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谁的压力让徐克弄出个平庸的流水账?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10:28 2

摘要:在于没有精彩的武打场景。看完电影后,大家都觉得是不是徐克忘记请武术指导了。武侠是中国独有文化,必须有独有的功夫打斗结合起来,才完整。这不是仙侠剧,摆个POSE,发音波就能决定胜负,必须要拳拳见肉,刀刀见血,才有资格称为武侠片。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其实并没有网友评论的那么拉垮,顶多算一部平庸至极的流水账电影。

虽然既没有“武”,也没有“侠”,但至少徐老怪没有夹带私货。

在价值观、立场和审美方面还是中规中矩。他虽然没有拍出原著精神,但也没有毁了原著。

不像隔壁的《封神2》,整一个致敬(跪舔)西方文化。拍出那样的东西,把通天教主整成伏地魔,不拍雷劈?

在于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内核,没有一个故事该有铺垫、成长、冲突、反转和高潮,就犹如一个流水账式样的继续文,讲郭靖某天到了哪里,见了哪里人,做了那些事。

在于没有令人深思回味的内涵精神。何为“侠之大者”,电影既然没有通过经典的台词来描述,也没有通过故事来体现,一切都莫名其妙。

在于没有精彩的武打场景。看完电影后,大家都觉得是不是徐克忘记请武术指导了。武侠是中国独有文化,必须有独有的功夫打斗结合起来,才完整。这不是仙侠剧,摆个POSE,发音波就能决定胜负,必须要拳拳见肉,刀刀见血,才有资格称为武侠片。

在于没有下功夫做细节。一开始,郭靖就独白自己“北宋、南宋”,他是穿越者吗?知道后人怎么分两宋吗?特叫人出戏。蒙古人的射箭连金国铁浮图的厚甲都能传统,竟然破不了郭靖的“内力防护罩”,这不扯淡吗?

在于野心太大能力太小。金庸《射雕英雄传》原著四大册,电影选择最后一册的几章内容。对前面郭靖的成长历程以及复杂的恩仇关系,在短短两个小时全部都表现出来,而不做取舍,这做不好的谁的压力让徐克弄出个平庸的流水账?

很多人说徐老怪江水平不行,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拍出很多经典。比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青蛇》,就算《蜀山传》,哪怕当时票房口碑都不咋地,也不失经典。哪怕是《七剑》都也算过得了,没有比这部拉垮。

是徐老怪江郎才尽吗?我看未必。我看真实的原因是徐克庸俗了。

第一,向资本低头。从电影前期宣传避开饰演黄蓉的庄达菲开始,就明白,电影的选角徐克是做不了主的。如果选角都做不了主,哪还有什么能做主呢?资本根本就不懂什么武侠。跟资本谈“为国为民”更是扯淡。而且现在的资本还喜欢不懂装懂,喜欢指手画脚。一个导演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理念,就不可能真正拍摄出好作品。

第二,向市场折腰。选择肖战饰演郭靖,就冲着粉丝经济来的。当然,在电影中,肖战的表演我觉得还是算可以的,那种刚直正义之气还是有,虽不如黄日华来的质朴,但比最近几版的电视剧版的郭靖还是适合许多。徐克向市场折腰不是错,关键是鞠躬的对象错了。徐克要讨好是有武侠情怀的那批关注,那些喜欢仙侠的人是不会喜欢金庸。为了讨好那些粉丝,把武侠改为仙侠,注定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第三,向赵家人赔笑。在纸片方里有赵家人存在。赵家人讲求的四平八稳,一点险都不能冒。赵家人有资源,但是电影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赵家人也不能左右。原本电影就需要过审核,自己又把跟赵家人扯一块,不是给自己找了两个婆婆吗?

第四,自信狂妄了。两个小时而已,根本没办法既要、更要、还要。徐老怪以为自己能够驾驭整部《射雕英雄传》,其实该部小说叙事的宏大,家国情怀的深厚,任是谁都没办法在一部电影完整展现。

看过电影后,我也在想,如果才能够讲好“侠之大者”的故事?

