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上映前我就是非常期待了。再加上该影片的故事线设定在“近未来”,再加上是国产电影非常稀缺的“潜艇战争”电影。这不进去电影院亲自看看,总觉得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上映前我就是非常期待了。再加上该影片的故事线设定在“近未来”,再加上是国产电影非常稀缺的“潜艇战争”电影。这不进去电影院亲自看看,总觉得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电影的开头还是蛮吸引人的,在海上油井的一场枪战,延续了前作战斗的刺激和爽感。特别是当小队成员,开着“单人飞行器”,犹如天降神兵,降落到任务地点,我开始感叹,国产电影终于开始有自信了,开始给观众“秀肌肉”了。高科技装备,不再是外国人的专属了。
我相信不少看完电影的观众,都对这个“飞行器”,非常感兴趣,甚至会自己去搜索一下,到底现实中,我们用上这个装备没有。这就是电影给人带来的一种影响力,让观众对未来产生期待和向往。我们不能总停留在以前只能靠枪支的小打小闹上了。
《红海行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飞机和坦克。《蛟龙行动》直接给我们安排上几艘超级大潜艇。光听“龙鲸号”的名字,就知道我国的潜艇设定就是一艘庞然大物。该影片对于很多非军事爱好者,也非常的友好。即使你不了解潜艇,也能在观影过程中,慢慢被科普。
例如,潜艇内部的结构,战斗时如何分工合作,在深海里如何索敌,如何紧急避险等。实际上,影片里都通过各种剧情设定,让观众记住了,每个舱的作用。基本上,你看完这部电影,不能说非常了解潜艇,起码也是略懂一二了。
特别是王俊凯饰演的曹弘浪,算是整部剧里的一个高潮部分,如何通过“声音”,来力挽狂澜。这里甚至不用去详细说明,大家就知道潜艇到底是如何索敌和避开敌人了。可是,由于“科普”的念头太过强,导致把潜艇会遇到的事故,一股脑的都演了一遍,导致整部剧的爽感度下降。
咱们国产电影,实际上可以放开点拍,再大胆一点,不要总弄这种“逆境逢生”和“丝血反杀”的套路。作为咱们海军的精锐部队,电影里一些低级错误,咱们是可以不用写的,你不要强行“没苦硬吃”啊。
还有,宣传时的“机器狗”,我原本以为是我们的高科技产品,结果成了外国人的王牌杀手锏了。咱们还得靠牺牲一个精英队员,才能杀死对方的机器狗。闹了半天,最后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是落后外国人了。我个人觉得,“近未来”的设定,你可以再大胆一点。你要是把机器狗当成我们队员的秘密杀手锏,你再配合咱们春晚的“机器人扭秧歌”,这话题度不得拉满。
文戏方面的水准,确实有点拖动作戏的后腿了。你想想要解决一个这么大的“核危机”,结果电影半天都抓不到重点,更别说到底谁那么厉害,能在海底神不知鬼不觉,搞这么多核武器,太抽象了。别说大场景了,就算细看到某一个队员身上,都好像有一口气,就是不让观众呼出来。唯一的女队员,还是跟前作有联系的佟莉,最后成了煽情部分。更气的是,还是因为机器狗的攻击,败给外国的高科技,咱们又是得靠肉体硬扛。
总之,我能看出导演是能拍出大场面,能拍出好看的动作戏的。但是,在剧情方面真的有点保守了。大过年的,你把片子拍得爽感高一点,观众会不开心吗?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早就对西方祛魅了。你都设定“近未来”了,没必要什么高科技都给外国人一顿安排,我们就只能硬扛。
来源:勋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