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必看!<唐探 1900> 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09:48 2

摘要:今年春节,电影市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各种类型的影片争奇斗艳。一开始,我对《唐探 1900》还持怀疑态度,毕竟陈思诚之前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心里直犯嘀咕:可千万别又让我失望了。不过想着要是这部不行,还有《哪吒 — 魔童闹海》兜底,也就放心走进了电影院。没想到,

今年春节,电影市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各种类型的影片争奇斗艳。一开始,我对《唐探 1900》还持怀疑态度,毕竟陈思诚之前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心里直犯嘀咕:可千万别又让我失望了。不过想着要是这部不行,还有《哪吒 — 魔童闹海》兜底,也就放心走进了电影院。没想到,这一看,直接被狠狠打脸,《唐探 1900》简直是个宝藏,把沉重的历史主题巧妙地融入合家欢电影,还讲得那么精彩,不得不说,陈思诚这次真的是下了大功夫。

在这个电影知识普及度越来越高的时代,镜头语言就像一门大家都略知一二的 “显学”。哪怕像我这样不太专业的观众,也能明显感受到《唐探 1900》在画面表达上的成熟。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很多国内导演,整天嚷嚷着追求艺术品位,结果连基本的镜头叙事逻辑都搞不清楚,更别提做到成熟了。就好比一个连走路都不稳的人,却想着跑马拉松夺冠,简直是天方夜谭。

影片以旧金山排华运动为大背景,三条叙事线 —— 清朝密探费洋古的追捕任务、华人与爱尔兰帮的长期冲突、秦福与阿鬼的探案历程,就像三条灵动的丝线,通过运送武器这个关键节点,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最终汇聚于 “革命” 的主题。这种叙事结构,就像是在玩一个高级的拼图游戏,看似复杂,实则条理清晰,每一块拼图都恰到好处,让剧情繁而不乱。每一条线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相互交织又互不干扰,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舞者都有自己的节奏,却又能共同演绎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在镜头运用上,以人物运动为中心的长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沉浸感。秦福下火车告别福尔摩斯走出车站,费洋古离开码头到达洛杉矶,在人物的行进过程中,各种信息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观众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瞬间就走进了 1900 年那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旧金山。再看看某些国产电影,全靠演员坐在那里干巴巴地说话来推进剧情、透露信息,就像在听一场枯燥乏味的讲座,简直让人昏昏欲睡。不得不说,《唐探 1900》在这方面真的是甩出它们好几条街。而且,这对演员的要求也更高,岳云鹏在影片中的表现就让我十分惊讶,没想到他演戏的水平远超说相声,看来小岳岳真是个被相声耽误的演员啊!

意象的抓取和使用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拿金陵福大变活人的表演来说,导演通过这个 “魔术表演”,把清廷、革命党和洋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机器转动时人物的流动巧妙地展现出来。最后洋人女演员跳出箱子一拳击倒费洋古的画面,简直绝了,充满了象征意味。而所有人在观众注视下强装笑颜配合表演的场景,就像一幅讽刺画,让人不禁联想到近代中国在 “国际观瞻” 的压力下,各个势力戴着镣铐跳舞的无奈与悲哀。

在观点表达上,影片对历史的复杂性拿捏得十分精准,既深刻又克制。爱尔兰帮在影片中是个复杂的存在,他们既是压迫华人的施暴者,可同时也是本民族劳工权益的捍卫者。稍微了解近代爱尔兰人苦难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同样也是英美帝国主义暴政的受害者。这种复杂的对立,让爱尔兰帮的形象不再是单纯的邪恶,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就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是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

对费洋古的刻画也很有意思,导演没有简单地把他当作民族压迫的符号,而是通过 “剪了鞭子就告诉你” 这样的情节,把郑仕良置于 “进步” 的意象之上,用 “进步” 和 “落后” 来代替真实历史中的民族解放,这种处理方式比那些不讨喜的团结史观高明多了。费洋古的死,更是强化了这种意象,让人看到旧时代的觉醒和牺牲虽然源于外部压迫,但同样值得尊重,与郑、白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就像一幅色彩丰富的油画,每一笔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影片还有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强烈的主体性意识。它毫不吝啬地对中国角色的亮点进行高度褒扬,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都展现出了中国人的魅力和智慧。不像某些殖派导演,总是自我规训,把白人形象塑造得善良高贵,而把中国人刻画得卑微渺小。在《唐探 1900》里,没有这样的自我矮化,而是通过扎实的叙事,把美国社会整体的邪恶展现得淋漓尽致,直接给美国贴上了 “土匪窝子” 的标签,宣告这里没有一个好人。这种对美国社会的大胆批判,真的是让人看得十分过瘾。

在爱情要素的表现上,影片也彻底摆脱了过去土殖导演把白人置于审美中心的陋习。白振邦与爱丽丝的中西恋曲,摒弃了《蝴蝶夫人》式的东方主义凝视,把中国男性放在了主导位置。白振邦这个角色被赋予了极高的英雄主义审美意象,少年英雄、善良悲悯、自我觉醒、勇于牺牲,看到他,观众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熟悉的英雄形象。而且,电影在很多细节上都暗示了中国叙事的接管,比如福尔摩斯的退场和解构 “开膛手杰克” 这一经典罪案符号,都像是在告诉观众,中国的故事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讲。

