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费翔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03:42 2

摘要:他在影片中扮演的纣王倒行逆施、沉湎酒色、残害忠良、败坏礼法、穷兵黩武、重刑厚敛。而现实生活中的费翔与之相反,他的人格结构较完整和谐,人格发展水平很高。

大年初一,《封神2:战火西岐》上映,影片在特效制作上可圈可点,具有国际大片的气质,此片将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上映。

《封神1》曾全球放映,被法国媒体誉为“中国版《指环王》”。

费翔在《封神2》中饰演的纣王比《封神1》中的殷寿的人格更加多面,除了霸气、狠毒的一面外,还呈现出对权利和爱情的挣扎、反思和抉择的场景。

他在影片中扮演的纣王倒行逆施、沉湎酒色、残害忠良、败坏礼法、穷兵黩武、重刑厚敛。而现实生活中的费翔与之相反,他的人格结构较完整和谐,人格发展水平很高。

费翔从1986年来大陆发展至今,大众喜欢他已经快40年了。社会常识告诉我们,一个超级偶像红几十年不翻车绝非易事,这与他的人格底色、人格形成和后续的人格发展有关。

像费翔这样引得起时代狂欢,经得住岁月沉淀的人,值得深究其因。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富养

1、父母均为知识分子,家境优渥

|费翔的父亲费伟德和母亲毕丽娜

1960年平安夜,费翔出生于中国台北,本名叫Kris Phillips,费来自“Phi”的发音,而翔喻义为“自由”。

费翔的父亲费伟德是一位美国人,他毕业于耶鲁大学亚洲研究系,获得中文博士学位。毕业后,费伟德在日本工作,1954年,费伟德来台邂逅了费翔的妈妈毕丽娜(据198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之后,他们进行了4年的鱼雁传情。1958年,费伟德争取到了担任美国驻中国台北的一个职位,来台与毕丽娜共结连理。

费翔的母亲毕丽娜出生于1932年,祖籍山东莱州。毕丽娜从小热爱绘画,14岁时就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水榭和天津的惠中饭店举办过画展,后就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即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 那时,徐悲鸿担任校长。

1949年,她与同学相约去台湾省玩,受时局的影响就被迫留下来了。后来,她在台湾继续学习,获得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文凭。

从费翔父母的简历来看,他们夫妻俩放在今天也算得上知识精英。而且,他们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很好,费伟德出身于富贵家庭,他在年轻时曾拥有一架自己的私人飞机,毕丽娜的家族在哈尔滨有相当多的产业,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费翔小时候的家境很好,他在接受许知远的采访时说,他小时候(大约是1960-1970年)家里的车是凯迪拉克。在《费翔传》里,有他家的一张图片,是一幢他妈妈设计的蛋糕形的别墅。

2、爸爸妈妈“无为而治”,心理空间很大

|童年的费翔与父亲的合影

费翔接受采访时说,“我父母都不管我的,从小没人管我,他们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在他的记忆里,爸爸非常热爱高尔夫运动,他可以下午三四点就从办公室提早走,几乎每天都去高尔夫球场,打完36洞,从头再来一遍,回到家常常已经很晚了。如果他想见父亲,就要去高尔夫球场背球杆。

而母亲毕丽娜也有自己的事业,她活跃在文艺圈,忙着在电视台做节目,参加艺术性活动,有众多聚会,她跟那时的文化名人,如李翰祥、胡金铨等都是老朋友。

毕丽娜还有另一重身份,她很会用紫微斗星算命,费翔曾在采访中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家、政治人物、演艺界明星都找她妈妈算过命。

姐姐Anya颇具艺术才华,她很小就喜欢玩音乐,一天到晚不在家,但她与费翔的感情很深厚。

费翔小时候就读于台北士林美国学校,这是一所学生很少的国际学校。他很爱文艺,放学后会在学校排话剧,高中时曾演主角,有时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

而到了晚上,他们家是这样的生活情景:爸爸看《中国通史》,妈妈写剧本,姐姐看书,费翔写作业。

费翔的父母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乐趣,各就其位,而非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妈妈毕丽娜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心理空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费翔对父母的爱没有疑惑,需要时父母都在。

