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已经过去25年了,新凤霞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5年。1998年4月12日,这位中国评剧界的"永远的巧儿"在江苏常州的婆婆家悄然离世,让无数戏迷们悲痛万分。
然而已经过去25年了,新凤霞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5年。1998年4月12日,这位中国评剧界的"永远的巧儿"在江苏常州的婆婆家悄然离世,让无数戏迷们悲痛万分。
谁又能想到这位曾经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评剧皇后,最后的23年竟与轮椅相伴度过。
1975年的脑血栓对新凤霞来说简直就像是晴天霹雳,她从此偏瘫。然而,她的心从未屈服于病魔,坐在轮椅上,她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这位曾经的舞台女王在左手失去功能之后,用右手写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文学作品。
这位评剧名家的韧劲真是让人敬佩得五体投地,她创作了整整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包括《新凤霞回忆文丛》《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新凤霞卖艺记》《我与吴祖光》,每一部都倾注了她的心血。
这位了不起的女子不仅如此,她还拜入了齐白石门下,成为了国画大师的关门弟子。
如今,新凤霞的三个子女都已过了花甲之年,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大儿子吴欢在1953年出生,80年代远赴香港,活跃在文坛,出版了《驴唇马嘴集》《西皮流水》等作品。
吴钢是二儿子,对摄影艺术怀揣热爱,他在法国赢得了艺术家居留权,这些年来致力于在中法两国之间架设文化交流的桥梁。
女儿吴霜则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赋,出乎意料地成为享誉乐坛的花腔女高音,且创作了《风雪夜归人》《新凤霞传奇》等优秀作品。
看到孩子们的成就,相信在天堂的新凤霞一定会感到欣慰。2003年,她的丈夫吴祖光也离世了。这对曾经备受瞩目的艺术伉俪,终于在天堂重逢。
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具有感染力,而且也揭示了他们华彩绽放的艺术生涯。
"离开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永恒",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新凤霞以她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故事更是被反复传颂,她的逝世令人唏嘘叹惋。
人们常常说“患难见真情”,新凤霞和吴祖光的故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1957年,因为吴祖光在香港工作的经历,他们被打成右派,这场风波无疑对他们的婚姻构成了巨大的考验。
新凤霞当时是当红的评剧名家,领导们找到她,极力劝说:"跟吴祖光离婚吧,否则会影响你的前途。"
新凤霞面对这一切,她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吴祖光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我不能和他离婚。换做是别人,可能早就被吓退了。
她的决心就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体现了出来。
在保护家人这件事上,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却如同坚硬的磐石一般坚不可摧。
1960年,吴祖光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他一进门就哭了,因为已经整整三年没有见过妻子和孩子了!新凤霞不仅将孩子们照顾得非常好,而且在艺术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不幸的是,在1964年《花为媒》拍摄完毕之后,她就被强制离开了自己深爱的舞台。
想要批斗,首先要过她这一关!这样的妻子让吴祖光感动到无以复加。
老舍曾对吴祖光说:"你要善待凤霞,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话一点也不假。新凤霞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即使自己的事业会受到影响,她也坚决不放弃患难中的丈夫。
2003年4月9日,新凤霞离世五年后,吴祖光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心里,或许早已决定要去天堂陪伴自己的妻子吧?这对患难与共的伉俪,以他们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爱情,并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而更多的是困境中的不离不弃。
人生漫长,能够遇到一个愿意和你共同经历风雨的人,实在是难得的缘分。新凤霞和吴祖光的故事,恰恰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段感情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爱情赞歌。
