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编自冶文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近期在央视八套播出。该剧讲述了北宋年间赵不尤一家人屡破奇案,守护都城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创作者从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切入,巧妙地将画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案情讲述之中,通过“家庭组团+画卷移动式”探案的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文艺作品巡礼】
改编自冶文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近期在央视八套播出。该剧讲述了北宋年间赵不尤一家人屡破奇案,守护都城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创作者从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切入,巧妙地将画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案情讲述之中,通过“家庭组团+画卷移动式”探案的叙事模式,实现了古装探案剧的新表达。
汴河两岸游人如织,虹桥之上商贩密集,桥下船只往来不止,夜市灯火通明、行人熙攘……《清明上河图密码》开头就以一组长镜头,让定格在《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活”了起来。创作者按照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画,在周庄数字梦工厂搭建了146亩的宋朝建筑外景,复刻房屋、虹桥、漕船、摊档等。
故事世界的构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再现,更是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具体细节上,该剧参考《东京梦华录》《大宋宣和遗事》等文献及古画、砖雕等资料,诚邀服化道等领域专家构思设计,聘请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表演,还原响堂唱菜、点茶文化、濮阳大弦戏及药发傀儡等,构建逼真的历史场景。剧中,海外商人打着“船的”来做生意,全天营业的瓦舍里有让人目不暇接的演出,古代人也会为买房子、开铺子、找工作等生计问题烦恼……诸多细节勾勒出烟火气息浓郁的市井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还创新运用虚拟拍摄技术,以先进的数字叙事实现了实拍置景无法达到的效果。镜头或从烟花间穿梭而过,或从漫天晚霞中略过,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市井生活的热闹尽收眼底,全剧最终在《清明上河图》原图的数字化动画中结束。如此细节与全景呼应,影像时空与历史情境联结,让当下观众形象逼真地体验宋朝的社会文化生活场景。物理空间和虚拟现实的巧妙融合与有效衔接,进一步拓展了电视剧的文化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空间体验,唤醒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文化血脉。
该剧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复活了千年古画,带观众“入画游览”;还在于以画作引,串联起祥瑞案、猫妖案、科举舞弊案、雅园案等几个扑朔迷离的案件,带观众“入画探案”。创作者打破了近年国产悬疑探案剧的惯用思路,不囿于以单元结构推进案件调查的模式,而是以画卷移动的方式讲述剧情,用连续性的节奏、草蛇灰线的技巧讲述案件发展过程。画家张择端化为剧中的角色,出现于多个案件的发生地,用手中画笔记录现场场景,为破案提供关键信息。比如,在虹桥案中,张择端将船只消失的奇异景象画入画中,主角赵不尤通过这幅画的蛛丝马迹,找到小船的藏身之处,成功破获案件。从某种程度讲,张择端成为连接主人公与悬疑案件之间,电视剧故事与真实历史之间的桥梁。随着画卷的延展、剧情的深入,观众也如张择端一般,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探索者,得到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
创作者们还创新性地将家庭叙事融入探案故事。《清明上河图密码》中,赵不尤一家人在破案时各显其能、各有戏眼:赵家大哥赵不尤思维缜密、记忆力超群,大嫂温悦身手不凡,是一个武功高手,一根筋的小弟赵墨儿是营造大师的关门弟子,小妹赵瓣儿是胆大心细的仵作奇才。一家人集齐了断案、武功、技侦、法医等各式探案元素,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家庭探案“小组”。创作者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人物关系的发展巧妙融于生活流叙事中。在家人的守望相助之下,主人公赵不尤的思想境界从一心守护小家逐渐提升到坚定守护家国的层面。其转变深刻揭示了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内涵。
不过,该剧生活细节铺陈充分,悬疑氛围营造不足。对于那些怀着紧张与好奇的心情,期待着案情反转、悬念迭出的观众而言,大量生活戏和情感戏可能会消磨他们的观看热情。所以,古装探案剧在脱虚向实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分寸把握,注重悬疑氛围与生活细节的平衡。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