3、当废物一样宠养的独特体验

|费翔和奶妈月樱

费翔长大后总说,妈妈是我的第一个母亲,月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费翔4、5岁时,在美国宾州匹兹堡祖父家里住过一年。他回到中国台湾后,家里为他请了一个奶妈月樱。月樱来到费翔家时约18岁,她把费翔从5岁一直带到高中毕业。

费翔小时候作息很不规律,起床是非常困难的事。费翔说,“一到晚上就舍不得睡觉,我有一百种想做的事,有很多想看的书”。早上,月樱喊他起床后去做早餐,而他在床上一动不动。她只好用拖、拉、踢的方式,把费翔弄进洗手间,可费翔又在马桶上睡着了。很多时候是月樱背着他走出家门去赶校车。每天早上六点半,费翔在月樱的哄劝下上学。

上车后,费翔看到司机全神贯注开车的样子后,他就产生了触动,他同情和尊敬校车司机每天早上5点钟就需要起床。可见,费翔小时候是一个情感丰富、极富同理心的孩子。

最近,很多网友感叹“妈妈的偶像还在露胸肌”,费翔为了呈现好的肌肉形状,非常自律。与现在的自律不同,费翔小时候是个高个的胖子,他非常爱吃。月樱会给爸爸做西餐,也会给妈妈做中餐,而他中西餐都爱吃。他喜欢吃饺子,每顿至少能吃100个。13岁时,他吃成了200斤上下的胖子。

月樱非常爱费翔,不舍得因嫁人而离开这个家。高中毕业,费翔以全校前10名的优异成绩得到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月樱说“大功告成了”,然后就安心嫁人了,那时她已年过30岁。

月樱对费翔的爱溢于言表,她说“即使自己亲生的儿子,也未必如此聪颖机敏又言听计从。”她说费家与别家不一样,他们一家人都有学问,知书达理,对她的劳动给予信赖和尊重,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亲人般的关系”。

月樱和费翔的深厚感情,以及费翔对月樱的同理心和爱,都为他日后成为真正回馈基层百姓的“人民艺术家”,播下了良善的种子。

4、富养之下的孩子,通常是“懂事得很晚,成熟得很早”

|报纸上最下面一图是费翔的姐姐Anya

母亲说学医好,费翔听从了母亲的意见报了斯坦福医学系。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费翔的姐姐Anya是纽约闹市区朋克的流行人物,“无浪潮(No Wave)”的代表。可惜在费翔大一结束时,26岁的姐姐被查出癌症,他休学回到台湾陪姐姐,非常不幸的是姐姐年仅27岁时便去世了。

Anya在去世前拉住费翔的手说“我真的不想死”,姐姐的离世给费翔带来沉重的打击,也让他为之震动,他悟出一个道理: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有明天,会有未来,要珍惜,要把握现在。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艺术、音乐和表演。

最终,他说服了父母,他要尊重本心,从斯坦福退学。1979年,退学后他在纽约当了一年模特,攒够学费后报了纽约戏剧学院,他从1000多名考生中跻身于58名录取者之列,专攻舞台表演。同一年,父母的婚姻走向了尽头,父亲选择回到美国生活。

入学后不久(大约1980年),他觉察到出色的演员有高深的学历,而杰出的演员根本不用文凭,他再度从纽约戏剧学院退学。

做心理咨询多年,我和绝大多数家长的观点不同,孩子早早地“懂事”,表现出乖、听话、心疼人的时候,我心里会咯噔一下,因为这是在为将来的心理问题埋下病根。

费翔刚好相反,他是在精神物质双富养下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懵懂,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不用担心家庭的收支、父母的关系,也不用把父母的心理需要和感受放在自己的前面,懂事得很晚。

20岁出头,由于姐姐英年早逝、父母离异,费翔一下子就成熟了,经历了内心的震荡后,自主做出了一系列抉择,从斯坦福休学、退学,在纽约打工当模特,换学校换专业再入学,后再次退学。他说,“如果不发生这些,也许我会晚几年步入社会”。这符合发展心理学的规律,“懂事得晚的孩子,成熟得相对早。”