这些经典唱段如《小桥送线》和《火红的太阳出东方》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很多人在唱。
谁能想到,正是这样一位轰动全国的戏剧名家,当初却是个不识字的姑娘。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51年,那时的新凤霞刚被选为全国青联常委,为了准备会议发言稿,她鼓起勇气向知名剧作家吴祖光寻求帮助。
这段小插曲成为了一段佳话。24岁的新凤霞在这里遇见了比她大11岁的二婚男人吴祖光。有趣的是,最后却是新凤霞主动开口:"祖光,咱们结婚吧!"这直白的表白令当时的吴祖光都有些措手不及。
因一段经历发言稿而结缘的爱情故事,最终有了美好的结局。1951年9月,新凤霞嫁给了吴祖光,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共同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婚后的新凤霞在艺术上发挥得更加出色,她一直在寻求突破。在《无双传》中,她创作了反调大慢板,这是她对传统唱法的一次大胆尝试。
接着,在《金沙江畔》中,她又创出了格登调,将评剧新的生命力融入其中最后,《乾坤带》全年她更是精彩地创做出了凡字调大慢板。
此外,她还主演了《杨三姐告状》、《凤还巢》和《金沙江畔》等30多部评剧剧目,每一部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她的演出后,周总理幽默地对她说:“三天不喝茶,就得看新凤霞。
这位从未认识字的戏子,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创新,硬是将评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不仅改编创作了《祥林嫂》,还进一步发展了评剧"新派"唱腔艺术。
新凤霞为评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前所未有的。
新凤霞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高光璀璨,这足以让任何人感到骄傲。然而,她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新凤霞的从艺之路实在是苦得让人心疼。仅6岁的她,就不得不踏上学习戏剧的道路。原因何在?全为了那一口能吃的饭。
要知道,那时候她的家住在天津南市的贫民窟,那时候她的养父杨金山患有严重的肺病,一到冬天就会咳嗽吐血,病情十分严重。
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尽管没有让她入学堂读书认字,却赐予了她过目不忘的天赋。凭借这一才能,14岁的新凤霞成功地进入了白玉霜戏班。
在天津北洋大戏院演出评剧《打狗劝夫》的时候,她虽然只是个跑龙套的丫鬟,但是她几句精彩的唱词瞬间让观众心潮澎湃、情绪激动。
其他主角也不太喜欢新凤霞,总是找机会为难她,不让她有出头的机会。
然而,你们能知道新凤霞心里的感受吗?她在心里暗自发誓:“你们越欺负我,我就越是要将评剧唱好!”这种不屈不挠的韧劲,正是日后她成为“评剧皇后”的关键。
那些年的学戏岁月,浸满了苦水和泪水。师父逼她忍着嗓子唱戏,她感觉不太对劲,跟师姐抱怨了几句。却没想到这师姐是个两面派,转头就去告状了。
结果可想而知,新凤霞不仅每天都要被打,还经常饿肚子。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却使她的戏路越来越宽广。1949年,当她来到北京,在凤鸣剧社一展歌喉时,那些曾经的委屈都变成了她最宝贵的财富。
1950年,春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枢——中南海的怀仁堂,她成功地演译了著名的歌剧《刘巧儿》。她以甜美的唱腔、俏丽的舞台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不仅如此,连周总理都被她深深吸引,曾说过"三天不喝茶,就得看新凤霞"。
新凤霞的身世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有人说她1927年1月26日生于天津,但她自己在回忆录中却写道:“我1928年出生,不是天津人,是江苏苏州人。
她的祖上在苏州当过县官,辉煌过一段时间。然而,好景不长,祖父因事而入狱,奶奶不得不带着全家前往天津定居。家庭境遇恶化,她的亲生父母将她卖给了一户姓杨的人家。
养父母杨金山和李玉珍,一直依靠贩卖冰糖葫芦来抚养这个小女孩。
新凤霞的身世堪称坎坷,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连他们是谁都不清楚。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她的养父母在离世之前也没能告诉她真实的身世,这个谜团就这样永久地埋藏在了她的心里。
从苏州官家之女到天津贫民窟的卖艺者,新凤霞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这样的人生大起大落,通常会让人承受不住。但新凤霞不一样,她将这份苦难转化成了生命的动力。
因为吃过很多苦,她更懂得了珍惜机会的珍贵。
这个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女孩,真是太神奇了!她后来不仅成为了著名的评剧名家,还成为了作家和画家。
来源:郑州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