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喇叭裤,尖头皮鞋,一把时刻不离身的吉他,吴涤清引导的不仅是当时的流行歌坛,还引领了一时的流行时尚。
吴涤清是我国第一代职业流行歌手,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
喇叭裤,尖头皮鞋,一把时刻不离身的吉他,吴涤清引导的不仅是当时的流行歌坛,还引领了一时的流行时尚。
吴涤清演唱的《梅兰、梅兰我爱你》《莫尼卡》《烟花三月》《电动玩具》《爱的路上千万里》《阿里巴巴》《把酒当歌》等歌曲,每一首都脍炙人口,他被誉为“情歌王子”“大陆的刘文正”。
1995年,吴涤清下海经商,后积累了丰厚身家。他的妻子是普通人,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
吴涤清红过,辉煌,后在歌坛沉寂。时光流转,吴涤清的命运有何改变?他的人生现状如何?
吴涤清196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受母亲的影响,吴涤清从小喜欢音乐,3岁就会弹手风琴。
1976年,吴涤清中学毕业后,被安排到温州剪刀厂当了一名锻工。
他的工作是负责对钢材进行加热、锻打和冷却,属于体力活,胳膊经常酸痛难忍。
更难捱的是,夏天工作车间热得像蒸笼,吴涤清浑身湿漉漉的,身上的衣服从未干过。
吴涤清心高气傲,不愿一辈子做钳工,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1979年,温州市歌舞团恢复招工,吴涤清积极应考。他跟人学习音乐、舞蹈、朗诵,还弹得一手好吉他,顺利被温州市歌舞团录取了。
吴涤清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与专业歌手的高标准相比,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全方位提升自己,吴涤清什么都学,他学习拉手风琴,学习声乐,练习舞蹈、身段,还跟着收音机练习普通话,一点点接近专业歌手的高标准。
因工作的需要,吴涤清翻唱了大量的港台歌曲和外国民歌,他抱着吉他弹唱的方式,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温州,吴涤清受到空前的欢迎,歌迷亲切地叫他“歌灯”。
因名声在外,1983年,吴涤清被借调到浙江省歌舞团工作。
吴涤清冲出温州,走向全省后,又梦想冲出浙江走向全国。
当时的上海歌舞团团长樊承武是温州人,吴涤清诚恳地向他求教。
1984年春天,吴涤清从杭州坐火车赶往上海。那时的他很穷,买不起什么像样的礼物,便给樊承武带了两瓶菜油和一袋瓯柑作为见面礼。
樊承武(1932年-2016年)
樊承武热情接待了家乡这位好学上进的年轻歌手。当时流行音乐在内地不是主流,充满了争议,不少流行歌手甚至遭受打压,对前途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吴涤清也是一名流行歌手,不知自己是否有前途?希望樊承武给自己指点迷津。
当时上海歌舞团的朱逢博、沈小岑都在唱流行歌曲,深受全国歌迷的欢迎。因此,樊承武鼓励吴涤清:坚持自己的唱法,坚持走自己的路!
倏忽间,吴涤清内心的迷惘烟消云散。
返回浙江后,吴涤清从温州市歌舞团辞职,与同事潘悟霖南下深圳发展。
那时深圳是全国流行音乐的前沿阵地,全国有名的、没名的歌手都往深圳跑,造成人才过剩。
在深圳,吴涤清寂寂无名,迟迟找不到工作。后在一位歌坛前辈的推介下,吴涤清进入一家歌厅驻唱。
他收入低,与6个人合租在一间铁皮屋里,睡的是铁架床的上铺。
铁皮屋里没有空调,吴涤清夜里热得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脑袋昏昏沉沉,日子很难熬。
1984年11月,吴涤清积攒了500元,他用这笔钱自己录了一盒卡带,然后邮寄给远在上海的樊承武。
1984年12月,吴涤清接到樊承武拍来的电报,让他火速去上海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吴涤清连夜乘火车赶往上海。
这次上海之行,彻底改变了吴涤清的命运……
上海歌舞团主办的这场大型文艺汇演,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可容纳上万人。吴涤清以“深圳红歌星”的身份参与,与朱逢博、沈小岑等名家同台献唱。
吴涤清一连演唱了《梅兰、梅兰我爱你》《三月里的小雨》《迟到》《外婆的澎湖湾》等6首歌曲。
那时港台歌曲刚在内地流行,观众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一边鼓掌一边高呼“吴涤清”的名字,整个体育馆沸腾了。
吴涤清的情绪也随着观众的激情到了沸点,拿着话筒满场跑满场唱。
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一夜之间,吴涤清的名字红遍上海滩。
很多没能到现场的观众纷纷要求加演,于是主办方又安排连演了3场。体育馆还临时加了200多个座位,观众掌声雷动。
演出结束,吴涤清尚未回到深圳,全国就有多家唱片公司与他取得了联系,要求为他出个人专辑。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与吴涤清达成合作协议。
1985年1月,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为吴涤清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梅兰、梅兰我爱你》,共收录了《梅兰、梅兰我爱你》《电动玩具》《她在那里》《莫尼卡》等12首歌曲。
专辑上市后,销量突破了100万张,12首歌曲首首走红,被广为传唱。
《梅兰、梅兰我爱你》,由中国台湾著名歌手刘文正首唱,是一首经典的爱情歌曲。经吴涤清翻唱后,这首歌迅速在街头巷尾流行,《梅兰、梅兰我爱你》也成了吴涤清著名的代表作。