成年后,成为顶流偶像和音乐剧演员

1981年,费翔回到中国台湾,他想回来当演员。费翔的妈妈在演艺圈人脉颇广,到处推荐他,但由于他有1.91米的身高,长相偏西方,没有导演愿意用他。他转战唱片公司,签约EMI,推出首张专辑《流连》,接下来的几年,他一共发了13张专辑,多次蝉联畅销榜单。

同年,来自北京的姥姥的家书改变了他的生活。受两岸关系的限制,母亲毕立娜与姥姥有40年未曾联络。两岸开放探亲之后,费翔第一次来到北京,接着他决定在大陆发展,在广州录制发行了《跨越四海的歌声》。

1987年,费翔登上春晚,他以独特的舞台表现力和高亢的嗓音一炮而红。之后的短短几年里,他一共卖出了3000多万张唱片。

1989年,费翔在全国12个城市举办了65场演唱会,场场爆满。当时,他的演唱会还上了《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结合此次巡回演出,拍摄了《费翔和他的歌》纪录片。

同年,费翔作出了新的选择:前往纽约百老汇,从零开始新的旅程。这一年,他30岁。

在纽约,费翔请了专业的老师教唱歌剧,经过1年的训练后,31岁的费翔出现在美国百老汇《西贡小姐》的面试现场,没有人认识他,他与1000多名演员一样排队,一轮一轮参加面试,竟演《西贡小姐》。

1991年,他顺利站上百老汇的舞台,过上了普通音乐剧演员的生活,接连参演了《西贡小姐》《烫钥匙》《尼哥与诺拉》。白天排练,晚上演出,闲时跟朋友喝喝咖啡,看看电影。

纽约汇集了全世界的艺术精英,有7万名演员,要在这里生存,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很多大戏要演1000场才能收回成本,作为演员,收入普通。费翔对这一段经历颇为看重,他事后回忆道,“在百老汇呆的那7年,对我特别重要”。

回归,费翔是走向丰盈的自我实现者

荣格曾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看的,第二次往往是从40岁后开始的。

1997年,37岁的费翔应邀参加香港回归纪念晚会,同时,他的歌剧生涯暂告一段落,回归大陆/内地,费翔开启了长达20年的现场演出生涯。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自我实现者,他们能超越任何特定文化的限制,使得自己的人格得以充分地发展。所谓的自我实现者,最简单的理解是成为自己、超越自己。

1、追随内心

费翔的人生和很多演艺明星不同,他没有经历被动的大起大落,只有主动的随心选择。而在我看来,他的一切偶然都是必然,一切反常皆是召唤。

2、对自己的体验“虚怀若谷”,尊重自己的体验

在百老汇,他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和普通演员一样,但他感觉很好,在一个采访中,他说“我终于过上了真实的生活,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我找到了对自己的认可,也找到了平衡,能够正常和人交往”;“你也能真实地面对别人,然后也可能有机会让别人爱上真正的你。”

3、被事业所吸引,而非以权、钱、名利为目标

钱赚到一定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时间,有时间去做热爱、感兴趣的事。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的一项显著特征,是热爱一种职业,他感觉他的工作是重要的,他的人生有某种使命待完成。

成年后的费翔做出的每一个重大人生选择都是遵循内心,而非外在的压力或定义,不被金钱名誉所捆绑,知进退,懂取舍。

1997年至2018年,费翔用了20年时间进行全国巡演,只要附近有机场的城市他都去,那些偏远的三四五线城市都留下了他的歌声和身影,他认为现场演唱是一个歌手应该做的事,只要不太差,有音响、有追光灯就行。

他在微博里曾自豪地说:“现场演出是歌手最真实的表现,也是我专业中最珍惜的一刻……我想唱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中国实在太大了,一辈子都走不完!”他想圆更多粉丝的梦,让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也能够亲眼见一见他。

很多演出是偏远地区,这么辛苦的演出,很多歌手是不去的,太远,而且性价比低。飞机抵达后,要坐6到8个小时的车,到了演出场地后就开始走台,然后上台,第二天早上三点就得起床赶往下一站。每次演出结束后,还要与100到200个人合影。他热情而周到地呈现观众喜欢看到的、记忆中的样子,尽量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同时期,很多知名艺人在各大卫视当评委、“演真人秀”、直播带货,像他这个咖位的艺人一个季度的节目收入可以达到上千万,这些来钱快,有存在感,还轻松的事,费翔没做。

