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标三线城市,早些年有全家一起去看电影的习惯,但这两年实在没啥有动力去看的电影,对电影票的价格,还停留再贵不过四十来块的认知里~今天一大拖三小,出了点血,连3D眼镜在内300大洋刷完哪吒2~
坐标三线城市,早些年有全家一起去看电影的习惯,但这两年实在没啥有动力去看的电影,对电影票的价格,还停留再贵不过四十来块的认知里~今天一大拖三小,出了点血,连3D眼镜在内300大洋刷完哪吒2~
但,这钱花得,感觉就一个字:爽!
上一次会在意一部电影的票房,还是小破球,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想看着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影人,狠狠赚一把,这样才有更多机会,看到真正让自己喜欢的电影。
40+中年人对好电影的评判标准无非这么几条:
第一是立场问题。咱毕竟还是读过书,也见人见事多了,还是能看出一部电影的精神内核,导演和制片团队的出发点和精神追求。中国电影讲中国故事,这是一种很起码的要求。
所以对陈凯歌、523这类的导演,希望他们滚远一点。
第二是态度问题。咱也不会吹毛求疵,但大到剧情故事脚本,小到画面特效制作细节,认真与否严肃与否,其实都是能共情感受到的。
第三是专业问题。成年人生存,是一种专业化的生存。我们自己靠专业本事养家糊口,自然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并且支持有专业能力素养的人;反之,也会极度讨厌不专业的家伙。譬如,我相信表演是个极其专业的工作,只要演员表上出现表演专业水平极差的流量明星,那这部电影就没有任何买票的必要。
来源:影迷小筑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