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第一惨案到底冤不冤?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11:47 2

摘要:现在票房连《哪吒》的零头都不到,第二名的《唐探1900》都快是它的10倍了。

来关爱一下春节档第一惨案《蛟龙行动》(其实是抽到免费电影票了)。

现在票房连《哪吒》的零头都不到,第二名的《唐探1900》都快是它的10倍了。

而片方的各种骚操作,以及制片人发疯更是让部分观众产生逆反心理。

假如抛开这些因素,个人认为《蛟龙行动》其实算不上超级烂片,至少没到《749局》那个地步。

但票房扑街倒是扑得不冤。

之前就聊过,现在春节档越来越卷,你的片子必须拥有不止1个基础技能,还得有大招。

《蛟龙行动》就一个技能,而这个技能可以打中的观众相对比较有限,可能主要是军迷吧。

当然因为我不是军迷,对军事知识一窍不通,所以也不清楚军迷看完是否满意。

总之春节期间许多人去影院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肯定优先选择符合一家子口味的电影,《蛟龙行动》只对单一群体有吸引力,自然就要往后稍稍。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小孩子,那《熊出没》的顺位都会更靠前。

《哪吒》的吸娃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我看的这场有不少小朋友一定要等片尾曲唱完,确定没有彩蛋了才愿意走(嗯?我是怎么知道的)。

再回到《蛟龙行动》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紧凑。

尤其是海底作战,鱼雷对轰的时候,不同岗位的战士需要不停地向艇长汇报战况,包括鱼雷接触我艇的倒计时。

这些信息其实也是在向观众汇报,极大地增加紧迫感,危急时刻会不由自主地抓紧座椅扶手。

但这么快的节奏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我这种没有军事知识基础的观众,大量陌生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停地轰炸,会有点蒙圈。

能记住的也就是鱼雷什么时候接触我艇这种基础的东西,无法深入体验。

另外在摄影方面,本片也存在一个难点,就是船舱空间比较小,很多镜头只能拍特写。

而这又是个动作戏,镜头移动速度比较快,所以很多场动作戏观众对整个空间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甚至我这种脸盲观众连演员都分不清。

他们战斗的时候经常喊名字,但名字和人脸我总是对不上。

电影结束了都没完全弄清楚蛟龙小队具体都有哪些人。

一个小队尚且如此,片中还有一整艘潜艇的人物,连厨师都要拍,难怪每个人物出现的时候都要用字幕把名字和职位打出来。

这是打算2个多小时拍完一部《水浒传》啊。

隔壁《射雕》也是改编长篇小说,尽管槽点满满,但后期在详略方面还是有所侧重,起码主要人物还是能分得清吧。

战争片也不一定就要把格局无限拉大,人数越多就越好。

《孤独的幸存者》就拍了一个四人侦察小队,反而能把故事讲明白。

每个人负责做什么事都很清楚,对战的时候使用什么战术,地理方位如何变化,一路看下来都很流畅。

而且每次战争场面都在累积情绪,即使观众不了解他们的过去,也可以在他们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对人物投入情感。

《蛟龙行动》拍人没拍清楚,拍景也有一部分没拍到位。

虽然影片开头用长镜头介绍了龙鲸号的内部结构。

但这个镜头的科普意义更大一点,就是军备展示,带我们参观一下潜艇,最主要的动作场面并没有发生在这里。

后面蛟龙小队上了敌艇那段就有点乱,一直到核弹基地,空间变大了之后,动作戏才有了更多发挥。

设计这个基地大概有一大半的原因是为了打斗吧。

不然全程是鱼雷对轰,就得想更多招,无论摄影还是情节,都必须不断升级。

有了枪战和肉搏,就可以有更多设计方向,画面也更加丰富。

林超贤和邱礼涛虽然都是香港导演,都拍动作片,但两个人的风格还是很不一样。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邱礼涛的片子里面的人物会更有意思,情绪也更加饱满,有时候甚至喷发而出,比如《拆弹专家2》。

《蛟龙行动》是群戏,且几乎每个人物都设计了背景。

但一来套路太像,全都是有一个心魔,或者放不下的人和事,然后相同的情况梅开二度,破除心魔。

二来就是刻画的力度很轻,只是证明给观众看,主创在哪里使了力气就完事了,力道和火候都不讲究。

片中有句台词说“小心被AI取代”,还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拍蛟龙小队打机械狗,证明人定胜AI。

但这些人物本身就挺AI的,那些公式化的转折看得内心毫无波澜,无法调动太多情绪,多数情绪波动都是动作场面给的。

张涵予没辙了之后开始吹口琴那段把我尬住了,吹完之后各种问题就被解决掉。

感觉不是张涵予没辙,而是主创没辙,就吹个口琴,唱首歌糊弄过去。

邱礼涛的那些人物做得有意思,主要就是拍出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拆弹专家2》的刘德华觉得自己被“用完即弃”,然后开始报复。

《蛟龙行动》中的人物在这方面做得没什么张力。

比如于适跟黄轩之间有恩怨,黄轩的爸爸误杀了于适的爸爸,最后解开恩怨的方式就是让于适误伤黄轩。

但时间点是在坏人全都解决掉之后,跟任务的关系不大,至始至终都只是私人恩怨。

其他人也基本上都在服从。

对现实中的军人来说,服从确实是家常便饭。

但在电影里面如果要做出戏剧效果,还是可以深入挖掘一下。

尤其是电影院的观众,大部分不是学生就是打工人,平日里被迫服从,至少精神上对反抗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哪吒》拍反抗,一下子就让大家燃起来了,《蛟龙行动》一味讲服从,可能也是不被待见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电影市场瞬息万变,7年前《红海行动》能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7年后的续作从天花板变成地板。

所以《哪吒》第三部能不能继续支愣也是个未知数。

来源:啊宝侃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