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恁瞅瞅,这面条看着不赖吧?俺妈亲手擀嘞!”在一段网络视频中,一名身材高挑的洋面孔女孩手捧大海碗,边吃边夸赞,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让网友们诧异不已。
“恁瞅瞅,这面条看着不赖吧?俺妈亲手擀嘞!”在一段网络视频中,一名身材高挑的洋面孔女孩手捧大海碗,边吃边夸赞,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让网友们诧异不已。
打工夫妻邂逅洋弃婴
义无反顾收养了她
2002年初冬的一天,在巴基斯坦务工的河南夫妇范勇和李春梅下工后,回住处途中隐约听见不远处有婴儿的啼哭声。寒冷的冬夜,附近没有人家,怎么会有婴儿的哭声?夫妻俩急忙循声找去。
在路边的草丛里,两人发现有个纸箱,婴儿的哭声就是从纸箱里传出来的。打开纸箱一看,里面躺着一个瘦小的女婴,看样子有几个月大,脏兮兮的小手不停地挥舞着,哭得撕心裂肺。夫妻俩都很心疼,一个赶忙抱起孩子,一个脱下棉衣裹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渐渐止住了哭声,瞪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李春梅。“哎哟,还是个小机灵鬼儿呢!”“你爸爸妈妈呢,咋被人丢到这儿了呀?”夫妻俩怜爱地争相与女婴“交流”。
在凛冽的寒风中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人来找孩子,范勇和李春梅便抱着女婴来到当地警察局。接待他们的警察说,当地人重男轻女,孩子应该是被抛弃的。无奈,夫妻俩只好把女婴抱回了住处。
次日一早,工友们得知范勇夫妇捡了个孩子,都来看热闹,有人提议:“干脆你们收养她吧!”因为两人婚后一直生活不稳定,快30岁了还没有孩子。但也有人提醒:“我们可是外国人,能收养巴基斯坦的孩子吗?再说,她会不会有啥毛病,才被父母遗弃?”
范勇和李春梅都拿不定主意,只觉得女婴可怜,决定先把她养活了再说。于是,范勇到商店买了奶粉和婴儿的厚衣服,李春梅则留在出租屋里当起了“奶妈”,不再出工挣钱了。
与女婴相处几天后,夫妻俩发现,孩子非常聪明可爱:只要被抱在怀里,她就会讨好似的朝你笑;一旦被放到床上,她就咧着小嘴哭;每天晚上,当范勇下班回到出租屋,她总是挥舞着小手“求抱抱”……夫妻俩都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快乐,认为能在异国他乡遇见这个女娃,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便决定收养她。
随后,范勇和李春梅找到当地有关机构,按要求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办理了收养手续,并给孩子取名范梓鹤。
范梓鹤与父母
起初,一家三口生活在巴基斯坦。范勇白天外出务工,李春梅负责照顾小梓鹤,哪怕每个月因此少挣几千元钱也毫无怨言:“毕竟是条命啊,再多的钱也买不到。”
转眼一年多过去,考虑到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范勇夫妇决定返回中国,于2004年夏天,带着小梓鹤回到了家乡河南省汝州市大峪乡范庄村。
“我不是外国人,
是地道的中国妞,
老家河南嘞!”
2岁多的范梓鹤深眼窝、高鼻梁、黑皮肤,一看就是个洋娃娃,却说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左邻右舍议论开了:“难道范勇在外国有了相好的,和外国女人生了这个孩子?”范勇夫妇极力解释,但有些人就是不相信。
亲戚们则替夫妻俩担心:“你们傻不傻?辛辛苦苦把她养大,将来她要是回了老家,你们咋办?”“对啊,还是亲生骨肉可靠,这可是个外国孩子呀!”
面对非议和劝阻,范勇夫妇毫不动摇,认为“做人要凭良心”。范勇坦然地对亲戚们说:“我们已经给闺女报户口了,将来她长大了,是去是留随她选择,我和春梅只想把她养大。”
虽然家境一般,但范勇夫妇尽力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只要是小梓鹤想吃的东西,他们就会给她买、给她做;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只要小梓鹤喜欢,他们就会买给她。
范梓鹤与父母
但随着范梓鹤一天天长大,各种困扰接踵而至。上幼儿园后,小梓鹤意识到自己的长相和肤色都跟小伙伴不同,而且常有同学取笑她、给她起外号。她很伤心,回到家委屈地跟妈妈哭诉。
李春梅又着急又心疼,一边柔声宽慰:“你是和他们长得不一样,因为你很漂亮、很出众。”一边到学校请老师出面维护小梓鹤的尊严,以免影响她的成长。为了避免女儿受人欺负和嘲笑,李春梅尽量自己接送孩子,衣兜里还经常装着糖果或自家种的甜枣、桑葚等,用来“贿赂”女儿的同学,帮女儿维持友谊。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与不断鼓励下,范梓鹤渐渐释怀了,认为一个人的优秀并不取决于外表和肤色,而在于内在修养、品质和才华。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她努力学习,放学后还主动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
而且,范梓鹤嘴巴甜,爱说爱笑,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不仅如此,范梓鹤还特别感恩,隐约了解自己不寻常的身世后,她在伤心之余更加感激父母对她的爱,在家总是抢着做家务;每当妈妈给她做了好吃的,她都会先让爸爸妈妈品尝,还要给爷爷奶奶留一份,剩下的才自己吃。
14岁时,范梓鹤有了自己的理想,对爷爷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咱全家人的生活,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顿顿有肉吃,住上大房子!”
