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三大票房惨案,于适一人占两部,黄渤新片亏5亿成了一笑话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2:19 2

摘要:今年的春节档像极了被戳破的氢气球:6部影片总票房破纪录的背后,藏着三部“伪大片”合计超14亿的惊天亏损。当《哪吒2》用42亿票房证明“国漫崛起”不是空话,《射雕英雄传》却在粉丝锁场、幽灵包场的闹剧中狼狈退场。

今年的春节档像极了被戳破的氢气球:6部影片总票房破纪录的背后,藏着三部“伪大片”合计超14亿的惊天亏损。当《哪吒2》用42亿票房证明“国漫崛起”不是空话,《射雕英雄传》却在粉丝锁场、幽灵包场的闹剧中狼狈退场。

更讽刺的是,号称“军事巨制”的《蛟龙行动》单日票房竟不及某县城电影院午间特惠场——观众用实际行动宣告:靠明星脸和特效堆砌的“视觉饲料”,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波行业地震早有预兆:2024年观众对“PPT式电影”的集体抵制,豆瓣5分以下影片票房平均跌幅达67%,都在暗示“人傻钱多”的时代终结。可惜资本总爱在狂欢尾声加注,最终造就了这场春节档的“三连炸”。

《射雕英雄传》的崩盘堪称教科书级反面案例。上映前,主演超话里“晒票根抽签名照”的活动让预售数据光速破3亿,片方甚至豪气包下高铁站广告位滚动播放“顶流盛世”。

可惜电影开场十分钟就露了馅:男主角骑马戏用替身抠图,打斗场面靠慢镜头硬凑,连金庸原著里的“侠气”都被稀释成“偶像剧甜宠风”。

粉丝的“数据护城河”在路人观众涌入后瞬间溃堤。社交媒体上,“武侠片拍成写真集”“郭靖黄蓉在片场见过面吗”等辛辣吐槽刷屏,逼得官微关闭评论功能。

有院线经理苦笑:“粉丝包场的座位全是空的,保洁阿姨都问要不要提前收3D眼镜。”这场闹剧暴露出流量经济的致命伤:当“虚假繁荣”遇到真实市场,连泡沫破裂的声音都格外刺耳。

《封神第二部》7亿投资打了水漂,暴露的却是影视工业的“虚胖症”。前作《封神》系列本以史诗感封神,续集却把经费烧在“金光闪闪的塑料铠甲”和“五毛钱粒子特效”上。

网友毒评:“姜子牙的钓鱼竿特效值500万,剧本像编剧用脚写的。”更荒唐的是,全片最高潮竟是雷震子与哪吒的“空中转体三周半”——这哪是封神榜?分明是奥运体操选拔赛!

导演乌尔善曾放言要打造“东方指环王”,如今看来更像行为艺术。当隔壁《哪吒2》用扎实的剧本让观众笑中带泪,《封神第二部》却沉迷于“大场面PTSD”,连黄渤饰演的姜子牙都沦为行走的提词器。

业内人士透露,该片剧本曾八易其稿,每次修改只为塞进更多广告植入——当创作向资本跪拜,再华丽的特效也遮不住灵魂的腐朽。

《蛟龙行动》的惨败最令人唏嘘。前作《红海行动》用硬核战术和人性刻画树立标杆,续集却把潜艇战拍成“海底密室逃脱”。导演林超贤标志性的爆破戏仍在,但文戏薄弱到指挥官要靠吹口琴鼓舞士气——网友辣评:“不如给潜艇装个KTV点唱机!”

更致命的是选角策略的错位。为吸引年轻观众,硬塞入多位偶像派演员,结果男性观众嫌弃“奶油小生扛不动枪”,女性观众吐槽“战损妆像直播间滤镜”。

有军事迷愤怒:“看着于适用发胶定型的刘海在深海里飘,我以为在看海底捞甩面表演!”这部试图通吃全年龄段的“四不像”,最终沦为春节档最大笑柄。

不难发现,春节档的“三连炸”本质是行业积弊的总爆发:迷信流量、轻视剧本、盲目堆砌特效。当观众开始用“票根投票”,那些把电影当金融产品运作的资本方,是否该重新思考创作的本质?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小孙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