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强凌弱的官二代哪吒,是如何被影视剧“漂白”的?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13:46 2

摘要:春节档电影向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每到这个时候,众多影片都会在票房和口碑上展开激烈的角逐。在当下,春节档电影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其中,《哪吒2》的表现格外耀眼,其票房和口碑一骑绝尘,毫无争议地占据了领先地位。这部影片的总票房预测更是超过了87亿人民币,在今天

春节档电影向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每到这个时候,众多影片都会在票房和口碑上展开激烈的角逐。在当下,春节档电影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其中,《哪吒2》的表现格外耀眼,其票房和口碑一骑绝尘,毫无争议地占据了领先地位。这部影片的总票房预测更是超过了87亿人民币,在今天中午已经成为了中国影史第一,超越了《长津湖》和《战狼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有着高期待值的《封神2》,却“收获”了观众的一片骂声。小编在电影院里先后观看了《哪吒2》和《封神2》,前后的观影体验,让我基本上感受到了这个所谓的“封神宇宙”。这两部电影均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值得探讨的差异,尤其是在价值观方面。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这个“封神宇宙”的主旨到底是什么呢?

(一)电影中的教派构成与观念呈现

阐教的体系与观念

在电影《封神1》和《封神2》里,“封神榜”是阐教与截教势力争夺的核心所在。阐教以元始天尊为领袖,其门下有姜子牙、哪吒、杨戬、雷震子等众多人物。在《哪吒2》中,太乙真人、无量仙翁以及他门下的鹤童、鹿童,还有庞大的捉妖队等都属于阐教。阐教秉持着“天命秩序”的观念,有着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这一观念与后来的儒家纲常伦理十分相似,在某种程度上暗喻了封建门阀制度。这种等级秩序深入到阐教的方方面面,从人物的地位到行为准则,都受到其约束。

截教的体系与观念

截教的领袖是通天教主,其弟子包括闻仲(闻太师)、赵公明、三霄娘娘、邓婵玉、四大魔将等。截教持有“万物平等”的观念,强调“有教无类”,认为可以依靠自身努力突破传统的修行界限,门下弟子也是不拘一格,没有阶级观念。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看来似乎更具进步性,它给予了更多人机会,不局限于出身等因素。

《封神》闻仲

(二)历史背景下的正邪判定

虽然从现代观念来看,截教的理念更自由、更符合当代的价值观,但是在电影所依据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阐教支持周,截教支持商,而真实的历史是由周代商,周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影片中支持周的阐教就成为了正义的一方。在明代许仲琳的小说《封神演义》里,以及电影《封神2》和《哪吒2》中,阐教都是被视为天命所归的一方。而截教则成为了阻挠天命、必须被打败的反派。

然而,电影《哪吒2》中的情节却出现了有趣的反转,身为阐教第三代弟子的哪吒,却更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观念打破了阐教传统的天命观念,他试图重塑自我,这与阐教的观念格格不入。他的大师伯、阐教老大之一“无量仙翁”,在片中成为了最大的反派。无量仙翁为了能在阐截大战中获胜,加紧炼丹,甚至认为使些阴谋诡计也是无妨的,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大义。而一身反骨的《哪吒2》,反的恰恰就是这种所谓的“大义”。

无量仙翁

(三)正邪并非绝对:截教中的正面人物

在反派的截教中,也并非都是坏人。在《封神2》里就提供了很好的代表,例如邓婵玉就是一片忠心向明月的正面人物。这就如同金庸小说当中的情况,名门正派常常会出现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真小人;而歪门邪道中却时不时会有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真勇士。这也说明,所谓的名门正派,有时候也可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理解了两派的立场之后,我们大致就能明白,一个代表着正统,一个则是想要突破秩序,是正是邪,往往取决于你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

(一)《哪吒2》中的申公豹形象

两部电影里都有申公豹这个角色,但两者的形象却截然不同。《哪吒2》里的申公豹被彻底洗白了。在《哪吒2》中,申公豹的形象惹人怜惜,电影通过简单几笔就描绘出了申公豹完整的家庭。他的父亲申正道是乡村教师,同时也是某著名学校的培训班老师,培养出了一个考上顶级名校、有了编制的大儿子申公豹。

申公豹训练刻苦,寒窗苦读,一朝跃龙门,从全村的希望变成了全村的骄傲。他的弟弟申小豹,一个中学生,也以哥哥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周围的人纷纷向豹豹一家拜师学艺。但实际上,申公豹有苦难言。在阐教体系里,只有名门正派出身的仙才能有地位,他是豹妖,虽然因为成绩极其优异进了编制,但也是因为无量仙翁需要有人干脏活,才让他做一些违法乱纪、见不得人的坏事。

这一情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高校导师虐待弟子的新闻,那些怀着梦想努力的学生,就像电影中的小牛小羊们,还在跟从着培训班老师辛苦地修炼,却不知道他们不可能成仙,未来的命运只能是被炼成丹、被吃掉,这正是现实世界中的“阶级固化”现象。

