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16种非遗技艺惊艳世界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2-05 05:07 2

摘要:2025年的开场节目《迎福》无疑是个震撼的开篇。开场视觉秀《迎福》短短1分钟里展示了16种非遗。

2025年的开场节目《迎福》无疑是个震撼的开篇。开场视觉秀《迎福》短短1分钟里展示了16种非遗。

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缠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羌绣、布糊画。

出场顺序按中国传统五行“金、木、水、火、土”进行。开场即王炸。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一柄“金如意”,从背屏一直延展到主屏,呈现出孩童过大年画面。

“草木作纸 五色斑斓”。在植物山水与古今建筑的变换中,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视觉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活灵活现。

“水润万物 五韵缤纷”。随着植物染料倾斜而下,李子柒与五彩斑斓的蝴蝶共舞,如梦如幻。

“火树银花 五方同光”。通过虚拟视觉打起铁花,漫天花火映照出铜版画中的万里长城。

“沃土千里 五谷丰登”。在粮画描绘出的一派丰收景象中演绎出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16种非遗中,李子柒一人展示了11种: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缠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成为C位无可非议。

李子柒这件战袍的11种非遗技艺大多是历史悠久的,按时间排列是: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延绵至今,未曾断层。

成都漆艺有3000多年历史。它发轫于商周,发展于战国,兴盛于汉代,经三国、历唐宋、跨明清,绵延至今。

绳结技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工艺,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习俗。

潍坊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温州螺钿的历史悠久,到唐代开始兴盛,宋元时期成为贵族等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

北京绢花,又称“京花儿”,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扬州绒花,又称官花、喜花,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青神竹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明代青神竹编应用更广。

洛阳牡丹瓷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以传承和发展唐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融众家陶瓷技艺之长,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从白瓷烧制技艺来算,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

南京云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末年,最初由中原先进的丝织技术与少数民族喜爱的金银线装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云锦风格。

英山缠花用多色丝线在坯架上缠绕出鸟、兽等美术品,起源说法不一,有北宋、明初等说法,盛于明末清初或明清两代。

“视觉秀”还展示的其他几种非遗技艺按起源年代排列:

羌绣,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羌时期,羌族人就已经擅长使用民间手工技艺来装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大约源于隋唐时代。

打铁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东明粮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

布糊画最初源于满族的补花技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视觉秀《迎福》将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中式美学又有了新诠释。通过AR、互动屏幕和裸眼3D等尖端技术,该节目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视觉上的震撼,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来源:黄荣华的天然染色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