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档是电影的热卖期,很多影片喜欢扎堆到春节上映,2025年春节档(初一至初七)电影票房达95.1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中国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的新纪录。
春节档是电影的热卖期,很多影片喜欢扎堆到春节上映,2025年春节档(初一至初七)电影票房达95.1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中国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的新纪录。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48.39亿元,《唐探1900》22.78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9.98亿元,《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5.92亿元,《熊出没·重启未来》5.09亿元,《蛟龙行动》2.74亿元。
在六部影片中,票房最差的是《蛟龙行动》,该影片被宣传为红海行动的续集,演员阵容强大,道具制作精美,堪称近年少有的大制作影片。
由于在道具上的高标准,造成影片成本高达10亿元,但春节档2.74亿的票房,以及预测5亿元的总票房,让这部影片亏到姥姥家了!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蛟龙行动》遭遇滑铁卢呢?原因有三个!
一、首映时间错误
《蛟龙行动》最大的错误是选择了春节档,春节档是电影票房的黄金期不假,但过年的中国人更倾向于休闲类影片,特别是喜剧类影片更吸引人。
如葛优的贺岁影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非诚勿扰》等,徐峥的贺岁影片《一路囧途》、《泰囧》等。
今年的贺岁电影中,最受大家关注的则是搞笑动画片《哪吒2》,以及喜剧推理片《唐探1900》,从票房中就能看到受欢迎程度。
因而,在同等条件下,观众会优先选择喜剧类影片,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而不会选择一个在潜艇幽闭空间里煎熬的影片。
如果该影片选择在国庆节、建军节等时间节点上映,相信票房不至于这么差。
二、透支严重的“爱国”类影片
从战狼1、战狼2,到红海行动、金刚川、长津湖。导演们一波又一波的收割着观众的爱国热情,连续的收割让观众对此类影片有些审美疲劳。
特别是前期演员王星在泰缅边境被绑架事件,更是激起了国人的愤怒,国人在境外凄惨的遭遇,彻底打破了战狼、红海行动等营造的虚无安全感。
而号称红海行动续集的蛟龙行动,则正巧撞上这个霉头,观众将对战狼的不满,转嫁到了蛟龙行动头上,这也客观影响了影片的票房。
三、剧情设计的无厘头
电影是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每一部影片的成功,都离不开它的现实背景,都需要切中人民群众的关注热点。
红海行动背景是利比亚撤侨行动,长津湖则是在中美对抗期间的杰作。而流浪地球则是超脱现实的科幻,映射中国科技创新。
但蛟龙行动的故事背景则有些匪夷所思,描写未来中美对抗,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和蛟龙特战队紧密配合,最终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这个虚拟的背景,很难引起国人的共鸣,注定受众只会是一个小群体。如果是拍2016南海对峙,相信票房肯定会翻倍。
影片要么是源于现实,要么就直接科幻。简单说,要是蛟龙行动拍成中国海军暴揍霉海军,中国无人机群、无人艇群、导弹雨摧垮霉舰队,这样的影片或许还会有一些票房......
当然,蛟龙行动最大的失误还是上映时间的问题,如果不放在春节档,如果没有遭遇哪吒2,或许票房会高上不少!
来源:拂衣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