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侠义江湖”真的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吗?又有几人能够抛开《射雕英雄传》原著的光芒,发现徐克隐藏在“郭靖”这一经典角色背后那“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的小心思呢?
金庸+徐克、《射雕英雄传》、武侠江湖……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组成了2025年春节档唯一的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不少人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武侠小说和武侠江湖已经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可是,“侠义江湖”真的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吗?又有几人能够抛开《射雕英雄传》原著的光芒,发现徐克隐藏在“郭靖”这一经典角色背后那“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的小心思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老先生14部作品的首字合称,更是他为我们打造的独一无二的武侠世界,而《射雕英雄传》则是其中的巅峰代表作之一。
现在,一直都在武侠电影领域耕耘、曾数次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奖项“最佳导演奖”的导演,被称之为“华语武侠电影徐老怪”的徐克,带着承载着现代创意和审美的新时代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来到了观众面前。
他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融合了自己的理解,给予经典武侠名著情感的升华——哪怕已经年过古稀,徐克依旧不断尝新,结合当下的文化环境不断拓展、提升“武侠江湖”的边界。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原著《射雕英雄传》末尾七章为中心,以郭靖和义父之间的对抗为卖点,采用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手法,让郭靖在小民爱情和家国大义面前做出抉择,并趁机引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中心思想。
这句话不仅是对武侠英雄的赞美,更是对江湖精神的诠释。
作为导演的徐克,也藏了很多自己的小心思,其中之一就是对剧情的大胆改编!
徐克在拍摄过程中,为了加深郭靖“侠之大者”的理念,将蒙古游牧文化与大宋农耕文化之间激烈的碰撞都累计在郭靖身上——虽然他在草原长大,受到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但在中原的历练让他坚守自己“宋人”的身份,对故土、故乡的感情没有丝毫的动摇。
保护故土、守卫家国百姓,是郭靖唯一的选择,也是他最高的荣誉。
诚然,郭靖的选择有金庸先生的“暗中指使”,但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内心的声音呢?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碰撞日益增多,文化冲突也相应加剧,能够在面对各种诱惑、压力或挑战时,坚决维护自己心中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不可逾越的界限,这种“侠义”精神依旧值得推崇和学习。
徐克让郭靖身上的“侠之大者”光芒更盛,我们也从郭靖的选择中学会认清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归属感!
郭靖对大汗说:“就算有蒙古名字,我也不会忘记,我自己的本名叫郭靖。”多么响亮的回答,简直就是震耳欲聋,让那些崇洋媚外、喜欢起洋名的软骨头都看一看“侠之大者”不仅仅在小说中,更在芸芸众生的现实世界中!
想想上个世纪初,众多在国外功成名就的学者、专家,他们哪个没有所在国家的名字?可无论有多少个洋名字,这名字能够带来多少好处,他们毅然决然选择回家、回归祖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食粮,这既是时代特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而武侠江湖、侠义精神,却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独特的文化明珠。
就冲这份小心思,《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也值一张门票。
来源:榴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