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档的电影大战落下帷幕,《哪吒 2》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票房一路 “狂飙”,独占春节档近半壁江山 ,观影人次也是一骑绝尘。影院排片那叫一个疯狂,有的地方甚至 10 分钟一场,这架势,说它是电影界的 “春运” 都不为过。网上好评如潮,大家都在夸它剧情、视效双在线
春节档的电影大战落下帷幕,《哪吒 2》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票房一路 “狂飙”,独占春节档近半壁江山 ,观影人次也是一骑绝尘。影院排片那叫一个疯狂,有的地方甚至 10 分钟一场,这架势,说它是电影界的 “春运” 都不为过。网上好评如潮,大家都在夸它剧情、视效双在线,可今天咱就来点儿不一样的,聊聊《哪吒 2》那些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地方。
先来说说让人尴尬的容貌焦虑梗。电影里的胖子形象实在是太刺眼了。太乙真人,本应是仙风道骨的模样,可在这儿呢,不仅胖得像小山,还整天抱着酒坛子,活脱脱一个油腻大叔。虽说喜剧效果是有了,可这和传统的仙气飘飘形象差得也太远了吧,难道就为了博观众一笑,就得把经典形象毁成这样?还有石矶娘娘,那肥胖的身材加上满脸的坑洼,活脱脱就是现实中那些对容貌极度不自信的人的夸张写照。她对着魔镜问谁最美的桥段,真的是槽点满满。既然都能幻化人形了,为啥不把自己变得美美的,非要守着这 “胖丑” 人设?这就好比你明明有魔法可以变成帅哥美女,却非要顶着个奇怪的造型到处晃悠,实在让人费解。
还有哪吒重塑肉身那段,一家人围着选最帅还是最强壮的肉身,最后哪吒自己上手还整出个更丑的,这一连串操作简直就是在疯狂暗示 “胖和丑就该被嫌弃”。虽说电影主题是打破成见,可这剧情里对身材和容貌的偏见,不就像一根刺,扎破了 “打破成见” 的美好气球嘛。更别提那屎尿屁的搞笑桥段了,太乙真人坐骑对着老百姓放屁,哪吒在玉虚宫还想当众撒尿,这些刻意为之的低俗笑点,就像一盘好菜里掉进了苍蝇,不仅没让观众笑出声,反而让人觉得膈应。一部好电影,难道就只能靠这些下三滥的手段来博眼球吗?这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和审美。
再聊聊出身宿命这个扎心的话题。哪吒身上的反叛精神确实让人热血沸腾,那句 “我想试试看。若天下无路,我就开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喊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渴望。可冷静下来想想,哪吒之所以能这么 “横”,还不是因为他出身好?他可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妥妥的官二代,师傅是太乙真人,师祖是无始天尊,这强大的背景,就像给他穿上了一层无敌铠甲,让他可以肆无忌惮地闯祸。
反观申公豹,拼了命努力,跪了三千年冰雪才脱离兽形,好不容易考公进了玉虚宫,却还是个不受重视的记名弟子,被人嘲笑是仙界的边角料。这像不像现实中那些拼命努力,却因为出身平凡而处处碰壁的小镇做题家?就好比在一场赛跑中,有的人一出生就站在了起跑线的前面,还有人一路护送;而有的人却要从起跑线后很远的地方开始,一步一步艰难追赶。这种出身带来的巨大差距,在电影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哪吒一样,有强大的家族为自己兜底呢?大多数人都只能像申公豹一样,在生活的泥沼里挣扎,却很难改变命运。
最后不得不提过度的政治隐喻和缺失的人文关怀。《哪吒 2》里的主角光环实在太耀眼了,哪吒和敖丙各种高光时刻,可陈塘关的老百姓呢?就像被遗忘的小透明。电影里唯一一次出现老百姓,还是被太乙真人的坐骑放屁羞辱,而全城百姓被屠城时的惊恐、绝望,居然一个镜头都没有。这就好比一场战争,只看到了将军们的英勇厮杀,却忽略了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普通百姓。
编剧在处理这段剧情时,就像在写一篇潦草的作文,随便就把全城百姓当成了仙妖斗争的牺牲品,完全不顾及观众的感受。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老百姓,看到电影里自己的 “同类” 被如此对待,心里能舒服吗?而且哪吒在电影里,全程陷入个人英雄主义,为父母、为自己而战,却唯独忘了那些本该被他拯救的陈塘关百姓。相比之下,反派申公豹在百姓缺医少药时还送药材和生活用品,这反差,简直不要太大。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难道在他眼里,普通百姓的命就这么不值一提吗?
还有电影里那些疑似对漂亮国的隐喻,真的让人觉得格局小了。艺术作品本应该是传递普世价值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而不是刻意去迎合某些政治意图。如果只是为了博眼球、制造话题,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价值,那这样的作品注定是走不远的。就好比一个花瓶,外表再华丽,如果里面装的是污水,也不会有人真正欣赏它。
《哪吒 2》虽然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些隐藏在光鲜背后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有精彩的剧情和震撼的视效,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人性的关怀。希望未来的电影创作者们,能从这些问题中吸取教训,为我们带来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