4、超然独立的性格

青少年时期的费翔也有人际烦恼,同学们总嘲笑他的胖,他受到很多同学无情的攻击和歧视。他回忆那时的自己,“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内向胖子,是学校里的边缘人物”。

他甚至还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所有人都要那么重视外表,为什么他们不去认识里面的我。”这也是费翔在青春期留下的心理阴影。正如《蝇王》里的观点,其实孩子是很残忍的一种动物。

对于情感敏感的费翔来说,他对人的善恶很早就有深切领受。

很多人关心他的感情生活,媒体鲜少有关他情感的报道,我通过看周龙章先生的《戏梦纽约》一书略知一二,也和纽约艺术界的朋友有过一些讨论,基于对费翔先生的尊重,不在此展开。他曾经公开回答过,“我一定有我非常完整的感情生活,这么多年来,我有我的感情生活,还有性生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当费翔成为名人后,见识到了不同的人性,他“公私分明”,界限清晰。在公众面前,他配合、敬业、体贴、周到,是个“大众情人”般的温柔存在。不演出时,他和人的交往很少,他又内敛又防御,希望自己不要对人有太多的失望,或被别人伤害。同时,保留自己的秘密,享受自己的生活。

像他这样人格成熟度高的艺人不多见,他的内在成长是自给自足的,依赖自己的潜能和资源来成长发展,不需要他人的好评来支持自己。

5、真切的社会情感

关于社会情感,他也曾表达过,“不管任何东西,我觉得最大的成功因素都是情感”。

费翔的几个重大选择都与之相关。他选择从台湾到大陆来发展是因为情感,费翔说,“《故乡的云》那首歌有我个人的故事,跟我姥姥,跟我母亲,跟我个人背景都是很吻合很真实的”,观众一看就知道这种情感是真的。我这些年的经验就是这一点,你只要以最真实的情感面对观众,就没有问题。”

费翔选择从美国回到中国来发展也是因为情感。1997年,香港回归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费翔再次深情演唱《故乡的云》,之后,他选择回到大陆/内地来做现场演出,他说,“在百老汇,我是众多演员之一;但在中国,我是费翔,我带给观众的是别人不能的。”

费翔对社会的感恩回报的情感也是实实在在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出80万美金;2004年,领养大熊猫取名翔翔,每年寄5万美金,用于买竹子;1999年,他是国内第一年公开与艾滋病人拥抱的明星;1998年特大洪水,他捐款10万美元;1989年,65场巡回演唱会所得的绝大部分收入捐给了第11届北京亚运会。

2018年春节前,费翔举办了最后一场演唱会,20年不间断巡回表演的结尾画上句号。他像30年前一样,走到粉丝中间,与他们握手、问好,乃至拥抱。

“做名人你是有一种责任的,因为你给观众的是一种感觉,你不能破坏。”

费翔几十年如一日,他对观众的态度几十年不变。

超越对立性,达到统整状态

自我实现者的行为中,能把对立的特性统一——他们既老成持重又童心未泯,既重视智慧又感情洋溢,既纯真坦率又自我克制,既态度严谨又嬉戏风趣。

当一个人超越了人格内的对立状态达到统整,人格便成熟了。

费翔是中美两国的文化使者,他曾经说,“我人生的使命是沟通中美文化”。他把百老汇的音乐剧介绍到中国演出,他践行成熟艺人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比如,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现场演出,像他这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只有他一个是老实排练的。还有,他非常重视现场演出,对观众始终是尊重和感恩的。

同时,他深知整个西方对中国了解甚少,他想作为桥梁把中国文化诚恳地介绍给西方观众。《封神》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美学、中国神话故事弘扬至全球的作品,他为《封神》默默地做了许多,比如,台词的翻译他逐句校正,他懂西方人的审美和品味。他在剧组如定海神针般存在,他温和又慈悲的目光,以及岁月沉淀后的无尽善意融化了很多人的心,好多人自然地喊他Daddy。

在中西冲突的当下,他所做的也许并不能扭转大局,但他的诚意和宏愿足以感天动地。

Daddy,辛苦了!谢谢您所做的一切!

来源:秦朔朋友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