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闲来无事刷刷手机,不多时就刷到了好几个85岁高龄的军旅歌唱家李双江的动态,有在饭桌上或别墅里引吭高歌的,有带着媳妇参加各种活动的,还有在某晚会上穿着军装与另外两人合唱频频走音的 …… 无论哪个视频一出现,都能立刻引来网友的一番热议。
春节闲来无事刷刷手机,不多时就刷到了好几个85岁高龄的军旅歌唱家李双江的动态,有在饭桌上或别墅里引吭高歌的,有带着媳妇参加各种活动的,还有在某晚会上穿着军装与另外两人合唱频频走音的 …… 无论哪个视频一出现,都能立刻引来网友的一番热议。
有的说“这不是唱歌,这是垂死挣扎”。
有的说“太像小时收音机快没电时的声音了”。
有的说“李光曦90岁时声音仍然洪亮,中气十足,没有像这样杀猪般的嚎叫”。
有的说“唱的太好了!差点儿把听歌的憋死”。
有的说“他为军队做了什么贡献一个月几万退休金?还是将军级别,对普通人公平吗”。
有的说“唱出了要上气不接下气马上要咽气的感觉”。
还有许多精彩评论就不一一列举了,社会上对于李双江的评价,由此可见一斑。归纳一下,大家对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是这么大岁数了不想着在家颐养天年还出来“献丑”不免贻笑大方,难道就不怕晚节不保吗(其实早就不保了);
二是为什么有些像他这样的人一辈子唱着歌就能在部队享受将军待遇,每月领三万多的退休金凭什么。
对于这些质疑,我觉得:
一是既然人家老同志不甘寂寞,咱就当个乐子看看,毕竟出不出来是个人自由,咱也管不着;
二是国家政策如此,虽然不尽合理但咱也不便多说,毕竟军队文艺系统在前几年的军改中已经得到大幅裁撤,好像只保留了总政歌舞团一家。这钱过来人能挣上是人家的本事,咱也只能暗叹一声这老小子运气真好罢了。
除此之外,我最想说说的是曾经作为军人的一点真实经历,以此证明这些所谓的部队文艺工作者到底值不值得享受世人那么多的赞美和尊崇。
我1999年考上军校,2018年转业,在部队待了将近二十年,期间在两个作战旅、一个作战师干过,都是妥妥的基层部队,而且还在北京周边,一个在天津武清,两个在河北张家口。
按理说二十年的时间不短了吧,作战部队也足够辛苦了吧,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期间几乎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部队的老艺术家来我们部队慰问过哪怕一次,还别说老艺术家,就算那些不知名的演员我都一个也没见过,你说他们月月吃着军饷,天天都在干啥哩?
唯独有一次例外,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07年夏天,因为我们部队担负了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任务(用人体搭建鸟巢让郎朗在中间弹钢琴的那个节目),当时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军改中裁撤了)奉命派了一支队伍过来慰问演出。
这支队伍里最大的腕是于文华,就是和尹相杰唱《纤夫的爱》的那个女歌手。演出头一天下午先到的是一辆大巴,一车人里唯独不见于文华,后来才知道大腕是单独行动的,就像NBA球队里的当家球星,都有特殊待遇。
晚饭前于文华的车终于到了,好像是一台大奔。我当时在师军务科,负责演出活动的外勤保障,刚要去吃饭,就被科长叫了回去,说是于文华第二天清早要跑步,但是没带运动袜,让我赶紧出去给她买几双。
就这样,我叫上科里的司机立马跑到宣化步行街的品牌专卖店里给她买了三双运动袜,哪个牌子的我忘了,印象里挺贵的,便宜的咱也不敢买啊。
袜子买回来给了科长,我问科长见了于文华没,科长说见了,然后仰天长叹:女人上了岁数都特么一样,也是满脸豆腐渣。
除了这次特殊背景下的慰问演出,我就再也没见他们来过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军发展历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宣传政策、树立典型、鼓舞士气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好作品和好演员也是深受官兵欢迎的,只是当今时代,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很多东西都变味了。
来源:一二三四像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