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怒怼徐克版《射雕》,口碑崩盘票房跳水,肖战粉丝都救不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4:12 2

摘要:徐克导演在武侠电影领域的声誉,加上肖战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以及金庸作品本身的巨大IP效应,让这部电影在未上映前就已赢得了大量的关注。

徐克导演在武侠电影领域的声誉,加上肖战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以及金庸作品本身的巨大IP效应,让这部电影在未上映前就已赢得了大量的关注。

3亿的巨额投资,内蒙古大草原的实景拍摄,更是让人对影片的视听效果充满了期待。“侠之大者”的片名,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人憧憬着一段充满家国情怀、金戈铁马的英雄史诗。

哪成想,这样的大制作,如今却有着如此惨淡的战绩,实在无力回天。

在电影《射雕》初登银幕之际,它依托于徐克导演的卓越声誉、肖战粉丝群体的广泛动员力,以及金庸经典IP的深厚底蕴,成功斩获了上映首日2.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佳绩。

然而,好景不长,影片的票房走势迅速逆转,上映仅6天,票房便断崖式下跌至2071万,与3亿的巨额投资相比,可谓惨不忍睹。

票房

豆瓣等平台上充斥着负面评价,观众的吐槽声此起彼伏,批评影片剧情混乱、人物走形、特效滥用,甚至连官媒《南方日报》也下场点名批评,直指影片“流于空洞生硬”,流量成了口碑的毒药。

面对汹涌而来的批评浪潮,肖战的粉丝群体虽然积极组织控评,试图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这场由粉丝、影评人、媒体和普通观众共同参与的“讨伐”,无疑宣告了《射雕》的口碑崩盘。

南方日报锐评

观众走进影院,期待的是一部充满港式武侠风味的动作大片,看到的却是披着武侠外衣的古偶爱情玄幻“四不像”。影片对原著剧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然而这种改编并非成功的创新,而是对金庸武侠精神的彻底背叛。

金、蒙、宋三国的背景设定本应是展现郭靖家国情怀和英雄成长的舞台,但在影片中却显得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

这让人不禁疑惑,郭靖何时变成了阻碍抗金大业的“绊脚石”?原著中错综复杂的三国关系被简化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混战,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政治隐喻。

黄药师,这位在原著中举足轻重的角色,竟然在电影中毫无踪影。华筝和黄蓉的莫名对决,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原著中两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被粗暴地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毫无逻辑的打斗。

郭靖单挑欧阳锋,本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武侠对决,却被拍成了“魔法对轰”的奇幻场景。两人在三米之外隔空发功,特效炫酷却毫无武侠韵味,反而更像是隔壁《封神》片场的走错片场的“神仙斗法”。

更为致命的是,影片完全丢失了金庸武侠的核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工业糖精,郭靖和黄蓉手牵手阻挡两军对峙,这种儿戏般的场景不仅削弱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侠之大者”的主题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种种剧情上的魔改,让观众仿佛吃了一盘挂羊头卖狗肉的“武侠盛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金庸先生笔下那个充满江湖侠义、家国情怀的武侠世界,在徐克的镜头下被彻底扭曲变形,最终只剩下一堆支离破碎的爱情桥段和毫无逻辑的打斗场面。这种对原著的肆意践踏,不仅是对金庸先生的不尊重,更是对无数金庸迷的深深伤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徐克这位曾经的武侠电影大师,走上了这样一条“歧路”?这或许要从徐克和金庸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说起……

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对人物的精心塑造。然而,《射雕》在人物塑造方面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将原著中那些鲜活生动的角色,变成了一个个面目模糊、毫无灵魂的“纸片人”。

庄达菲饰演的黄蓉,完全失去了原著中“古灵精怪、冰雪聪明”的特质,反而像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女指导员”。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影片的服化道也极其敷衍,简陋的头绳和毫无设计感的服装,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与俏黄蓉的形象相去甚远。

与黄蓉的“面目全非”相比,肖战饰演的郭靖虽然在气质上勉强贴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影片的主线剧情被改编成了郭靖“追寻”黄蓉的爱情故事。

欧阳锋、洪七公等原著中个性鲜明的角色,在影片中沦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缺乏应有的深度和魅力。整部影片的角色如同流水线生产的“脸谱”,毫无个性可言,更遑论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虽然爱情元素是原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影片中却被过度放大,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主题却被弱化甚至被遗忘。

影片海报

这种舍本逐末的改编,不仅偏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也让影片的主题表达显得空洞无力,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

影片过度依赖特效,华丽的视觉效果虽然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但却失去了传统武侠电影的写实感和力量感。

影片海报

两人隔空发功,各种炫目的特效满天飞,却丝毫感受不到武侠的招式变化和力量碰撞,反而更像是一场缺乏逻辑的“神仙斗法”。这种脱离实际的武打设计,不仅无法展现出角色的武功造诣,也让观众感受不到武侠应有的力量与美感。

除了“魔法对轰”之外,影片中其他武打场景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等经典武功,在影片中也被进行了魔改,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影片海报

影片中的武打场面,非但未能彰显金庸武侠之精髓,反倒给人一种低劣玄幻片之感,实在令人失望透顶。

徐克与金庸的恩怨,由来已久。多年前,金庸便公开批判徐克不懂武侠。他觉得徐克把《笑傲江湖》改得全非,尤其是将男性东方不败改成女性,这使金庸极为恼怒,二人还一度终止合作。

早期采访

虽然之后凭借《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徐克与金庸的关系有所缓和,并获得了《神雕侠侣》的改编权。

然而,这一次的《射雕》再次证明了金庸当年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徐克对原著的过度改编,对人物的扭曲塑造,对武侠精神的漠视,再次激怒了金庸迷,也让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再度浮出水面。

网友评论

如果金庸先生还在世,看到这部被他视为“心头肉”的作品被如此糟蹋,恐怕会更加痛心疾首。这段武侠电影史上的“相爱相杀”,也为《射雕》的口碑崩盘增添了一丝悲剧色彩。

郭靖和黄蓉手牵手挡在两军阵前的场景,本应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但在影片中却被处理得过于儿戏,

黄蓉海报

首先,导演徐克自身的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曾经的武侠电影大师,徐克近年来似乎陷入了对特效和视觉效果的过度追求,而忽略了故事逻辑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射雕》中大量的特效运用和魔幻场景,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体现。

再次,流量演员的演技也是影片的硬伤。肖战与庄达菲虽坐拥众多粉丝,然而,他们的演技显然难以撑起郭靖与黄蓉这类经典角色。

票房

在一部电影中,演技永远比流量更重要。

同期上映的《哪吒》等影片表现出色,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也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

这是一次多方失误共同酿成的“惨剧”,也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一次深刻警示。

网友评论

希望未来的武侠电影能够吸取教训,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塑造更具魅力的人物,展现更精彩的武打场面,最终为观众带来真正优秀的武侠作品。只有这样,中国武侠电影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隐秘世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