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6:刘濞如何说动其他诸侯王参与谋反?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2-06 04:06 2

摘要: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说到,吴王刘濞跟汉景帝有杀子之仇,而汉景帝即位之后开始削藩,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吴王的利益,所以吴王刘濞就决定反叛。可是他自己的实力比较有限,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须得拉其他诸侯王下水。他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汉景帝削藩又不是针对他一个诸侯王,别的诸侯王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王立群的《文景之治》。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说到,吴王刘濞跟汉景帝有杀子之仇,而汉景帝即位之后开始削藩,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吴王的利益,所以吴王刘濞就决定反叛。可是他自己的实力比较有限,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须得拉其他诸侯王下水。他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汉景帝削藩又不是针对他一个诸侯王,别的诸侯王肯定也心怀不满,只不过没有一个牵头的人而已。在这些诸侯王中,吴王刘濞一眼就看中了胶西王刘卬,然后他就派他手下的中大夫应高试探一下胶西王。

应高未带吴王信函,孤身一人来到胶西国,对胶西王说:“吴王不才,朝夕忧愁,不敢把自己当成外人,特地让我来表达对您的喜爱。”胶西王说:“先生有何指教?”应高回答:“当下皇上任用奸臣,只顾眼前小利,轻率地改变国家法令,侵夺诸侯王封地,向诸侯国的征调越来越多,诛杀善良之人,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俗话说:吃完糠就会吃米。吴国、胶西国都是著名诸侯,一旦被盯上,恐怕就没有安宁了。吴王身体有病,二十多年不能进京朝聘,曾担心受猜疑,无法还自己一个清白,所以一直小心翼翼,仍担心不被理解。现在听说大王因为卖爵一事受罚削地,你犯的罪不至于受此处罚,而且,处罚恐怕不会到削地就结束。”胶西王说:“确实如此。你说怎么办?”能问出这个问题,就说明胶西王有点被说动了。

应高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对胶西王说:“对付共同的敌人应相互帮助,爱好相同者应相互关心,情感相同者应相互成就,愿望相同者当彼此相助,利益相同者可以为彼此而死。如今,吴王认为我们担心的是同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可借此有利时机,顺应天理,不惜牺牲自己而消除天下灾难,想来大王会同意吧?”胶西王一听就明白了,原来吴王是想谋反啊,他大吃一惊,说:“我岂敢如此?皇上尽管逼得我无路可走,我只有一死,岂敢反叛?”

应高一看胶西王无反叛之心,就赶紧将矛头指向了晁错:“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敝塞忠良,朝臣怨恨诸侯皆生背离之心,人心向背已到了极点。如今,彗星出现,蝗灾屡生,此为万年不遇之时机。百姓蒙难,正是圣人起事夺取天下的好机会。”

应高说晁错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再加上天象,胶西王这个时候有点动摇了。

应高一鼓作气,继续宣讲吴王起兵的光荣梦想:“吴王想以讨伐晁错为借口起兵,追随大王,驰骋天下,大军所向者降,所指者服。希望大王同意与吴王共襄大事,吴王愿率楚王直取函谷关,据守荥阳,一举夺取敖仓的粮食,给您安排好住所,等您光临。如此,天下可唾手而得,大王与吴王共分天下,您以为如何呢?”

应高这个时候说的话很明显就是忽悠了。吴王的实力远在胶西王之上,如果这事儿能成功,他怎么可能跟胶西王平分天下呢?他怎么可能打下荥阳之后还修好豪宅等候胶西王呢?可是这个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胶西王被说服了,他答应了。吴王刘濞知道后,还是不放心,他还亲自去了趟胶西国,当面跟胶西王订立了盟约。

这种事儿其实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胶西王被能得到的巨大利益所诱惑,但他的臣子可都清醒得很,他们联合起来向胶西王进谏,让他不要跟吴王一起叛乱,原因很简单。这事儿啊划不来。首先他们这些诸侯的力量有限,真跟朝廷对着干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就算是赢了,接下来肯定是两主相争,那吴王刘濞怎么可能在成功之后跟胶西王平分成果呢?应该说这些人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但是胶西王根本听不进去。

胶西王不但不听,还联络了他的五位兄弟:齐王、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五位齐地诸侯王全部允诺参加,但,他们排除了城阳王。第一任城阳王是诛灭吕氏的皇族派功臣刘章,此时的城阳王是刘章之子刘喜。为什么要排除城阳王刘喜呢?因为刘章是诛灭诸吕的大功臣,因受打压抑郁而终,五兄弟不想让刘章之子再受什么牵连,但他们允诺:事成后,分给他好处。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吴王刘濞之所以一定要联合胶西王的原因,现在胶西王用行动回报了吴王。

就在这个时候,汉景帝下达了削吴会稽、豫章二郡的诏书,吴王一看时机成熟,就决定起兵。

第一步当然就是动员了,当然他这里的动员主要不是动员自己国内的人,而是其他诸侯王。那怎么动员就很重要。

首先,吴王刘濞知道,削藩是晁错的主意,所以晁错现在就是所有诸侯王共同的敌人。他认为晁错是贼臣,他明明对江山社稷没什么功劳。他之所以有现在的地位,无非就是靠侵夺诸侯土地,惩治诸侯,侮辱诸侯。可是这些诸侯是谁呀?他们都是刘氏子弟啊,所以现在汉景帝重用像晁错这样的坏人,迫害刘氏子弟,这就是在危害刘氏江山呀。而且照他们这个力度,就算现在还没有危及到你,但只要你是诸侯王,将来肯定会轮到你。这就是抓住了天下诸侯的最大痛点。

