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后我忽然意识到一个事情,她停更了几年,按理说应该存了大量的素材没发,结果回归之后除了一开始连更三条后面就没动静了。
1
前几天在春晚看到了李子柒,有点意外。
然后我忽然意识到一个事情,她停更了几年,按理说应该存了大量的素材没发,结果回归之后除了一开始连更三条后面就没动静了。
不急着更新总要急着赚钱吧,也没见她去直个播带个货,就不知道在忙啥。
现在破案了,原来是在忙着宣传非遗啊。
去年十一月成立李子柒非遗工作站,又带着非遗节目上川渝春晚和河南春晚,再到这次上央视春晚也是非遗元素拉满。
乍一看这个决策有点奇怪,不趁着刚回归流量爆炸的机会赶紧变现还在等啥呢?
等着风口过去吗?
这就来到了第二层,这个决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是,长远的思考和布局,以及惊人的克制。
2
说白了,她这个时候去宣传非遗而非变现,图的就不是眼前的钱了,而是整个人在文化上的形象和定位。
这是一种真正的长期主义,不图短期的钱,图成为某个领域的文化枢纽。
这很难成,但一旦成了,就不是钱那么简单了。
作为一个账号,如果只是想赚钱,没必要搞这么复杂。
这几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就算李子柒急吼吼去变现,那其实也没啥问题,毕竟停更了这么久,并不奇怪。
而且跟同行这两年花里胡哨地翻车比,人家李子柒起码没卖过整个直播间里只有一个主播是正宗港货的月饼。
所以李子柒假如趁着热度直接带货,大笔金钱可以说唾手可得。
但她选择了更困难,也更有野心的路。
不是作为一个账号赚多少钱,而是作为一个枢纽能为整个领域做多少事。
想做到这一点,那重点不是当前的商业变现而是跟非遗做绑定。
这条路非常非常难走,但只要走通了,那上限也会非常非常高。
为什么难走?
因为很多非遗虽然很有历史传承很有底蕴,但现在确实已经没有那么受欢迎了,不然也不至于需要振兴和宣传了。
对,今年春节是第一个非遗春节,理论上只要你过了春节就算传承非遗。
但像春节这样有全民基础的非遗是很少很少的,绝大部分非遗都还是处于一个需要保护的状态。
如何挖掘出它们的商业价值?如何帮它们重新焕发辉煌?
如果没做好要不要背锅?耽误了自己赚钱怎么办?
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东西真的特别特别困难,而且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正常做内容的人压根就不会去碰。
做起来太麻烦太麻烦了,还不一定能赚到钱,那还折腾个什么劲?
但越是这样,就越显得李子柒胆子大,有魄力。
说难听一点,在赚不到钱或者只能赚小钱的时候保持克制是容易的。
但李子柒现在明显是只要愿意就能赚很多很多钱,她还能保持克制,把宝贵的时间精力放在宣传非遗上,搏一个上限。
这种量级的账号,我就没有见过第二个敢这么干的。
真的是,犯不着。
而且在现在这样一个急于求成,大家都争着变现,生怕晚一点就少赚一点的时代,她还敢去做这样和钱没有直接关系,见效很慢很慢的事情,我只能说这是真的敢押注。
要玩,就玩最大的。
坦率地讲,我自己做不到。
3
而且李子柒也不是说闭着眼睛就去硬做了,从非遗身上为个人内容汲取营养,个人内容又进一步带动非遗传承,这个玩法她是验证过可行性的。
之前她在成都漆器厂学艺,发的漆器视频就已经给成都漆器厂提高了很多销量。
这次上央视春晚的造型是她和很多非遗传人一起做的,不但带火了黄荣华老师和里面的非遗项目,也让很多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植物染、什么是青神竹编。
虽然对整个非遗传承来说,这些还只是个开始。
但这些变化至少证明了这条路不是一条死路,它真的可以走得通。
从某个角度讲,甚至可能李子柒才是真的想明白了的那个。
任何网红、任何明星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她现在再火再有流量也是暂时的,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而非遗,就是那个能帮她超越生命周期的东西。
你别看非遗现在不一定还风光,但它们能传承千年,本身就已经证明了其内核是能扛得住时光的。
不然也不叫非遗,应该叫历史的尘埃。
所以她选择把自己和非遗绑在一起,这既是在助力非遗,其实也是在向非遗借力。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账号或者一个商业人物,价值再大都是有限的。
时间会平等地磨灭所有人。
但你说一个文化枢纽要怎么定价?
理论上这东西的商业价值可以是无限大。
至于说现在赚不赚钱,赚多少钱,真的重要吗?
在成为【文化枢纽】这样的机会面前,眼前的钱没有那么重要。
甚至在李子柒这个决策上,其实也能看到某些属于真情实感的东西。
今天她已经有了很多资源,可以用非常华丽的方式来展示非遗,也能登上春晚这样的舞台。
但早期她还在美拍上发视频的时候是没有这些的,那时候她做这些民间的非遗的东西还没法赚钱,但她依然在做。
她要是不喜欢,不会在当年不挣钱的时候就在搞这些。
她要是不喜欢,更不会在现在已经能挣大钱的时候,还在搞这些。
这种相互成全的童话,真的不多了。
所以,才珍贵。
来源:暴躁的仙人J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