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不惑的“春晚”,你是否还能回到从前?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5 10:44 2

摘要:曾经万众瞩目的春晚,转眼走过四十二个春秋,从“天选圣婴”到不惑之年,带给我们几多欢乐、几多欣喜,几多期待、几多感叹!随着2025春晚落下帷幕,无数国人不由扼腕:年已不惑的你,是否能回到从前?

年过完了,想聊聊春晚。

曾经万众瞩目的春晚,转眼走过四十二个春秋,从“天选圣婴”到不惑之年,带给我们几多欢乐、几多欣喜,几多期待、几多感叹!随着2025春晚落下帷幕,无数国人不由扼腕:年已不惑的你,是否能回到从前?

图文无关

曾记得,四十二年前,春晚横空出世,从此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年夜饭”。四十二届春晚,带给国人无数欢笑、无数憧憬,几多激动、几多遗憾!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春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走向衰落。这样说的依据是:收视率越来越低;能传承传颂经久不衰的节目越来越少!不是吗?

出现如此局面,原因何在?凭心而论,不是编、导、演职人员不尽心,每年的春晚都是“吃过早饭烧午饭”,都是无数业内大咖新秀们大半年的心血造就;也不是节目粗制滥造,基本上每个节目都精雕细琢,经过了一次次认真的打磨;甚至与投入不足也毫无关联,春晚的每一个节目都在告诉人们:春晚不差钱。因此,要剖析问题的症结,还要从当年春晚为什么火入手。

图文无关

作为一种固定的全国性春节综合文化载体,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春晚)诞生于1983年,可谓出道即巅峰,她迅速抓住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兴奋点,成为家家户户共同的“文化年夜饭”,此后二十多年里一路飘红,诞生出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捧红的明星新秀不计其数,这里无法也无需一一细数。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她诞生于国内的“文化饥渴期”,可谓占尽天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的启动期。从“八亿人民八台戏”的“文化供给荒漠”中醒来的国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如饥似渴。此时,央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创造了这种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身的“春晚”,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空白”,从而占尽了天时,这是春晚火爆的关键性外部前提。

图文无关

第二,她创造了全新的即时传播的综合文化载体,可谓用足了地利。

春晚诞生之际,恰逢“改开”推进、国力日盛、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的节点。一个标志性现象就是:从城市到乡村,电视机正逐步快速走进千家万户。央视敏锐地抓住这一变化,及时推出“电视直播联欢会”这种即时传输、全球覆盖的综合文化载体,并把时间点定格在“除夕之夜”这个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欢乐之夜”,实现了传统、现实和未来的完美结合,这是促进春晚成功的“地利”。

图文无关

第三,她创新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催生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元素,可谓赢得了人和。

勇于开拓创新,催生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元素,也是春晚当初大放异彩的关键内因。这方面首当其冲的要数艺术形式的创新。这方面,陈佩斯、朱时茂二人居功至伟。1984年,他二人在春晚上首次开创性地推出代表作《吃面条》,并将这种融表演、语言、形体、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全新的节目形式命名为“小品”。从此,小品便成为历届春晚上观众最大的期待,没有之一。由此催生捧红了赵丽蓉、巩汉林、潘长江、黄宏、宋丹丹、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一大批“小品大咖”。

图文无关

其次,春晚之路告诉我们:成功的春晚离不开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艺术家。我认为前三十年的春晚总体上是成功的,带给广大观众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佳作通过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演绎成为观众心中的精品。“佳作”和“艺术家”相互成就、珠联璧合,锻造出春晚舞台上的绮丽瑰宝!

“兴”的原因找到了,“衰”的症结自然明了。对照上述“兴盛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

图文无关

其一,从外部看:文化产品供给丰厚多元,民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换言之,春晚发展的速度远远低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其二,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因而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不足。多少年来,春晚的改变毫无例外地在“修修补补”上做文章,没有创新创造,再也没有推出像“小品”这样的新艺术形式;演员的遴选和要求标准“走样”,上春晚成了某些艺人爆红的手段也是唯一目的。这样一来,缺少精品、缺少艺术家,娱乐化和肤浅的说教充斥舞台,这就是大多数节目令人感到味同嚼蜡的原因所在。

与日俱进、顺势而为、不断创新、永不停歇,这才是春晚重新辉煌之道。

来源:桑榆春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