1985年6月,北京的国际声像艺术公司,为吴涤清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深圳红歌星吴涤清劲歌选》,销量同样突破100万张。
其中的《爱的路上千万里》《阿里巴巴》《太阳一样》《春雨》等歌曲,首首红遍大街小巷,吴涤清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最红的歌星之一。
此后几年间,吴涤清又推出了《吴涤清近歌集》《长青的吴涤清》《87吴涤清》等8张个人专辑。
专辑《长青的吴涤清》,是香港永声唱片公司录制的,其中的《长青》《杯中的酒》《爱我》《串起又散落》等歌曲脍炙人口,吴涤清被称为“情歌南霸天”。
1986年11月,吴涤清开始举办中国巡回演唱会,一年多时间里,他共举办了500场演唱会,场场爆满。
专辑《87吴涤清》中的《原来的我》《情书图》《七十二变》《什么时候》等10首歌曲,曲风多变颇受欢迎,奠定了他在中国歌坛的地位。
1987年12月,吴涤清回乡演唱会在温州拉开帷幕,12天连演40场,票价炒到了150元,《中国文化报》《新民晚报》等全国10多家主流媒体都作了报道。
上世纪80年代,吴涤清具有相当高的票房号召力,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吴涤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结婚了,当时是他最红的时候。
吴涤清成名后,不少女歌迷崇拜他,爱慕他,纷纷给他写情书。最多的时候,吴涤清一天要收到20多封情书。
还有女歌手主动向吴涤清示爱。吴涤清一年到头在外演出,生活漂泊动荡,不想再找一个女歌手做妻子,便婉拒了。
吴涤清理想的婚姻模式是:他在外面打拼,负责挣钱养家,妻子在家生儿育女,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
吴涤清的妻子原在温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后回归家庭。婚后,吴涤清夫妇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吴涤清的妻子温婉、贤淑、能干,将一双儿女照顾得很好,将家庭打理得整整有条,从不让家务琐事烦吴涤清。
上世纪90年代,内地歌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拨拨歌手涌了出来,对吴涤清的地位形成冲击。
1992年,吴涤清下海经商,在温州市五马街开了一家服装超市,代理佐丹奴休闲服饰品牌。
吴涤清还卖珠宝,并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且在深圳创办了研发设计中心。
经过几年打拼,吴涤清积累了丰厚的身家。1995年,吴涤清复出歌坛,他耗资100万元,打造自己的第10张个人专辑《一夜之间/把酒当歌——吴涤清》,其中单曲《把酒当歌》风靡一时。
1996年,吴涤清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并在那边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此后,吴涤清在国内演出、经商,妻子带着儿女在加拿大生活。
1998年,吴涤清推出自己的第11张个人专辑《烟花三月》,主打歌《烟花三月》荣获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10大金曲奖,及首届中国旅游歌曲大赛金奖。
跨国分居生活极其不便,加上两个孩子水土不服,2002年,吴涤清关闭加拿大的公司,带领家人回温州定居。
吴涤清一边经商一边演出,双线作战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在温州乡下买了一块地,建起了高档漂亮的别墅,生活滋润、富足。
2005年,吴涤清推出自己的第12张个人专辑《吴涤清20年精选集无敌》。
由于鲜有机会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吴涤清渐渐沉寂了,很多歌迷以为他离开了歌坛,其实吴涤清一直都在。
2013年,吴涤清推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爱是唯一》。
吴涤清经商致富后,积极回馈社会,他在温州农村捐建了涤清希望小学。
他从香港引进了德美激光近视矫正机构,为2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地区及残弱势群体的近视患者,开展免费的激光近视矫正活动。
吴涤清的儿子叫吴瀚,帮助父亲在深圳打理公司。2009年,吴瀚与任斯璐在温州举办隆重的婚礼,吴涤清花15万元请上海交响乐团来婚礼现场助兴演出。整场婚礼耗资200多万元,盛况空前,在温州引起轰动。
任斯璐也是温州人,是一名演员,参演了《流星雨》《女生贾梅》《功夫》《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影视剧。婚后,任斯璐与丈夫在深圳定居。
吴涤清在北京、深圳、温州三地都有公司,他与家人常年住在温州乡下的别墅里,一家人种菜、养鱼,修剪草坪,养鸡养鸭,生活如田园牧歌。
(吴涤清与歌手金学峰)
(吴涤清)
吴涤清不像别的老板那样为钱所累,他一边工作一边生活,没有任何压力。
2025年2月,吴涤清已65岁了,人生步人老年。他偶尔参加演出,社会活动比较多,还要管理北京、深圳、温州三地的公司。
儿子是吴涤清最得力的工作帮手,协助他将公司打理得风生水起。吴涤清的女儿还没有结婚,他为女儿的婚事操心。
如今的吴涤清婚姻美满,经济条件优越,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老年病,生活快乐幸福。
来源:细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