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也找过外国团队合作,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12:37 2

摘要:而且像这一次本来也是寄望于能够找到一些国际制作团队帮我们完成一些比较重点的镜头,但外包出去了之后试了之后才发现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哪怕找到一些顶级的四校制作团队,但因为是中国的项目难免会对我们带有傲慢与偏见,而且就不是创作心态了,就是接包的心态。

现在虽然有这么的票房好,又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是好像在电影工业的这一套体系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而且像这一次本来也是寄望于能够找到一些国际制作团队帮我们完成一些比较重点的镜头,但外包出去了之后试了之后才发现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哪怕找到一些顶级的四校制作团队,但因为是中国的项目难免会对我们带有傲慢与偏见,而且就不是创作心态了,就是接包的心态。

也许它是一个顶级的工作室,但它可能也用三流的人员来完成项目,所以外包出去了之后往往好多镜头都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收回来自己国内的团队来用心的去打磨,对兜底才最后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现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死磕出来的,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不过以前带了这种畏惧感,不敢走上这条道路,所以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有这种潜力。天下之事都不新鲜,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就慢慢死磕。

在死磕的过程当中也认识到了国外的强大和先进的工业的流程和技术,仍然是在学习的阶段,差距肯定是在缩小,中国的文化可能让西方团队做可能也理解不了,次有文化差异。

就像和一个中国的团队来解释,在这个镜头中会出现一个金箍棒,大家都知道金箍棒是什么,但如果去跟一个国外的团队解释,这个镜头中会有一个金箍棒的特效,就得给他从头解释金箍棒是什么,可能还要再扯一会儿《西游记》和孙悟空,是说需要花更多时间来解释背景,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花在沟通上面的时间会多一些。

但是直观地讲就是用外方团队如果参与创作也有他的好处,就是他们可能能更多地用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的电影的作品,可能有利于电影走向世界,真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是来源于那作。

作品本身一开始剧本、故事、角色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打动全世界的观众?这些不是能够外包的东西,所以现在第一步做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国内的观众也喜欢,然后,渐渐地我把这东西做得越来越好,我继续精进自己的记忆,我相信总有一天它里面会诞生出新的玩意儿、新的内涵、新的灵魂,让全世界都能够来欣赏它。

来源:苹果树的夏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