然后,吴王刘濞也知道,不管他把晁错说的再坏,晁错毕竟只是提建议的人,最后拍板的还是汉景帝,现在他们起兵就算打出的旗号是诛杀晁错,但是其他的这些人也会觉得这不就是造反吗?所以刘濞就开始为汉景帝开脱,他说汉景帝之所以同意晁错削藩,是因为汉景帝多病,精神失常,所以不能明察。让这些诸侯放下包袱,咱这是诛贼臣,不是叛君。

紧接着,吴王刘濞开始吹牛。吴王这次把吴国从14岁到62岁的人都进行了动员,一共动员了20万人,但是他不能给别人说自己一共才动员了20万人。所以他给人家的说法是自己动员了50万人。甚至他还说自己已经跟南越王商量好了,这一次出兵,南越王也会加入,而且南越王真够意思,还派了30多万人助阵呢。

最后,吴王刘濞向各诸侯王宣布了自己的四路并进的军事部署,第一路就是南越国的军队,他们由长沙王诸子率领,首先拿下长沙以北的地盘,然后向西攻占蜀地、汉中。

第二路是东越王、楚王及淮南的淮南、衡山、庐江三王和他一起西进。

第三路就是齐地诸王以及赵王出兵拿下河间,河内,一部分人进入临晋关,一部分人和他同聚洛阳。

第四路是燕王和赵王。他们本来就与匈奴有约,燕王可向北攻下代地、云中郡,统领匈奴军团,从北面进入萧关,匡扶天子,稳定朝廷。

为了更进一步激励这些诸侯王,他还决定给有战功的人颁重奖,他说他们吴国有钱,只要你们在战场上立功,那赏赐多多的。

这次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其中吴王我们知道了。楚王刘戊是刘交的孙子,这个刘交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刘邦非常信任的人。刘戊我之前说了,他因为在薄太后丧葬时期私奸宫女被晁错告发,汉景帝直接削去了他三个郡中的东海郡,这就让刘戊心怀怨恨,自然就和吴王结盟。

当然楚国这边儿情况和胶西国那边差不多。楚王刘戊要跟吴王刘濞结盟,一起反叛朝廷,他的手下也是各种劝谏,但他就是不听,还把劝他的那些大臣都判了刑。他叔叔劝他,他也不听,他甚至还威胁他叔叔,说要是不同意就先灭他,把他叔吓得直接跟母亲一块儿逃到了京城长安。

赵王这边儿也是一样,因为之前常山郡被削,赵王也是怀恨在心,他想跟吴王和楚王一起谋反,他的大臣也是不同意,向他进谏,但是他不听,把进谏的大臣杀了。而且他竟然还派人北上联系匈奴。这个行为就非常恶劣了。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少了不少人?原来答应胶西王刘卬参加叛乱的齐王、济北王呢?他们去哪儿了?

原来,济北王刘志被一起突发事件绊住了:济北国的都城城墙未完成修复,朝廷派驻的郎中令劫持了守兵,济北王无法发兵。朝廷派到济北国的这个郎中令发现了济北王的异动,率先劫持了其军队,手中无兵的济北王动不了了。齐王一看济北王不动,就感觉这次反叛可能要失败,然后他就决定坚守城池,不参与了。胶西、菑川、济南一看齐王竟然按兵不动要退出,非常生气,直接包围了齐国都城。齐王一看都城被围,赶紧派路中大夫向汉景帝报告。汉景帝接到报告后,让路中大夫立即返国,告诉齐王,好好坚守城池,自己已经发兵了,很快就会打败吴楚联军了。

等路中大夫回来的时候,齐国的都城已经被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叛军围得水泄不通,他根本没法进城,而且他的行踪还暴露了,直接被叛军抓了起来。叛军要求他按他们的要求传话:汉军已被打败,齐国赶快降了,否则,破城之日要屠城。路中大夫假意答应,等他来到城下之后,却对城上的齐王大声说:“中央政府发兵百万,太尉周亚夫已经打败了吴楚联军,正往齐国开进,齐王一定要坚守勿降。”叛军将领大怒,杀了路中大夫。齐国之前没有等来援军,连路中大夫也没有消息,本来都快放弃了,甚至已经暗中跟叛军和谈了,但是当齐王听到路中大夫的话,直到中央政府已经派出大军前来平叛,他决定不跟叛军和谈了,继续坚守。

不久,汉将栾布、平阳侯率领汉军赶到齐国,一举击败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叛军,解了齐国之围。但听说齐王曾经和三国叛军有密谋,就打算派兵剿灭齐国。齐王吓得服毒自杀。景帝得知此事后,认为齐王率先抗拒叛军,密谋是受到胶西等三国劫持的不得已之举,于是,立齐王之子刘寿为齐王,续齐国后嗣。胶西、胶东、济南、菑川四国是实实在在的叛乱者,不仅其王被杀,其后人不得续封,封地亦全归中央政府管理。

这些人解决了,但是吴王,赵王和胶东王可还活跃着呢。

汉景帝选派中尉周亚夫担任太尉,统率全军,东击吴楚。同时,派曲周侯郦寄率军攻打赵国叛军,将军栾布率军攻打齐地叛军,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督、协调攻击齐赵叛军之事。

为什么汉景帝要让周亚夫统率全军呢?我们之前讲过周亚夫的故事,汉文帝去过他的军营,对他很是欣赏,所以汉文帝在临终前就叮嘱过太子刘启,遇到紧急情况,周亚夫可以担当大将,而现在,就是用周亚夫的时候。与此同时,汉景帝还杀了晁错。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汉景帝不是最信任晁错的吗?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文景之治》,王立群著;

2.《汉兴》,李开元著;

3.《资治通鉴熊逸版》,熊逸著.

4.《史记》,司马迁著;

5.《西汉朝廷“大洗牌”》,孙家洲著.

来源:小谦writ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