海龙王因镇压妖兽被封神,却沦为天庭的“狱卒”;申公豹因出身妖族而无法跻身十二金仙,揭示了“成见如大山”的深层结构性问题。
影片对传统神话的颠覆更显大胆。玉虚宫的“修仙规则”被解构为虚伪的权力游戏,哪吒拒绝按部就班成仙,选择以“魔”的身份打破桎梏;敖丙则挣脱龙族复兴的使命,与哪吒并肩开辟新路。这种对既定秩序的挑战,既呼应了现代青年反抗规训的精神诉求,也暗含对“正义”本质的哲学思辨。
三、角色塑造:父权阴影与女性角色的局限
《哪吒2》延续了前作对父子关系的深刻刻画。李靖从“严父”转变为理解儿子本性的守护者,敖光对敖丙的期待与压迫折射出东亚家庭典型的代际矛盾,而申公豹与弟弟申小豹的互动则揭示了“榜样”对成长的双刃剑效应。然而,影片在女性角色塑造上仍显乏力:殷夫人虽为武将,高光时刻仍局限于“母亲”的牺牲;反派敖闰(西海龙王)虽设计精美,却沦为推动男性叙事的工具人。部分笑点如哪吒踩仙女裙子、石矶娘娘的肥胖设定,进一步削弱了女性角色的深度。
四、喜剧外壳下的隐喻与彩蛋
影片以密集的“川普”笑料和经典桥段复刻(如踢毽子、鼻涕梗)延续了合家欢风格,但更深层的隐喻藏于细节。例如,元始天尊炼化混元珠的鼎与无量仙翁的“天元鼎”形成对照,暗示天界与反派的权力同构性;申公豹从磕巴到沉默点头的转变,既是对前作的呼应,也隐喻其从“辩白者”到“行动者”的成长。彩蛋中金吒、木吒的登场,则为封神宇宙的拓展埋下伏笔。
五、国漫的破局与争议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票房神话,更标志着国产动画从“低幼化”向全年龄叙事的彻底转型。其将传统神话与现代价值观融合的尝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范式。然而,影片对男性本位叙事的依赖、女性角色的扁平化,以及主题表达上“爽文式”的浅尝辄止,也暴露出国漫在深度创作上的瓶颈。
结语:逆天改命的双重寓言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关于“闯路”的双重寓言:既是哪吒与敖丙挣脱枷锁的成长史诗,也是中国动画工业打破偏见、逆天改命的集体宣言。尽管存在叙事瑕疵,但它以炸裂的视觉、饱满的情感和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捕捉,证明了国漫的无限潜力。正如片中那句“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中国动画的征途,或许正如哪吒脚下的风火轮,已在烈焰中踏出一条星辰大海之路。
来源:本间芽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