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饺子,郭帆和冯骥成功归功“学历”?这对他们是侮辱,也是笑话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5 00:01 2

摘要:2025年春节档最大赢家毫无疑问是《哪吒2》,不但票房直奔70亿破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2024年《黑神话悟空》有多火相信不用讲了,到25年1月《黑神话悟空》销量已经2800万份‌,销售额高达9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两部《流浪地球》80多亿的郭帆。

文|令狐伯光

2025年春节档最大赢家毫无疑问是《哪吒2》,不但票房直奔70亿破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2024年《黑神话悟空》有多火相信不用讲了,到25年1月《黑神话悟空》销量已经2800万份‌,销售额高达9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两部《流浪地球》80多亿的郭帆。

如果可以,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的导演辛爽。

这四位绝对是当前中国青年导演佼佼者,都生产了现象级的中国文艺作品,而这四人比较巧合的又有两点。

一是这四个人都是正儿八经的80后,《哪吒》导演饺子80年的,《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也是80年,《黑神话》制作人冯骥是82年的,主美杨奇是85年的,而《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是81年的。

二是除了杨奇是科班出身(中国美术学院),其它人像饺子本来是学医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郭帆本来是学法律的(海南大学法学院),现在都拍出了现象级电影。冯骥本来是搞生物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做出了现象级的游戏。

辛爽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如果你稍稍了解他会发现他先搞乐队,然后才当的导演(我还查了一下梁文峰,他也是85年的)。

(也就是说,这4位搞出现象级文艺作品的创作者,2个学医的,两个学法的)。

为什么近年大火的文化产品,都是他们这类非科班人员制作的?

我认为有两个答案,现在网友都在谈学历,你硬要说没有影响,大概也是有的,但我觉得学历倒不是根本了。因为你说学医算理科,但是法学算什么理科呢?学法是正儿八经的文科啊。

而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一件事情,那就“中国学法”很多时候在网络也是挨骂的,比如曾经红极一时又被骂的罗老师,网友骂的时候又骂中国学法的都崇拜西方,然后如何如何,怎么现在看到郭帆他们又认为学法又是理科了?

没有这样的道理对不对,网友就是二元对立的,罗翔有争议就学法的都骂,郭帆厉害学法的又开始厉害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个系统问题,而不是黑白问题。那么主要问题是什么,这倒不是学历没用,肯定是有用的,但过于迷信学历其实意义不大,包括有人一张口就是600分985就一定水平高等等;我这里不是否定读书和高考,而是觉得,一个人学习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热爱(态度),而是学习环境。

我们以现在的本科教育来说,大一通识教育的大课,大二大三两年的专业学习,大四都在忙着实习找工作或考研了。学了什么?就算研究生,选个课题,有的半年看不见导师一次,就自己折腾,到处抄袭各种论文。

扪心自问:你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还是想混个本本?

这个辛爽采访我没有看过,但是冯骥和郭帆,还有饺子三个人都是非常热爱他们各自做出来的作品的,郭帆还是新人拍《同桌的你》就想拍科幻了,他就一直非常喜欢科幻。冯骥《斗战神》的折戟沉沙,他们团队热爱3A游戏和《西游记》,饺子在拍电影之前转行做了短片《打,打个西瓜》,他明显也是热爱动画的创作者,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

所谓的学历再高,技术再好,没有热爱,最后做出来的产品也不过是文化垃圾。

这个还有太多的例子,比如《药神》文牧野是科班出身,陈思诚有什么高学历了?你不能说他的《唐探》系列不成功吧,拍了《孤注一掷》的导演申奥也是科班出身。虽然成绩不如郭帆他们,但你总不能说这些导演市场不成功对吧。徐峥,吴京,开心麻花等等都挺受市场认可,只是大家评价标准在“工业大片”层面,标准就显得很模糊。

跨行业这个门槛,是最好的筛选器,保证一个人不是因为容易混饭吃而跑来的。跨行业和本专业比较,做出一个产品需要的额外成本太高了,高到没有热爱根本坚持不下去。也正因为此,坚持下来的都是有热爱有理想的,有坚持、有热爱、有理想者做出优秀作品,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兴趣+能力 = 好作品。

好作品+天时地利 = 爆款。

中国社会没有多少是‘专业’,都是人为设立的学院专业,在现实中很快起到了反作用效果,那就是一堆拉吉占山为王,因为这种结构性力量存在,导致后来优秀者就比较难受,比原始社会发展还难,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有趣的一面,似乎相对先进社会,反而在一些方面形成阻碍发展,这也是当前中国文化最大一个问题。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文化产业之前已经垄断了,也就是圈子固定了,他们对于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形成了阻碍,正规影视专业的体系有问题,已经成了派系+资本把控的行业,内娱不是有著名的所谓京圈、沪圈和港台圈的说法吗?

