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大卖开局:《哪吒2》周边烫手,商业浓度还看《封神》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7:06 2

摘要:开门红!2月5日,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突破10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刷新春节档历史之最。票房冠军,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也称《哪吒2》)有望冲刺80亿国产票房冠军,观众的购买热情也一路高涨:手办众筹突破1000万、盲盒等部分热门款售罄,热款二手交易

文 | 玩世代

开门红!2月5日,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突破10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刷新春节档历史之最。票房冠军,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也称《哪吒2》)有望冲刺80亿国产票房冠军,观众的购买热情也一路高涨:手办众筹突破1000万、盲盒等部分热门款售罄,热款二手交易平台价格翻倍,甚至带着首部影片的“老款”联名商品翻红。(注:据猫眼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内地总票房87.38亿,2月5日)

比起《哪吒2》,今年春节档票房TOP 3的《封神:战火西岐》更是“商务王者“。其战略合作多达27个品牌,衍生品及品牌联名超过20家(不完全统计),还尝试了“电影+文旅”、”电影+游戏”联动,商业合作手段形式愈发多样。

《唐探1990》《熊出没》《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均开展了广泛的衍生开发,从谷子轻周边、手办、盲盒、抽赏等,到广告、游戏、广告营销、食品饮料、日化等。

IP复用场景增多。相比以往,今年春节档6部作品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哪吒效应”:手办众筹破千万、周边二手翻倍

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片中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相关衍生品就曾引发购买热潮。如今动画IP续作刷新影史记录,消费端热情和购买力也再创新高。

截至发稿,造点新货平台上,FunCrazy推出的哪吒等角色手办众筹项目,1月29日上线,不到7天就突破1000万众筹额,远超出目标额10万元,超出100倍,有上万人提前预定。另有FunCrazy电影亚克力色纸已售出上万件。

与2019年首部电影上映时相比,消费者热情和购买力在“翻倍”。《哪吒1》周边商品众筹项目,2019年的歪瓜出品的正版周边、minidoll的潮玩以及2020年Goodsmile的粘土人手办项目,众筹额在212万到116万元之间。

其中泡泡玛特推出的联名盲盒上架当日就脱销,天猫旗舰店销量2万+;线上“抽盒”则处于“排队”状态,发货日期也已排至4月。在二手交易平台,“端盒”溢价超20%,而“牵手哪吒”与“牵手敖丙”溢价近一倍;万代的哪吒毛绒玩偶更是逼近千元,足见其热度。

泡泡玛特联名

卡游联名收藏卡、iFoodToy联名食玩、院线限定套餐

观众热情借由潮流品类和直播间情绪感染进一步催化,形成新的消费阵地。卡游联名卡牌上榜抖音种草榜,iFoodToy的“食玩”盲盒更是热卖,单一直播间销量30万+套。

这种「票房与消费」双杀局面,不只是得益于影片质量过硬,也在于授权开发意识提升和前置性开发布局。

此前《哪吒1》票房达成50亿,但衍生品收入仅占5%,被“追着赶着上架”的状态。而这一次,光线传媒在电影开发前期就进行了衍生开发规划。光线传媒披露,《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经规划并陆续推出品类丰富、价格区间较广的衍生产品,包括潮玩、手办、雕像、卡牌、文具、食玩、徽章、立牌、出版物、毛绒产品、生活用品等。这还不包括影片与消费品牌的十余项品牌合作,包括兔头妈妈、YogurtDay、圣牧有机、未来星、蒙牛、荣耀等。

不过尽管有如此“预先筹谋”,仍难以满足骤增、复杂多变和充满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提需求”:影片角色“申公豹”的周边很少,“申小豹”“石矶娘娘”的周边更是没有,“请加紧开发!”还有手工爱好者自制“石矶娘娘”二创周边,评论区不少人“求购”。这些现象也反映出:市场当下的“火”或许还能更燃。

品牌商扎堆电影IP,商业合作翻新花样

毫无疑问,影视衍生开发已经是电影IP创收富有想象力的一环。特别是《流浪地球2》电影周边众筹项目9天达成1.18亿,衍生开发的商业价值有目共睹。特别是,IP效应合并泛潮玩消费文化的普及渗透下,市场到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

