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韧性十足,中国电影创作的生命力值得信任。中国电影观众从不缺少对于佳作的欣赏能力,而当这样的佳作来自中国原创的时候,这份喜悦来得更为“脆爽”。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驹
2月6日,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突破57.76亿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名。
这既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荣光,也是中国影史的荣光。由于相关票房纪录还在攀升,因此中国影史票房的顶端数据还会不断刷新,这让人充满了期待。
比之五年前拿下惊人的50亿票房的前作“哪吒1”,“哪吒2”能否再创纪录一直为人追问。如今,公众的猜想,公众的期待,得到了市场有力的回应。
事实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韧性十足,中国电影创作的生命力值得信任。中国电影观众从不缺少对于佳作的欣赏能力,而当这样的佳作来自中国原创的时候,这份喜悦来得更为“脆爽”。
“哪吒2”为何如此受人青睐?一部动画电影何以俘获万千中年人的心?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哪吒”。
几十年前的“哪吒”形象和今天的“哪吒”形象,在社会心理层面发生了些许变化,但本质上,哪吒还是哪吒。而当哪吒对应着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时,哪吒系列电影的“走心”也就不奇怪了——哪吒可以是职场中的拒绝躺平者,可以是孤勇奋进的创业者,可以是身处逆境却始终向上的“凡人”,在“哪吒”身上,映现了每一个不甘平庸、保持清醒和觉醒意识者的心迹。
影迷的喜欢,在今天分外可贵。当下,中国正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大力推动电影工业化的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电影工业化的“进阶”标志,就是工业化特质更明显,电影佳作更多,电影市场更红火。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强势登顶,恰恰是中国电影工业化从初级阶段迈入新阶段的标志。“哪吒2”的成功,建立在“哪吒1”大获成功的基础上,“5年磨两剑”且剑剑锋利,印证了“哪吒”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明显进步。无疑,从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从项目管理到市场营销,从IP营造到精神刻画,都有精进之处。与此同时,每一个环节所展现出的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显然, 正因有了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支撑,导演被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专心讲好故事上。假以时日,中国电影工业化一定会步入佳境,推出更多既有票房也有影响力的作品。
“大片”的产出,是电影工业化的显要符号。多年来,面对好莱坞式大片的紧逼和“碾压”,推出中国式大片,成为一种共识。如果说,2002年《英雄》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电影大片的尝试的话,那么,经过20多年的卧薪尝胆,中国工业化电影大片已经逐步成长起来,开始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流浪地球》《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作品的诞生,丰盈了中国工业化电影的森林。
当然,在为“哪吒2”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冷思考。尽管“登顶”意味着一座里程碑的形成,但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还面临产业升级的考验和挑战。相关电影作品在技术、创意等层面仍然存在不足,还留有打磨空间,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工业化程度,大力消解产业短板,解决人才缺失问题,迎接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下一个春天。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