(二)申公豹形象反映的社会现实

现实中有很多渴望通过努力奋斗向上走的年轻人,他们讨厌这种铁板一块的世界,却深知自己无力打破这种现状。这也是观众们在看到申公豹一家的际遇之后,能够深深共情的原因。

在《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对截教的申公豹和生物的贬低,称其为“湿卵化生之辈,披毛戴羽之徒”。从这个角度来看,申公豹其实不该加入阐教,他应该加入截教。在封神的故事体系里,阐教是一个极为注重出身和阶级的教派。与之不同的是,截教所看重的乃是后天的努力与修行。截教有着一种极为包容的态度,只要你对它的观念表示认同,那么它根本不会去过问你的出身,也不在乎你到底是人还是妖。像申公豹这样的角色,他有着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如果在截教的环境里,那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封神宇宙”这个大的设定之下,周朝取代商朝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趋势。截教站在了商朝这一方,于是在那场惊天动地的“封神大战”中走向了失败。随着大战的结束,新的统治秩序得以确立,这一秩序的建立也象征着儒教的秩序开始稳定下来。不过,历史从来都是不断发展的,就如同滚滚向前的车轮一般,一代又一代的新秩序不断涌现,它们不断地打破旧有的桎梏,这又是另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

(一)哪吒形象在各种影视动画中大放异彩

明代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在近年来无疑成为了神话剧创作的一座富矿。其中的阐截大战,宛如明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有着深刻的映射意义。阐教恰似官方正统理学的化身,坚定地捍卫着现有的阶级和秩序,不容许其有丝毫的动摇;而截教则像是新兴市民阶层的隐喻,他们怀揣着打破限制、争取更多发展机会的渴望。

在当时强大的统治力量影响下,阐教取得胜利,截教走向失败,这仿佛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悲剧走向。

哪吒,作为《封神演义》里最为著名的人物,其形象真正大放异彩却是在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动画片《哪吒闹海》之中。这部动画片完全摒弃了《封神演义》中的阐截之争这一元素。

在动画里,龙王倚仗自身的强大肆意欺凌弱小,危害百姓;哪吒的父亲李靖则显得软弱无能,在斗不过龙王时竟然打算牺牲年幼的哪吒;而哪吒尽管有着孩子调皮的一面,却为了全城百姓毅然自刎,以剔骨还父、剔肉还母的壮烈之举成为感天动地的英雄。这种为反抗父权,甚至不惜抛弃肉身的情节,给中国人带来了极为强烈的精神震撼,使得哪吒成为能够与孙悟空相媲美的中国传统文化超级IP。

在新的电影《哪吒1》和《哪吒2》中,没有沿用“剔骨还父”这种反父权的主题,而是采用了“反天命”的主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我看来,这个主题在震撼力上虽不及“反父权”,但由于影片的完成度极高,所以也相当成功。

(二)原著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和阐教的真实形象

在原著小说里,哪吒绝非普通熊孩子那种简单的调皮和顽劣,他实则恃强凌弱,深知自己背后有强大的后台,打死人都可以不必偿命,在四处横行霸道,活脱脱就是一个衙内形象。例如,哪吒在海边玩水时,用兵器搅乱海水,致使东海龙宫受到海啸的波及,摇摇欲坠。夜叉前来巡视,发现是哪吒在捣乱,哪吒首先开口辱骂夜叉,矛盾升级之后直接将其打死。

且看原文中哪吒打死夜叉后的反应,他笑着说:“把我的乾坤圈都污了。”然后又回到石头上坐下清洗乾坤圈。当三太子敖丙前来追查时,哪吒承认自己是凶手,却说:“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骂我,我打死了他,也无妨。”一番争吵缠斗后哪吒又打死了敖丙。

当龙王前来质问时,哪吒见父母害怕,便说道:“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此宝皆系师父所赐,料敖光怎的不得我。我如今往乾元山上,问我师尊,必有主意。”这分明是在表明自己有后台,让爹娘不必害怕。

事实也确实如此,太乙真人得知真相后的想法更是令人咋舌。他认为:“虽然哪吒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是布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

背后的高官果然支持哪吒,于是哪吒再度威胁苦主家属,不许越级上访,不许上天庭告状。

在《封神演义》哪吒的故事里,哪吒就是一个残暴的官二代(这里指的是太乙真人这个大后台,而非李靖这种小官)。他和师傅因为站在了周的那一方,这在大节上是正确的;所以,哪吒无论怎样为非作歹,打杀良民,都被视为小节,无碍大局。而龙王不能忍受儿子被杀,却被视为蠢货、不懂事,是妨碍天下之事,再多嘴就把他也杀了。这才是真实的阐教所代表的政治等级与秩序。

原著里的哪吒站在天命这一边,他享受着阶级的特权,甚至拥有打死龙王儿子的特权。只要处于秩序的高位,就可以为所欲为,对下位者百般压榨和凌辱,还被视为正义的一方。相反,龙王却成为了不甘屈辱、奋起抗争的悲剧形象。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自然不能将如此负面的角色当作主角。于是,创作者美化了哪吒,丑化了龙王,使得哪吒反而成为等级制度的受害者。而这一部新的动画《哪吒》系列倒是跳出了这些旧有的窠臼,进行重新创作,让哪吒和龙王都成为好人,都被视为受害者,而最高的天命制定者才被刻画成恶人。

从神魔小说中梳理观念的流变,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真实社会观念的变迁,这着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种观念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于正义、特权、反抗等概念的不同理解。从古代社会对等级秩序的维护,到现代社会对平等、正义的追求,哪吒形象的演变就像是一个时代观念的晴雨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社会在思想层面的巨大进步。

无论是对传统故事的改编,还是对经典形象的重塑,都体现了当代社会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解读,这也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来源:奇圆科普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