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一个朋友说他在ozon(俄罗斯电商网站)的流水达到了55万,这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01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聚餐。
其中一个朋友说他在ozon(俄罗斯电商网站)的流水达到了55万,这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一年前,这个朋友群里提了一嘴:今年打算做下跨境电商。
我当时紧跟着调侃:flag年年立,年年倒。
没料到,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真的搞出了点名堂。
他一边上网学习、向人取经,一边摸索着怎么选品、上品、推广,最后不声不响地拿到了结果。
我打心底里很佩服这样的人。
这几年见的人与事多了,我发现世上有两种人,一类人做事喜欢咋咋呼呼,有一点成绩就炫耀,有一点苦水就哭诉。他们也上进,但心浮气躁,总是静不下来。
另外一类人,克制住炫耀欲,沉下心修行,直至拿到结果。
他们心中秉持着一个信条:安静,自有力量。
大张旗鼓,越容易不了了之;不动声色,往往有所成。
大家都知道我喜欢《天道》这部电视剧,也喜欢王志文主演的丁元英这个角色。
王志文作为演员,外表的先天条件其实不好。
在大学时,他因为“颜值不够”被导演嫌弃,别人都接到演出邀请,但他得到面试机会少之又少。
但王志文自己一人默默地努力,会看各种片揣摩老戏骨,认真研读各种书籍,文化功底很是深厚扎实。
拿到剧本时,他从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表演,而是努力深入角色的内心,挖掘人物的复杂性。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老师评价:“王志文在学生时代就特别刻苦,经常是最早来最晚走的学生。”
后来,王志文有了名气之后,坚决拒拍广告,也很少抛头露脸。
在这个流量至上、炒作盛行的娱乐圈里,他始终静静地按着自己的节奏,专注于每一个角色的演绎。
时代太吵闹,我们也跟着躁动起来,急着出人头地。
但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积淀。
新的一年,我们不如做一个不动声色的人,耐得住磨砺的孤独,才能走得更远。
02
中国文化里有一个形容强者的词:静水流深。
浅水,流动起来水声喧哗。
深潭大湖,水面看似平静,底下暗流深邃。
人也是如此,越是沉静,越有实力。
希姆博尔斯卡是一位不被人所熟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她从不参加任何文学聚会和诗歌朗诵会 ,也回避正式场合,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只接受过一两次采访。
她偶尔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着鲱鱼,喝着伏特加,谈论着一些日常话题。
其余的时间,希姆博尔斯卡都在沉浸自己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写诗,一年也就写十来首。
作品虽然不多,文学评论家们仍给予高度评价:几乎每首都是精品。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希姆博尔斯卡只举行了一个极为简短的记者见面会,就又销声匿迹了。
摈弃浮躁的她,静静地努力着,也静静地收获着。
名利动人心,也扰人心。
我们一年又一年地追逐,却总是一年又一年地无疾而终。
汪涵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浮躁、不喧闹,长年累月,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地付出。
想要获得什么,就得让自己先静下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潜心地去做一件事时,时间自会给他答案。
王津是一位古钟表修复师,修复过一座“变魔术人钟”。
这座钟有1000多个零件,此外还配有7套系统、5套机械联动,底盘的齿轮多得像个“迷宫”。
一位瑞士的钟表专家表示,结构如此复杂的钟表,他也修不好。
王师傅却沉下心,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修好了这座钟。
王师傅拥有如此精湛的手艺,跟他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很多人嫌这份工作枯燥,耐不住性子,很早就转行了,但王师傅心有定力,潜心钻研,最终成了世界级钟表修复大师。
我认同王师傅说的一个观点:“沉下心来,长久专注,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专家。”
不动声色地前行,比大声鼓噪更有力量。
当一个人承受住破茧成蝶过程中的孤寂,才有一飞冲天的力量。
03
杨振宁形容爱因斯坦时,用了一个词语:孤持。
我特别喜欢这个词。
何为孤持?
孤,就是潜心沉淀自己,厚积薄发;
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就埋头前进着、前进着。
现实中,太多人在做一件事时,喜欢到处嚷嚷。
打算健身瘦身了,第一件事是先绞尽脑汁地斟酌出一个文案,晒在朋友圈里吸引人点赞。
准备通过资格考试,在图书馆里还没看几页书,就开始摆弄材料进行拍照,然后发在群里。
最后呢,这些人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无疾而终。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张牙舞爪告诉全世界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别人来摇旗鼓劲。
他们憋着一口气努力着,最后用结果惊艳所有人。
陈寅恪在德国留学时,花了近7年时间学习梵文,一种仅存于文献中的“死文字”。
刚开始学习时,陈寅恪一个单词都不认识,每堂课都如同听天书般难熬。
同学们纷纷选择退学,可陈寅恪偏不信邪,他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学得晨昏颠倒。
好多次,当他停笔休息时,才惊觉天色已亮,只能自嘲“不觉又学了一夜。”
在被问及“累不累”时,陈寅恪只是淡淡地说:“忘了,只觉得柏林的日出很美。”
为了尽快跟上学习进度,陈寅恪日日钻图书馆查资料,进书店寻稀有文献。
当时,同在德国的其他同学则日夜纵情声色,好不快活。
但陈寅恪不为所动,他说:“人生如茶,凡事只要坚守,或许会苦一阵子,但绝不会苦一辈子。”
正是这般坚守,陈寅恪在柏林大学顺利修完梵文。
他也拿到了导师的最高评价:“陈寅恪是由博到精最成功的学者,是当今中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谁都想一鸣惊人,却熬不住三年不鸣的苦闷;谁都盼望赚到大钱,却不喜欢花时间沉淀自己。
有时候,那些静默难熬的日子,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悄悄地努力,别声张,别矫情,你暗地里吃过的苦会给你惊喜的。
▽
齐白石曾在诗中形象地描述自己的画画日子。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齐白石在屋里下笔不歇,磨砚不止,时间悄然而过,抬头一看已是落日。
这是努力最高的境界,在安静中沉淀,在安静中成长。
新的一年里,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那就静悄悄去努力吧。
来源:一点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