京圈就是(原体制内)人脉网叠加资金网搭建的圈层,沪圈就是资本网叠加金融网搭建的圈层,都是向钱看的生意啊,主导思想是capitalism的思想,你看徐克被资本整成啥样了?

有网友认为《射雕》大部分都不是徐克导演的,因为完全没有徐克手法的影子,只有欧阳锋的几个片段是徐克导演的,其余都有那些短视频网剧导演的影子。很显然,我们以为《射》又是一部用流量明星“赚钱“的流量剧的想法简单了。

人家资本想的是流量明星+名导挂名+短剧制作的思路来“赚钱“,就这么一帮整日想着通过喂观众shit赚钱的家伙,怎么搞得好影视剧?

而饺子,郭帆,冯骥这几个人为什么会突然出头?冯骥游戏圈暂时不提,饺子和郭帆我是了解过他们发展的,说了你们可能不信,别看现在网友都在吹他们,我可以说当时接近100%网友都没几个人看好他们。

郭帆是当时有个“中美电影交流的活动”,因为《同桌的你》票房成功派去美国学习的导演之一,回来后要拍电影说要拍科幻,中影领导有两个本子《乡村教师》《流浪地球》让郭帆选,郭帆选了后者。

当时第一部说是投资5000万美元,钱到没到位先不提了,但《流浪地球1》拍摄时期有多困难,明星演员根本没花什么钱(最贵吴孟达也就20万,而且还回馈剧组了),男主角屈楚萧随便拉来的,女主角赵今麦郭帆连哄带骗。

但哪怕如此钱还是不够,然后才有的“空手套战狼”,吴京不但没要片酬还投了几千万,郭帆为此自己投了很多钱,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整个剧组把钱,精力,心血,热爱全投到一部电影里面了,也因为没有把钱给明星,最终才以不算多的钱拍出不输好莱坞大片的工业水平。

(明明团队那么辛苦和燃烧生命,然后你们说它能成功是因为郭帆的学历)。

饺子的《哪吒》我也跟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动画项目诞生过程。

2015年《大圣归来》之前,中国商业动画并不赚钱,什么《风云决》《魁拔》《秦时明月》上一部死一部,当时田晓鹏《大圣归来》也是到处拉投资,找到了光线,光线本来投资了,又担心不赚钱又撤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圣归来》上映票房大爆接近10亿,开启中国商业动画元年。

光线痛定思痛于是成立了动画公司彩条屋(16年原土豆网的王微成立追光,首部动画《小门神》推出,也是技术好,审美不错,剧情稀烂,一直扑到19年《白蛇》终于逆袭)。彩条屋采用模式和追光是不同的,追光只是一家动画公司(后来两到三个制作组轮流做产品,保证一年有部作品上映),彩条屋更像是一家投资公司,它投资很多当时出过短片,拿过奖,观众期待,但是根本出不来的动画工作室,所以它旗下动画作品工作室很多。

比如《大圣归来》《深海》制作的是田晓鹏的十月文化,《哪吒》是饺子的可可豆。

其它《大鱼海棠》《姜子牙》《大护法》《昨日青空》《茶啊二中》《小倩》等等都是不同的动作工作室(还有死掉的项目像《凤凰》)。

所以,《哪吒》只是当年彩条屋投资了近10家动画工作室当中其中一家公司,饺子也只是其中一个导演,就跟网友嘲讽“那天孙正义投资的不止一个马云”意思是一样,说到底是饺子自己能力强,人家其实投了一大堆。

饺子在制作《哪吒1》有多么的困难,《哪吒2》都熬白了头发这些就不讲了。而且因为前作市场成功,光线那边给田晓鹏的投资和时间也很足,《深海》也是技术和美术非常顶,只是剧情拉了,就是田晓鹏没有顶上而已。

很大程度上就是饺子、郭帆、辛爽和冯骥都不是这些固有圈子的创作者,自然不用顺着他们的思想做事。

一言以蔽之,没一个是真正热爱作品并且走向群众的创作者。

我一直说如果中国多些陈思诚就好了,一堆网友立刻嘲讽:你又支持抄袭(裁缝)啦。

陈思诚已经扶持了近10个青年导演了,除了《唐探》《莫扎特》《解密》他是导演,其它《误杀三部曲》《消失的她》《三大队》等都是不同青年导演拍的,另一个就是宁浩了,这些青年导演能赚钱,有工作机会,有资本产业支持,他们才会更容易崛起。

郭帆,饺子,包括冯骥的崛起对于中国流行文化虽然是幸运的,但我个人一直觉得很悲戚。因为这些创作者几乎是在完全燃烧生命在创作出优秀作品,而一个健康的产业链应该是让优秀创作者更容易赚钱,实现人生梦想,而不是需要去燃烧生命。

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压根没有几个人认识到这个问题。

一说这个问题网友就贴标签抖机灵玩梗,那是因为他们学历高嘛,这不但对这些创作者是侮辱,也是笑话。

来源:令狐伯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