走红后的范梓鹤在家里盖起了新房
为了实现理想,范梓鹤更加努力读书。可惜的是,读高三那年她意外受伤,不得不休学半年,最终导致高考落榜。考虑到父母的辛苦,她没有复读,决定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让爸爸妈妈歇一歇。
2020年夏,范梓鹤不顾父母的劝说,南下深圳,在一家纺织厂做了一名工人。
一天深夜,因为加班时间太长,范梓鹤很疲劳,操作机器时忍不住打了个盹儿,右臂差点儿被卷进机器。
在医院治疗期间,范梓鹤开始上网发帖、发短视频,向网友感叹:“生存不易啊!”“原来进厂‘打螺丝’也充满风险……”这个躺在病床上还能笑靥如花调侃自己的小美女,渐渐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有网友好奇地问她:“你是外国人吗?中文讲得真好!怎么跑到中国打工了呀?”范梓鹤笑答:“我不是外国人,是地道的中国妞,老家河南嘞!”
人红心不骄
回报父母和家乡
2021年夏,回家乡休假的范梓鹤用手机拍摄了一段日常吃饭的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恁瞅瞅,这面条看着不赖吧?俺妈亲手擀嘞!哎哟妈,你咋把鸡蛋都盛给我了呀?爸,咱俩见面分一半……”
视频中,她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手里端着一海碗鸡蛋捞面条,蹲在家门口吃得喷香,说话间还往爸爸碗里夹鸡蛋。
直播中的范梓鹤
一个身高1.7米、高鼻梁、深眼窝的洋妞,一开口居然是地地道道的河南腔,网友们被“雷”住了,纷纷加关注、点赞、留言。有的网友说:“黑妮儿,你给哥一种埃及艳后问我‘这面条中不中’的感觉。”也有网友调侃:“不开口国际超模,一开口河南馏馍!”
范梓鹤看到评论也不生气,索性把网名改成了“小黑妮”。她还发视频坦陈:“其实我也就长相洋气点儿,但不是混血儿。生活中我和别的河南农村姑娘没啥区别,背起书包就去上学,农忙时帮俺爸妈下地干活。”她的真诚、爽朗和对父母的孝心,让她赢得了更多关注,迅速走红网络。
范梓鹤开始用手机记录更多的生活日常,拔花生、吃农村大席、冬天烧柴烤火等河南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都被她拍进了视频。
范梓鹤还自学了视频剪辑以及给视频配字幕、配音乐的技巧,两年间发布视频数百条,拥有粉丝40多万。
有了名气之后,范梓鹤首先想到的不是为自己谋利,而是帮助乡亲们。得知乡亲们种的花生、红薯等卖不上价,她就尝试着和父母一起开直播,帮助乡亲们销售农产品。从自学如何制作产品链接,到货比多家跑工厂定制泡沫箱,再到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乡亲们的农产品,范梓鹤经常从早忙到晚。
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但收获很甜美——短短两个月,她为家乡卖出农产品80多万元,让乡亲们的收入比往年增加1倍多。
范梓鹤获得“乡村守护先锋”称号
2023年12月,得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发生地震,范梓鹤从她不多的积蓄中拿出2万元,以“中国的女儿”的名义捐给灾区。
工作之余,范梓鹤报名参加了英语和舞蹈训练班,并计划参加成人高考,以提升自己的学识与综合素质。
截至目前,范梓鹤已在全网拥有粉丝近200万,作品获赞超过1500万。有多家公司邀请她加盟,她都婉拒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想沉淀下来提升自己。”
回首来路,范梓鹤十分感激父母把她从一名弃婴养育成亭亭玉立的小美女、自信满满的河南妞。为了表达这份感激,她除了为家乡父老直播带货,还经常在网上推介河南,以她特有的“土(河南腔)洋(洋面孔)”结合的形象与气质为河南文旅加分:“老表们,河南人中啊,欢迎来我的家乡河南旅游!”
因在乡村守护方面贡献突出,2024年6月10日,范梓鹤(小黑妮)被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联合授予“乡村守护先锋”称号。
来源:现代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