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漫崛起之路,经典IP的重生功不可没。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让观众感受到了国产成人动漫电影的魅力,身披红绸的大圣成了无数人的意中猴,甘愿为他变身“自来水”。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则让魔童版哪吒深入人心,50.35亿元的总票房在国产电影票房总榜
国漫崛起之路,经典IP的重生功不可没。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让观众感受到了国产成人动漫电影的魅力,身披红绸的大圣成了无数人的意中猴,甘愿为他变身“自来水”。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则让魔童版哪吒深入人心,50.35亿元的总票房在国产电影票房总榜上名列前茅。
但与此同时,国漫崛起之路又并非坦途。在动画电影工业水准迅速提升的同时,无法讲述令人满意的故事成了另一种“硬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2023年春节档田小鹏导演带来了第二部作品《深海》,但口碑和票房都不如前作。在这样的背景下,饺子导演的第二部长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便被寄予厚望。如今,《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豆瓣评分也断层式领先,使这一系列电影成为当代中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范例。
从断亲到和解
在第一部中,因为灵珠和魔丸的错位,哪吒和敖丙的身份与命运被同时改写。意外的是,魔丸哪吒最终被父母的爱与牺牲感化,敖丙也选择了朋友身份而不是敌人,最终二人合力扛下天雷。第二部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天劫之后二人灵魂虽在,但肉身俱毁。在太乙真人重塑肉身的过程中,敖丙又被龙族误伤,不得已只好附在哪吒身上。只有在七日内通过仙界考核拿到玉液琼浆,方可再塑敖丙肉身,他才能真正复活。
而在陈塘关与龙族的矛盾背后,真正的操盘手却是无量仙翁和他的捕妖队,最终哪吒和敖丙勘破阴谋合力打破天元鼎,拯救了龙族。哪吒的母亲殷夫人在天元鼎中被炼化,殒命之际终于补上了和儿子的拥抱。而敖丙的父亲敖光经此一战也彻底理解了儿子,不再让他背负族群重任。在父母之爱中重生的敖丙和哪吒再次牵手,此时观众已经开始掰着指头算,何时才能看到第三部了。
在传统神话中,李靖与敖丙都是负面的人物形象。哪吒“削骨还父”的决绝曾经是最具颠覆性的弑父宣言,但在魔童版哪吒中,断亲的愤怒被悄然改写为了父母爱子的牺牲。李靖不再是镇压儿子的严父,而是愿以凡人之躯默默承受天劫的家庭守护者,哪吒则是镇妖双职工家庭的孤独留守儿童。龙族父子又是另一种家庭范本。敖光不再是纵容儿子的昏庸龙王,而是凡事为全族打算,愿意以命换命并最终放手让儿子追寻内心的好爸爸,而敖丙也不再是骄纵的太子,身为灵珠的他成了肩负起全族希望的龙族之星。也就是说,比魔丸和灵珠的身份改写更重要的,是血缘亲情的重塑和家庭叙事的转变。
对哪吒和敖丙而言,无论是第一部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还是第二部中“小爷是魔,那又怎样”的自我接纳,其前提都是得到了足够多的爱和支持。而这或许正是魔童版哪吒能够被全年龄段接受与喜爱的重要原因:不仅塑造了哪吒和敖丙之间命中注定的情感羁绊,更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家庭叙事范本。正因为现实中的东亚家庭总是在付出与回报的纠缠中反复撕裂,所以无条件接受孩子的理想叙事才成为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家庭乌托邦镜像。
身份困境与情感羁绊
与家庭叙事大和解相对,《哪吒2》依然延续了对身份、阶层和命运的追问与反抗,在人、妖、魔、仙的规则秩序中重新讲述“恶人”和“好人”。在这一部中,最耐人寻味的设定无疑是申公豹的悲情、无量仙翁的伪善,以及看似强大的龙族与海底妖族蝼蚁般的命运。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在这一部里得到了更残酷的注解。尽管申公豹是导致哪吒命运齿轮错位的始作俑者,但能让观众共情的反而是他求正道而不得的身份困境。而龙族即使镇妖有功,始终也只能是被时刻忌惮的异类,敖光的愿望也不过是想让敖丙“认真做题,一举上岸”。看似强大的妖族反而成了秩序之下的弱者,即使遵守规则,也难逃“原罪”审判。
无量仙翁的伪善更暴露出原本正邪标准的不合理性。表面倡导“教化妖族”,实则将妖族炼化为仙丹以巩固教派实力的设定,几乎就是对福柯生命政治理论的奇幻演绎——以教化的名义让暴力合法化,通过规训与剥削把边缘群体异化为维持统治的养料。当敖丙发现龙族自相残杀的结果不过是沦为仙界的炼丹养料,当哪吒意识到人、妖、魔、仙的分别再无意义,《哪吒2》的高燃指数彻底超越前作。由此,哪吒完成了从承受天劫到接受魔身的成长,再次并肩的魔丸和灵珠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妖魔组合。挑战非黑即白的道德叙事也成为魔童版哪吒最成功的设定和叙事动力。
哪吒和敖丙的共生羁绊关系在这一部里进一步深化。二人轮流控制同一具身体带来了许多笑料,也让无厘头闹剧风格显得更自然。轮流上场让哪吒的脸成为了流动的身份舞台,在同一具身体里二人共同经历了身份危机和自我救赎。
观众对“藕饼CP”的认可与喜爱,充分展示了命中注定、双向奔赴的情感羁绊才是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共情锚点。
视觉升维与叙事降格
与前作相比,《哪吒2》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暑期档调整到了春节档。这既表明了片方对市场号召力更为自信,也意味着创作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从观影效果来看,注重特效的视觉效果和面向全年龄段的“小品化”叙事的确是更符合春节档的商业逻辑。
据主创团队介绍,《哪吒2》最初设计镜头达到5000多个,最后成片镜头不到2000个,其中特效镜头占比近80%,由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历时五年打造的视觉奇观也的确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感官体验——洪流荒大战中的上亿参战者与上万条锁链,场面堪比《黑客帝国》中的机械乌贼军团,再加上昆仑山和玉虚宫的美轮美奂,定海神针和天元巨鼎的压迫气势,甚至是海妖身上锈迹斑斑的铠甲,敖丙衣服上精致的针脚,都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人已然开启了二刷之路。在视效上的加码和押注也显露了国产动画对标好莱坞工业的决心。
与视效的一致好评不同,重打斗场面轻叙事逻辑的小品化则带来了不同的观影体验。更在意故事内核的观众对《哪吒2》剧情方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藕饼CP”的羁绊关系刻画得比较生硬,没能体现人物情感的复杂性;二是阐教独大之下,无量仙翁的反派形象显得过于简单和扁平;三是在整个故事试图探讨更宏大议题的背景下,却又在性别呈现上不尽如人意。
西海女龙王敖闰的娇嗔谄媚,石矶娘娘的奇怪造型,多少会让女性观众感到不快。这也暴露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经典IP往往是没有性别意识的,如何在重新讲述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将其融入,是主创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性别意识的表达提出意见并不是吹毛求疵,一方面,无论是电影市场的总体用户画像还是本片的观影群体,女性观众的占比都更高,她们想看到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另一方面,在面向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中培养正确的性别意识本也是题中之义。
新版哪吒让观众看到,真正的反抗并不止于推翻某个具体的反派,更在于持续质问秩序本身的合理性。我们期待《哪吒3》,期待“藕饼CP”再度联手,更期待新的故事篇章,因为魔丸的宿命从来不是成为英雄,而是成为那个永远拒绝“理所当然”的提问者。(陈琰娇)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