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次出场10根金条,50年代月薪2100元,抗美援朝时直接捐飞机。这些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京剧大师梅兰芳,艺术成就无人不晓,他的财富,却少有人细究。
一次出场10根金条,50年代月薪2100元,抗美援朝时直接捐飞机。这些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梅兰芳的财富,是从戏台上一点点攒出来的。
20世纪初,京剧是老百姓的娱乐,也是富人的消遣。梅兰芳的戏,成了两者的交集。
1913年,梅兰芳在上海演出,票价炒到一块大洋,依然场场爆满,一块大洋,够普通人家吃半个月。
到了20年代,梅兰芳的名气如日中天,一次演出,他能拿到10根金条。
金条,不是纸币,不是银元,是实实在在的黄金。一根金条,重10两,按当时市价,一根金条能换400块大洋。10根,就是4000块大洋。
这是什么概念?1920年,北京一套四合院,价格不过几百大洋。梅兰芳一场戏,能买几套院子。
他的财富,除了来自演出,他还开戏班,收徒弟,甚至投资实业。
1927年,他在上海买下一处房产,价值数万大洋。这笔钱,普通人几辈子也挣不到。
不过梅兰芳的财富,不止于此。
1950年,梅兰芳的身份变了,从“戏子”变成了“人民艺术家”。他的收入,也变了。
梅兰芳被聘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月薪2100元,2100元,在50年代是什么概念?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30到50元。大学教授,月薪也不过200元左右。
梅兰芳的月薪,是普通工人的70倍。
他的日常生活,不能说是多奢华,在那个年代来说,也算是极致的精致了。
北京护国寺的梅宅,占地数亩,庭院深深。家里有佣人,有厨师,有专门的琴师。他的衣服,都是定制,一套戏服,价值上千元。
不过到底,还是艺术家,艺术家讲究个德艺双馨,“德”字上,梅兰芳也做的到位。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上上下下,掀起捐款捐物的热潮,梅兰芳,站了出来,决定捐了一架飞机。
一架米格-15战斗机,价格约15万元,他没有犹豫。
为了凑够这笔钱,他卖掉了部分收藏的字画,还动用了积蓄。1951年12月,梅兰芳将15万元捐给国家,用于购买战斗机。
这件事,当时也是很轰动,报纸头条,都是梅兰芳的名字。有人说他爱国,有人说他作秀,梅兰芳不在乎。
他的捐赠,表面上理解,那就是一笔钱,可往深了说,那更是一种态度,说白了,钱在他自己手里,可捐可不捐,那既然选择了捐,就值得尊敬。
作为艺术家,他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国家。这笔钱,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1952年,梅兰芳的月薪是2100元,15万元,相当于他71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他捐出了近6年的收入。
这笔钱,足以让他过上更奢华的生活。但他选择了捐出去。
为什么?梅兰芳的回答很简单:“国家有难,我出点力,是应该的。”
梅兰芳的财富观,与他的艺术观一样,简单而深刻。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他说:“演戏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是为了演戏。”
这些财富,来自他的艺术,可对梅兰芳来说,但他从不把财富,当作艺术的终点。
在那个年代,确实,梅兰芳的收入,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可他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他资助贫困学生,支持戏曲研究,甚至自费出版戏曲教材。
留给世人的遗产,能看到的是金钱,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更高的艺术。
1961年,梅兰芳去世,他的财产大部分留给了家人,他的艺术,留给了人民。
他的戏,至今还在演。他的名字,至今也还在传。
梅兰芳的财富,是金条和月薪,更是一种精神,他用财富,支撑艺术,用艺术,回馈社会,这才是他,真正的遗产。
梅兰芳的那些财富,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格外耀眼。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普通百姓生活艰难,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几块大洋,梅兰芳,一场戏就能赚到4000块大洋。
这种反差,听起来还是很震撼。
但梅兰芳没有因此高高在上,经常参加义演,为灾民募捐,1920年,华北旱灾,梅兰芳组织义演,将所有收入捐给灾区。
梅兰芳积攒下来的这些财富,确实让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可同时也让他有了,帮助他人的能力。
1950年代,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梅兰芳的月薪2100元,远高于普通人,但他没有因此与群众脱节。
经常下乡演出,为农民表演。他说:“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这种态度,让他在群众中赢得了尊重。
梅兰芳的财富,与他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他的戏,在国内受欢迎,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场场爆满,美国观众为他疯狂,媒体称他为“东方的艺术奇迹”。
那次演出,提升了中国戏曲的国际地位,也为梅兰芳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收入,梅兰芳不会因为收入高就满足,核心还是在艺术上,他说:“艺术是无止境的”,不断钻研表演技巧,创新剧目,他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至今仍是经典。
有了这些财富,让梅兰芳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追求艺术的完美。
艺术有了更高的发展,让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也让他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他有两位夫人,多个子女,他对家人,非常照顾。
长子梅葆玖,后来也成为著名的京剧演员,梅兰芳传授他技艺,还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看起来丰厚的财富,没有让他对孩子无限制的溺爱,他说:“财富是暂时的,品德是永久的。”
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要尊重艺术,他的家庭,然富有,并不奢华,每位子女,看似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没有因此,失去奋斗的动力。
这种教育,让梅兰芳的子女,后来都成为了有用之才。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艺术家的地位,说实话算不上高,但梅兰芳,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改变了这一现状。
艺术给他带来了财富,让他有了更多的自由,可财富也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至于他的艺术,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影响社会,环环相扣。
从梅兰芳对财富的态度中,也在告诉我们:财富,是数字,更是责任,这才是梅兰芳留给世人,精神上的遗产,这是数字背后,一个艺术家的担当。
来源:小喵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