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观影体验——当江湖远去:侠之大者的困境与迷失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16:43 2

摘要:今天无事,去了一趟影院,把最近很多人都说好的侠之大者给看了。看完之后谈体验,我砸吧砸吧嘴,骂人倒不至于,徐老怪的水平依旧,但各种故事情节和动作场面设计的也都没问题,但我内心还是充满了遗憾。

今天无事,去了一趟影院,把最近很多人都说好的侠之大者给看了。看完之后谈体验,我砸吧砸吧嘴,骂人倒不至于,徐老怪的水平依旧,但各种故事情节和动作场面设计的也都没问题,但我内心还是充满了遗憾。

没错,就是遗憾。

也许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0后根本不知道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家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对于我们这代人的意义,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三人都不奇怪,我们单位的几个90后的孩子就根本不知道射雕、神雕、倚天之间的关联,甚至有的连这三部作品都没听说过。

但我恰好看过83版的射雕,看过张智霖和朱茵版本的射雕,李亚鹏和周迅版本的射雕我也看过,就连射雕的小说我也看过,所以当我抱着一腔热情和情怀,带着原著思维去看电影的时候,很多情节都让我觉得不适应,当然了如果你没看过任何射雕作品,那这部电影确实是值得一看的。下面我就来具体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家国情怀太多,少年侠侣江湖戏份太少。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射雕英雄传》无疑是最具史诗气质的作品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复仇的故事,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当这部经典被搬上银幕,以"侠之大者"的姿态重现江湖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江湖,一个在宏大叙事中逐渐迷失的武侠世界。

一、被消解的江湖:郭靖黄蓉的情感缺失

在原著中,郭靖与黄蓉的相遇是整部作品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张家口的初遇,黄蓉以乞丐装扮戏弄郭靖,却在一次次试探中被郭靖的真诚打动。这种细腻的情感铺陈,在电影中被粗暴地省略了。为什么我们都认为83版的射雕经典,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翁美玲将黄蓉的机智勇敢和刁蛮人性演绎的深入人心。

但在电影中我们看不到黄蓉如何从刁蛮任性的少女,逐渐成长为郭靖最得力的助手;也看不到郭靖如何在黄蓉的影响下,从一个木讷的少年蜕变为真正的侠者。

更令人遗憾的是,电影完全删减了两人携手闯荡江湖的精彩片段。原著中,他们共赴桃花岛、同闯大漠、共抗强敌,在这些经历中,他们的感情不断升华,性格逐渐成熟。这些情节的缺失,使得郭靖黄蓉的形象变得单薄,他们的爱情也失去了应有的深度。

我甚至觉得,郭靖黄蓉在张家口相遇、铁掌帮、桃花岛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单独拍成一个电影。

二、被简化的冲突:杨康穆念慈的缺席

杨康与穆念慈的故事,是《射雕》中最为复杂的道德困境。杨康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洪流中人性挣扎的缩影。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忠孝、情义、权势之间摇摆,展现了人性最深处的矛盾。穆念慈的痴情与坚守,则是对这种矛盾最温柔的注解。

电影删去了这条支线,不仅削弱了故事的戏剧张力,更失去了探讨人性复杂性的机会。杨康的缺席,使得郭靖的成长失去了最重要的参照;穆念慈的消失,则让整个故事少了一份凄美的色彩。这种简化处理,让原本丰富立体的江湖世界变得扁平。

虽然当年看老版射雕的时候我是既羡慕杨康的帅又憎恨他的狠,但不可否认苗侨伟版的杨康是真的入木三分,实在太经典了,杨康和郭靖的两种选择,其实也是射雕主线的一部分,但可惜的是电影里边都没有了。

三、被异化的武侠:主旋律下的江湖

电影中最令人不适的,是过于刻意的"主旋律"表达。金庸笔下的江湖,本是一个充满自由气息的世界。侠客们快意恩仇,不受世俗礼法约束。但在电影中,这种自由精神被规训,江湖被改造成了一个充满说教意味的舞台。

军队满身盔甲的夸张造型,更是将武侠世界推向了某种怪诞的境地。在金庸的武侠宇宙里,武功的精妙在于以柔克刚,在于四两拨千斤。这种过分强调外在力量的表达,恰恰背离了武侠精神的内核。

而且说一句题外话,电影里所有的蒙古兵全都是满身盔甲,阳光下都闪闪发光,但那个时候的蒙古其实是一直被辽国和金国欺负的,他们蒙古要是都有这身装备,他们早就和金国开战了,怎么还会一直被欺负?那个时候的蒙古,别说全员盔甲了,就是皮甲都未必能凑全身,你就是让蒙古兵全都破破烂烂我都觉得没啥问题,毕竟敢骑兵反抗的都是逼到绝境的穷人,而不是全身装备的老爷兵。

四、被压缩的史诗:叙事的困境

将《射雕》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压缩在一部电影中,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原著中细腻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情节铺陈、深刻的思想内涵,都需要足够的篇幅来展开。电影试图面面俱到,结果却是处处捉襟见肘。

这种叙事上的困境,暴露了当下武侠电影创作的普遍问题:过分追求视觉奇观,忽视了对武侠精神的深入挖掘;过分强调主题表达,牺牲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立体性。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侠之大者》的遗憾,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武侠电影创作的困境。当我们回望那个充满诗意的江湖,不禁要问:在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武侠吗?如果需要,我们又该如何讲述武侠故事?

或许,答案就藏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武侠不仅仅是打打杀杀,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对自由、正义、情义的永恒向往。只有真正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武侠电影,让江湖永远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这个意义上,《侠之大者》的遗憾,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遗憾,更是一个时代的遗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宏大叙事的同时,不要忘记武侠最初的模样——那是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世界,一个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江湖。

来源:凡人看青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