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王夫之,宋应星等明朝遗民,一直都以大明汉家遗民的身份隐居。没有说过自己满清的国民,更加不认可满清的统治。在他们眼中满清入关是亡天下,他们以自己是明朝遗民为荣和以满清为耻。
“央视出品,多是精品。”
但在回顾2021年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因为一连串的错误,这一句话反而成了嘲讽。
跨越时空的(错误)会面
节目中,演员李光洁饰演的宋应星在晚年时期被安排了满清的辫子头造型。
1644年,清兵南下时宋应星就做了《春秋戎狄解》借古讽今,在南方制造抗清舆论。
历史上王夫之,宋应星等明朝遗民,一直都以大明汉家遗民的身份隐居。没有说过自己满清的国民,更加不认可满清的统治。在他们眼中满清入关是亡天下,他们以自己是明朝遗民为荣和以满清为耻。
而且,历史上,像宋应星这样的明朝遗民,在满清入关后。即使没有投降,但一直拒绝做满清的官,不剃发不易服。一直都束发衣着汉服,
而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拒绝投降满清后服毒自尽。
曾经帮助《天工开物》出版的好友涂绍煃因为国破家亡,携全家逃难时,遇到事故全家无一人幸免。
而宋应星的子孙也是拒绝科举,不做满清官,直至乾隆年,他这一支绝后。
这样的他又怎么可能会剃发易服?归顺这个害死了自己亲人和好友的政权?
节目中还设置了一个满清官员去拜见宋应星的荒谬场景,大概应该可能是想表达满清政府对《天工开物》的重视。
但真实的历史是在满清一朝《天工开物》不但不被重视,而且被列为禁书,焚毁。
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开工天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字眼,便列入禁书销毁。
同时,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满清对科技书籍兴趣不大,将之看成“奇技淫巧”,不予重视,主要就是害怕汉人看了之后会去学习,并且反抗他们的统治。
二是宋应星和兄长宋应升,好友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
于是民间既没有人胆私藏或印刷售卖,《天工开物》就这么在自己诞生的国家“死去了”
呜呼哀哉
直到民国初年,才有人在其他书籍里无意中发现里面引用了一部叫《天工开物》的书里的冶铜技术,他就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结果找遍北京各大图书馆及各名家的藏书,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后来他在一个日本的朋友家里发现了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就到日本图书馆去查,发现这本中国人写的,在中国却绝迹的“奇书”,同时这本书竟然还有英、法、俄、德等各国译本。
随后此人根据《天工开物》的明刻本进行复印,这本书在中国,这个曾经的家中“复活”。
用一生贯彻的不屈信念,300年后却被一群“无知的子孙”毁灭了。
从抗拒到归顺,从排斥到认同,这种心态的转变,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最应该令人警醒的。
从来没有离开过,因为已经在骨子里种下了根。
来源:修卡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