陈思成这次真的是勇气可嘉,在春节贺岁这样喜庆的场合,把近代华人在美国的血泪史搬上大荧幕,这可不是一般人敢做的。要知道,只要影片在基调、表演、价值观传达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点差错,票房就可能会遭遇滑铁卢。但他不仅做了,还做得相当出色,用悬疑类型片的外壳,把真实的民族伤痛巧妙地融入商业电影中,既迎合了当下中美对抗的集体情绪,又通过历史真实性和人性复杂度避免了陷入民粹的嫌疑。这就好比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稳稳地走到了对岸,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棋手,虽然无法预知未来,但却精准地踩准了这个时代的脉搏,把握住了当代中国社会那些被 “主流媒体” 冷落的集体情绪。当观众带着这些情绪去看电影时,议会听证会上白人政客的虚伪辩论,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今日西方文化界对中国阴阳怪气的敌意;协盛堂被迫解散的结局,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 TikTok 等中国企业近年遭遇的 “国家安全” 围剿。这些现实与电影情节的呼应,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但陈思成又很狡猾,他始终把观点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从《排华法案》的真实历史到太平洋铁路枕木下的华工遗骨,每一个细节都有史可考,让影片拥有了超越娱乐产品的严肃性。这种以史为剑的策略,既避免了被土殖自由派责难,又让观众看到了历史的真相,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对于观众来说,特别是新一代自信的中国人,能看到这样迎合自己情感和价值观的电影,那肯定是乐意买单的,毕竟谁不想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国家的故事和尊严呢?

这部电影在严肃性和娱乐性之外,还有着前所未有的解构力度,它大胆地揭开了美国作为中国自由派进步主义图腾背后的某些禁忌。

从格兰特议员与女儿爱丽丝的故事说起,女儿被年轻男人吸引,父亲斩断情缘酿造悲剧,这本是一个很俗套的桥段。但对于了解美国 wasp 传统社会文化和电影叙事手法的观众来说,却能察觉到其中的异样。白人男性格兰特,军医退役,当选议员,这样的人设在美国传统社会里,妥妥的是主角模板,占据着叙事中心地位。女儿爱丽丝呢,美丽、高贵、纯洁,有艺术气质,就像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公主。可整部电影里,有一个明显的缺失,那就是格兰特的妻子、爱丽丝的母亲,这个角色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甚至连对亡妻的追思都没有。这就很让人玩味了,电影其实是在暗示格兰特对女儿不正当的情感,也就是美国白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乱伦问题。

这一暗示就像一颗炸弹,直接把美国 wasp 社会的主角形象炸得粉碎,虽然很狠,但却直击现实。当然,爱丽丝这个角色是无辜的,在我看来,这个铺垫是为了塑造白振邦这个更具美学意象的角色。如果把格兰特对爱丽丝的乱伦情结带入故事,那么白振邦就不再只是一个恋人,他成了爱丽丝逃离父权禁锢的希望,而最后白振邦放弃生的希望为怀孕的母亲讨取公道的剧情,更是把他升华成了殉道的解放者。不得不说,陈思成在剧本创作上真的很有一手,这种先揭露黑暗再反转升华的手法,很多国内的文化从业者想都想不到。

另一方面,电影把美国社会无法约束的资本主义逻辑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威曼先生作为隐形操盘手,完美演绎了资本权力的运作逻辑:他通过兰斯警官操控司法审判,借爱尔兰工会煽动民间暴力,再利用民主党政客通过排华法案,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不用直接动手,只需在幕后轻轻操控,就能完成种族清洗。

白轩龄在议会的慷慨陈词,就像是一个笑话,这个由旧金山地方乡贤组成的议会,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华人的演讲就改变对中国人的种族主义清洗呢?答案显而易见,威曼先生只是需要劳动力而已。更可怕的是,他还能通过议会斗争的表象,在民众面前获得良好的道德形象,以后他干涉法案决议保留唐人街的举动,还会通过报纸赢得华人群体的敬仰,从而为剥削提供正当性,这简直就是在收 “道德税” 啊!这背后没有什么高深的设计,就是资本逐利的欲望在作祟,让人不寒而栗。

在今天,再迟钝的人也能感觉到,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经过 7 年贸易战无果,又在 2024 年底之后频繁遭受打击,美国全社会对击败中国的目标已经失去了信心。但这对某些群体来说,可能更危险了,因为美国的文化就是欺软怕硬。1900 年旧金山唐人街在暴徒的火焰中破碎,2023 年纽约地铁里 “停止亚裔仇恨” 的标语在监控摄像头下褪色,这两个相隔百年的场景,通过《唐探 1900》的叙事重叠在一起,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底色从未改变,只是暴力形态从武器变成了算法,从街头暴力升级为政策工具。在中美战略对抗的背景下,这部电影就像一剂清醒剂,刺痛着那些对西方文明还抱有幻想的华人。防御性政治动员,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的必修课。

《唐探 1900》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就像一声警钟,提醒着那些不敏感或者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人们。在美国,虽然政府可能不敢明目张胆地开展种族清洗,但平民社会中植根于种族主义潜意识里的恶意却在不断显现。比如,极右翼分子用球棒袭击亚裔老人,FBI 的犯罪统计系统却将大部分亚裔仇恨犯罪归类为 “动机不确定”;华人科学家在实验室被指控间谍罪,硅谷的招聘算法却在自动将亚裔简历降权。这种暴力形态的 “现代化”,让压迫变得更加隐蔽,也更难反抗。

冷战结束后,西方许诺的安全进步的未来,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一戳就破。未来的美国,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混沌的利维坦,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灾难,用它本能的种族主义去伤害每一个它眼中的 “他者”。在春节这样欢乐的假期里,谈论这样沉重的话题,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扫兴,但这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善意: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警惕未来。《唐探 1900》,它可以是一段历史的重现,可以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但我们希望它永远不要成为一个预言。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