对比去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热辣滚烫》和亚军《飞驰人生》片尾商务合作品牌分别在6家和10家。今年,电影IP不仅在授权产品开发维度日益丰富,也在商业合作模式和线上线下融合玩法上,不断翻新花样。

《封神:战火西岐》就充分调用了IP文化资源内涵,结合线下实景开发上另类开花。先是在成都武阳里的商业文化街区打造《封神三部曲》打造沉浸式剧场;后是携手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开启“蛇年限定版”模式:春节假期“跟着杨戬游都江堰”,凭口号换取手册、一边打卡一边收集封神“碎片”,把影视IP玩成“文旅+电影”的创新实景体验。

《唐探1990》则在授权开发上更侧重于时尚化和潮流化提炼,去切年轻购买力。比如Chimism赤尘、结绳记、翼鲲飞盘等联名,基于影片中的文化独特性与时尚穿搭和潮流运动等相结合,既保持了风格化也凸显了年轻潮流属性。根据猫眼数据,观影群体中65%为女性用户。

另外,以番外短片为形式的联名广告,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哪吒2》电影上映前,与蒙牛牛奶联动的系列短片广告提前“出街”预热,但后来却随着上映热度“流量反跳”,成了不少人“追更”的新热门,单条短视频点赞过万。

值得一提的还有《熊出没》和伊利QQ星联手打造“年味”:推出IP礼包和定制广告,短片中把“饮牛奶和包饺子”紧扣年味场景。去年还直接植入《逆转时空》大电影,用QQ星牛奶与剧情结合,让人印象深刻。

过去常言,好莱坞大片通过衍生开发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衍生品收入和影视内容收入之间有4倍的倍数关系。《星球大战》系列的授权商品收入已经达到422亿美元,是票房收入的四倍;《冰雪奇缘》系列用6年创造了113亿美元收入,其中95.75亿美元来自衍生品,占比85%。如今中国电影市场也在朝着这一方向“快马加鞭”。

未来方向:衍生开发支撑IP蓄力

“好时节”还未真正到来。此前玩世代与万达时光网负责人交流中了解,从“盲盒潮玩”大流行再到“谷子经济”火热,越来越多大众群体能够从IP周边中感受收集和购买的乐趣。衍生消费的兴趣和消费意识正在形成,这也让大家看到衍生市场的信心和机会。

艾瑞研究显示, Z世代同时具备“消费动机”和“消费实力”。Z世代的人均月度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9%,这也成为娱乐IP衍生品市场强有力的助推剂。

得益于“更靠近观影群体”和“掌握大屏资源”,院线也在围绕“大屏”做文章:基于“大屏观影”的独特感染力来深化场景开发,把观影场景变成融合多种娱乐消费形式的综合性场域;零售化改造,着手商品自研,在优化市场供给上做突破。早在2022年,万达就成立了W+潮玩店;CGV在部分城市的影院内开设了潮玩店,销售多种潮玩和周边商品;金逸影城推出影视动漫IP周边的运营和零售品牌YOOOOSHOP。

不过目前,电影周边销售仍然极大程度依赖影片热映热度,销售机会窗口短则不过十余天。留给商业开发的机会周期极短,一旦某款商品卖爆,很难追加产能。随着电影下映、关注度下降,无论是卡牌还是手办周边,都面临缺少流通交易价值的局面。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衍生开发除了收入补益,更大的价值在于“填补档期空白”,特别是对国漫IP电影而言。当下国产动画生产模式“十年磨一剑“,间隔年期间需要连续性的IP输出来维持关注度,一方面维系”老观众“,一方面用新内容捕获潜在兴趣群体。这一“衍生开发”并不局限于周边商品,也包括线下主题展览、实景娱乐、VR体验、游戏、衍生动漫、甚至表情包等轻内容。

相比于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热映后,家庭能够便捷的购买到公主裙、玩具、装扮等周边商品,“公主文化”“公主美学“渗透到方方面面,其背后有繁复的商业生态系统支撑。

如何充分开发IP资源,不断创造新的体验,强化IP情感纽带,考验着片方和市场各方参与者的智慧。

来源:钛媒体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