这里不得不说,选择襄阳之战这几个章节倒是体现出徐克眼光的毒辣。但是,再好的眼光没有具体的故事来演绎都是无济于事。

我想,如果要想这部电影精彩,就必须勇于取舍,把观众定位于那些读过金庸,喜欢金庸,甚至希望让下一代人也来读金庸的70、80后。在通过这一代的人对电影的口碑,来带动90后、00后,甚至10后走进影院。

如果是这样的,那就根本不需要对故事背景进行交代。来看电影的人都知道郭靖、黄蓉是谁,都知道他们为什么闹矛盾。也根本不需要让五绝一出场。每个人物出场,只要要荧幕标注简单的身份注释就行。

比如,郭靖一出场,身份注释:大宋浙江牛家村人氏,黄蓉爱侣,北丐洪七公之徒,擅降龙十八掌。其父惨死后流落蒙古草原出生长大,受铁木真照顾长大,于其女华筝请没准。

黄蓉一出场,身份注释:大宋浙江桃花岛人士,郭靖爱侣,东邪黄药师之女,智计无双。

这就够,至于观众看得懂就懂,看不懂就看完电影后回去读原著。

如果这样的,大概率观众都会会心一笑。如果自己身边的人不明白,大抵就会细细解释。

电影一开始,选择郭靖西征是有眼光的。电影一开始应该就是郭靖率领蒙古军队攻打花剌子模的城池。一开始就是宏大的战场场面,让关注先过把眼瘾。

在攻打城市的过程中,要体现出郭靖的仁慈、侠义。引发出郭靖与铁木真的矛盾,从而引发郭靖对铁木真的质疑。比如,城破后铁木真要屠城,郭靖不肯。然后,矛盾被掩盖,为将来郭靖拒绝攻宋埋下伏笔。

第二幕,应该是城破胜利里以后的庆祝。主要体现,蒙古将士对郭靖的崇拜和敬畏,为其将来守襄阳埋下伏笔。铁木真赐婚,郭靖婉拒,为其与黄蓉和好,与华筝决裂埋下伏笔。

第三幕,应该讲铁木真的雄心壮志,统一天下。从而引发与宋联盟伐金。郭处于与金国的国恨家仇,开始愿意领兵出征。这个时候,黄蓉出现,点破铁木真的真实目的,灭金后就是灭宋。郭靖质疑摇摆。铁木真与郭靖对话,挑破计划。铁让过当宋王,引发个人权势、小民命运、南宋腐败、大国崛起等话题的思考。

第四幕,通过李萍告诉郭靖“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虽然原著是郭靖告诉杨过的)。郭靖觉醒企图离开蒙古,华筝不舍告密,郭母死。郭靖大战欧阳锋(让欧阳锋做蒙古的国师更好)。这里贡献出精彩打斗戏。

第五幕,郭靖和黄蓉守襄阳。郭靖离开后,铁木真继续他的计划,让拖雷领兵。郭靖回中原后,通过某个故事结交襄阳守将,说服守将让其帮助守城。蒙古大军来到襄阳,郭靖策划“斩首计划”,计划杀铁木真,谁知道是拖雷。贡献一次更为精彩的武打。郭取胜,但妨于感情放弃,与拖雷决裂,相约战前就是敌人。让郭靖形象更加饱满。

第六幕,蒙古大军攻城。再次贡献一次宏大战场场面。铁木真亲临战场,受伤(历史上是蒙哥)。铁木真叫郭靖去见一面。在两个弯弓射雕,讨论英雄和侠义,从而引发深层次思考。当夜,铁木真病逝。蒙古退兵。郭靖守住襄阳,然后发英雄帖,号召全天下英雄来守卫大宋,作为彩蛋,为下一部《神雕侠侣》埋下伏笔。

其实,经常讲故事金庸老先生已经很精彩了,历史更精彩,只要用点心,射雕这样的IP想不出彩都难。

最后说一句,电影里华筝的形象最丰满,肖战其实也演的不错,庄达菲的黄蓉除了造型太烂的之外,没有勉强及格,没影片里写的那么糟,长的也挺好看,如果阳光点,应该是个不错的黄蓉。至于那些插科打诨的黄河四鬼、参仙老怪之流,根本就不需要。如果要来点搞怪担当,活跃下氛围,可以让鲁有角等丐帮长老来做。

总的来说,《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氛围感满满,尤其是用了铁血丹心的配乐,场景也够宏大,也很美。除黄蓉外,其他的服化道和人物形象造型都不错,属于及格线以上。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