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翀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时,她毫不避讳自己的年龄。她笑说,30多岁时确实想过“金盆洗脚”,现在55岁还在舞台上,除了热爱,也是因为遇到的角色真的很诱人,像“鲁侍萍”,有爱有恨,隐忍又不甘,这些要用肢体来呈现
作为开年大戏,舞剧《雷雨》1月上旬在南京保利大剧院首演,八位舞蹈家同台共舞,其中就有被同行们称为“不老神话”、“中国舞剧皇后”的山翀。
“岁月不败美人”,“优雅的山翀老师赋予了鲁侍萍这个苦难女人新的含义”,演出后,“山翀版鲁侍萍”在社交平台刷屏。
山翀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时,她毫不避讳自己的年龄。她笑说,30多岁时确实想过“金盆洗脚”,现在55岁还在舞台上,除了热爱,也是因为遇到的角色真的很诱人,像“鲁侍萍”,有爱有恨,隐忍又不甘,这些要用肢体来呈现,细微之间的分寸感如何拿捏,既挑战又过瘾。
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拍摄 于房浩
剪辑 黄娴
“鲁侍萍”是难得一遇的丰沛角色
在《雷雨》的话剧或影视剧版本,繁漪都会理所当然地被处理成焦点人物,舞剧《雷雨》却独辟蹊径,虽是群像戏,但对鲁侍萍做了突出处理。
山翀有着43年舞蹈经验,主演过30多部舞剧,为观众带来了众多经典的“大女主”,“鲁侍萍”一角为何能入她的眼?
“曹禺先生的剧作《雷雨》本身就很吸引我,赵小刚导演第一次问我时,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让我跳繁漪这个角色,结果他说是鲁侍萍。”山翀坦言,这让她意外又惊喜,导演想放大鲁侍萍的人物弧光,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来讲述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在话剧、影视剧里,鲁侍萍都是后半场才出现的,所以我当时非常好奇他要怎么改”。
因为有过合作,山翀也直截了当地跟导演说,鲁侍萍特别容易被演成一个老妈子形象,她不希望在舞剧中还是这样处理,“巧了,导演也说这不是他想要的”。
她被这些大胆设定打动,“我们一直在说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哪怕在一部剧上我们也能往这方面去努力。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所以我接了这个角色。”
如何用舞蹈来呈现鲁侍萍,是摆在山翀和导演面前的一大问题。山翀眼里的鲁侍萍,“被撕裂过很多次,永远在忍耐,在负重前行。但她也有她的爱、她的恨、她的不甘心,有一种内在的反抗,也有外在的爆发的时刻”,“要让这个特别的女性形象走进当代观众的心,如果只是做几个技术或者舞蹈动作,那就太表层了”。
“舞剧,有舞也要有剧。”山翀说。所以,她在舞蹈中增添了微表情、微动作,“大开大合与含蓄内敛并重,这样才更有戏剧性”。她认为,只有这样表达,才是真正的舞剧,而非舞蹈。尤其《雷雨》,它的戏剧冲突非常强,又是群像戏,导演为每个人物设置了不同的独舞,还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
鲁侍萍的独舞片段名为“巨影”,是一段内心独白,虽然只有3分钟,但情感浓度高,巧妙揭示了鲁侍萍和另外七个人物的命运纠缠,他们就像巨大的影子,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其中,与她育有二子又将她抛弃的周朴园,压得最重,“她一定是爱周朴园的,但爱恨交织”,舞段没有太多技术性动作,在隐忍克制中呈现出复杂幽微的心理。
采访中,一提到她剧中的孩子四凤和周萍,山翀的眼圈就会瞬间泛红,“每次看到或是想到他们俩,我就特别想哭,是情不自禁,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
“作为舞蹈演员,跳到我这个年龄,希望跳一些内心层次更丰富,棱角更多一些的人物,这会给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鲁侍萍算是她演过的舞剧中内心和情感复杂程度层面很多的一个。
一定要“跳”出传统这个“圈”
近年来,舞剧市场火爆异常,山翀一直关注着,她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至今,大约产出了2000多部舞剧,而近20年就占了一半,这两年更是迎来了井喷发展,去年大概就出了60多部新舞剧,今年还会更多,“所以我也一直说,我很幸运,在舞剧没有那么景气的时候,我还一直有剧演,能被大家看到”。
通过30多部舞剧的演绎,山翀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都倾注到了舞剧《雷雨》的创作中。
主创在项目启动前很明确,“舞剧《雷雨》是做给年轻观众看的”。作为艺术总监,山翀在台前幕后都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舞剧哪些部分要保持传统审美?哪些部分又要有创新突破?她说,曹禺老先生写的剧本里,所有人物的情感纠葛是“根”,是不能随便变的,内在情感和情感纠葛还是一样,变的是表现形式——从编舞到舞美,到服饰。
