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偏见退场,申公豹为何仍被下意识怀疑?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7 15:34 2

摘要:无论是《哪吒1》还是《哪吒2》,有一个人物备受瞩目,那就是申公豹。在他的身上,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一个无根基、无背景,只有满腔热血和昼夜努力的小人物。

《哪吒2》火了,火到了国外。

曾经高不可攀的欧美大片,我们也能在国产动漫中清晰可见,无论是感人还是激动甚至是自豪,总之,我的泪水留在了电影院。

无论是《哪吒1》还是《哪吒2》,有一个人物备受瞩目,那就是申公豹。在他的身上,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一个无根基、无背景,只有满腔热血和昼夜努力的小人物。

《哪吒1》告诉我们,要打破偏见,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便是过去五年,我们印在了心底。

奇怪的是,即便我们信誓旦旦地宣称已将偏见抛诸脑后,可一旦提及申公豹,可《哪吒2》陈塘关被灭心底那丝怀疑却如幽灵般悄然浮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被定型的“反派脸”

还记得第一次见申公豹的时候,他的脸,看成是反派脸的典型,不帅气,不正直,甚至还带着几分“邪魅”。

这种初始印象就像强力胶水,一旦粘上,很难轻易剥离,这或许就是人性。虽然我们一再告诉自己,人不可貌相,穿西装不见得是好人,长得丑的不见得是坏人,但是,我们心底依旧会默认他人不好。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坏人一出场,哪怕他还没开始作恶,光凭那长相和神态,我们就认定他不是好人。申公豹也是如此,他早期的行为在我脑海里画下了一幅负面画像,后续哪怕有再多为他“洗白”的情节,这幅画像的底色也难以彻底改变。

这就叫刻板印象,就像一个无形的“紧箍咒”,套在我对申公豹的认知上。即便我们理智上告诉自己,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带着老眼光看人。

可当申公豹的名字蹦出来时,这个“紧箍咒”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起作用,让我们下意识地产生怀疑。就好比每次看到黑猫,有些人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不吉利,哪怕心里明白这并没有科学依据。

二、认知“偷懒”的小把戏

人类的大脑就像个精明的“小管家”,能省事儿就省事儿。面对申公豹,我们的认知也会“偷懒”。每次遇到和申公豹相关的事儿,大脑才懒得重新去分析、判断呢,直接就从记忆仓库里调出那个“不靠谱、爱捣乱”的老版本。

尤其是看到申小豹告诉申公豹,父亲被哪吒砍断胳膊,自己也死在他怀中的时候,申公豹那愤怒、悲痛的样子,任谁看到这一幕都会觉得大事不妙,申公豹要爆发了!

画面一转,陈塘关出事了,看到昔日家园变成一片废墟,估计大家可能跟我一样都猜申公豹是主谋。这种认知上的“便捷性启发”,让我们在面对申公豹时,不假思索地就启动了怀疑模式,而不是耐心地去探究事情的全貌。

三、冲动的性格及脾气

在电影中,申公豹的脾气其实很冲动,虽然他很努力,很上进,然而,不受人喜欢的外表,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犹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很容易被误会。

相比于敖丙那帅气的脸庞,申公豹确实很吃亏。再加上暴躁的性格,实在是很难让人不怀疑他。不过,偏见这个东西,就是很难打破。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社保精算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