她说,做给年轻观众看的剧,艺术审美必须在线,舞美要简洁,这样才不会“吃”掉演员的表演;服装要时尚化设计,贴合现代人的审美,“比如鲁侍萍,像一道白月光照进了黑压压的周公馆,所以她的主色调是月白色,服装是旗袍改良款,不是印象中苦兮兮、灰扑扑的佣人服饰;四凤是年轻女孩,用橙黄色;繁漪则是贵气的墨绿色。下半场,大家的服装全是浅藕粉色,时尚又清爽。颜色和服饰在呈现人物厚重感的同时也都兼具舞台美学”。
果然,南京首演后,社交平台上一片赞誉。剧照和谢幕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8位舞蹈家各自的来头,分别拿过什么奖,都被网友一一罗列,同时这台新舞剧整体表现出的“高级质感、洋气”,也被观众津津乐道。
还有观众点评说,“舞剧《雷雨》的解构视角和美学理念都特别超前,很有个性,不像传统概念中的舞剧,也没有用传统形式来讲故事”,而这也是山翀在采访中跟记者强调的,“如果做成传统的《雷雨》,我反而觉得没有意义了,不做也罢,舞剧一定要跳出这个圈”。
不再给自己定退休时间了
山翀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寓意“一飞冲天”。她从浙江考到北京,在舞蹈之路上走了数十年,主演过《原野》《梁祝》《红楼梦》《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等舞剧,包揽了我国全部舞蹈表演类的最高奖项,拿过“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荷花杯”金奖、文华表演奖,还有很多“最佳女主角奖”等。她的头衔也很多,还在北京舞蹈学院教书,是很多舞蹈比赛的评委。
是一个个角色为她带来这些荣誉。聊到那些“大女主”,山翀会一下子想起2003年她主演的舞剧《红楼梦》,剧中她饰演林黛玉,“黛玉是我特别想演的,她柔情似水,是古典文学中非常典型的一类女性角色。为了演出人物的神韵,我不仅通读原著,还想出了一个很有效的法子——买来许多连环画,看画家如何描绘林黛玉的一举手一投足,直观地为舞蹈动作提供灵感。”
说来也很有意思,2004年,她受邀出演了北京舞蹈学院创排的舞剧《原野》,导演让她跳“金子”这个角色,“黛玉”与“金子”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女性角色,前后脚出现在山翀的舞蹈生涯里,“一开始我觉得金子不太适合我,她性格泼辣,敢爱敢恨,跟我的性格一点也不搭。在这之前,我演的基本上都是柔美抒情、偏古典的角色。但演了之后,我发现,恰恰是她的泼辣和果敢吸引了我”,在这个人物身上,山翀甚至找到了藏在自己看似柔弱身体里的倔强和韧劲儿。
她笑说,“没想到我能在曹禺先生的两部作品中‘打破’我自己”。
至于“准备跳到什么时候”这个老问题,30多岁时她回答说“快金盆洗脚了”,“人家说金盆洗手,跳舞的不就是‘金盆洗脚’嘛”。待到40多岁后再有人问,她就不再给自己定一个退休时间了,“我说看我整体状态吧。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执念或者是信仰,我对舞蹈的热爱也是。所以我一直都在坚持练功,当然,如果状态不好,我肯定不上台,既要尊重观众,也要尊重自己”。
至于“下一个角色是谁”,山翀坦言:“在选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角色的理解也会更有感触,现在每一次站在台上,对人物的感受与年轻时是不一样的,她不想浪费掉这份难得的积累,虽然不知道还能跳到什么时候,但她会努力,尽量多上舞台。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S=山翀
K:为了保持好的状态,您是不是要付出更多?
S:那是肯定的。年龄越大,在底下付出的时间就越多。为了保持身体机能,我的练功都是穿插着进行的,或者中午或者晚上,有时候下班回家很晚,也要坚持练一下。
K:保持肌能继续跳的期间会不会伴随着一些焦虑?
S:压根没有时间去焦虑,因为很忙。我认为,事情就一件一件做,尽我全力做到最好就好。
因为行政、教学等工作,我的时间被切成了很多碎片。像这次排《雷雨》,我就利用假期或者周末去排,会辛苦一点,但是一进排练厅,什么都放下了,全身心沉浸在角色里,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真的累并快乐着。
K:各地文旅发力,一批以各地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舞剧新作即将上市,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S:对,我们剧院之前的《昭君出塞》《李白》《孔子》《赵氏孤儿》等都是这样的代表作品。
今年也有新剧,我们中国歌剧舞剧院跟苏州吴江区、苏州湾大剧院合作新舞剧《垂虹别意·唐伯虎》,唐伯虎在当地留下了很多故事,是苏州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用舞剧方式把它做出来,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K:舞剧市场火爆,舞蹈演员都快不够用了,现在年轻梯队的培养怎样呢?
S:我们剧院每年都招应届毕业生,而且推动年轻人挑大梁、跳大剧。院里有很多明星演员像唐诗逸、胡阳他们,也鼓励他们出去带大剧,把各省市的文艺团体带起来,这对演员来说,也是经验积累和锻炼。
K:那舞剧《雷雨》也带了新人演员吗?
S:我们这次带了一个“孵化版”第二梯队,全是“00后”,我们首轮巡演先把剧“立”起来,在合适的时候让他们整体都上去跳。
校对 徐珩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