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点亮《哪吒2》:一场地域元素与电影艺术的盛宴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09:50 2

摘要:等待了 5 年之久的《哪吒2之魔童闹海》终于在今年春节档震撼上映。影片一经推出便引发热议和推荐。《哪吒2之魔童闹海》在情节上不仅承袭前作,制作更加精良。更让人惊喜的是,电影将成都本土文化巧妙融进剧情,处处隐藏成都特色“小彩蛋”。电影与成都地域文化形成了深度交融

等待了 5 年之久的《哪吒2之魔童闹海》终于在今年春节档震撼上映。影片一经推出便引发热议和推荐。《哪吒2之魔童闹海》在情节上不仅承袭前作,制作更加精良。更让人惊喜的是,电影将成都本土文化巧妙融进剧情,处处隐藏成都特色“小彩蛋”。电影与成都地域文化形成了深度交融,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道教文化,贯穿影片的哲学内核。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而成都制作《哪吒 2 之魔童闹海》里,道教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仿佛是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脉络。魔丸、灵珠一黑一白,一邪一正,看似对立却又相互依存,从混沌中诞生,开启了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命运之旅。这一设定与道教中太极图所蕴含的生生不息之意不谋而合。太极图以黑白双鱼相互环抱,寓意世间万物皆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而魔丸、灵珠所化的哪吒、敖闰并非简单地二元对立,两人的命运纠缠,在相知相识、共同御敌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的成长,这便是太极图“阴阳共生”的最好诠释。五行生克的理论在影片中也有着精妙的体现。哪吒属火,其性格热烈似火,行事风格大胆奔放,充满了冲劲与活力;敖丙属水,外表温润如玉,但其内心却有着如水般的坚韧和执着。火水本就是五行中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的元素,他们之间的命运纠葛和情感冲突,就像是五行生克的生动演绎。玉虚宫的格局按照后天八卦排列,象征着它代表阐教掌控秩序,遵循自然法则,也暗示着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在这既定的秩序下,又有着各自的变数与挣扎。这些道教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文化内涵,更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了成都本土道教文化的深邃与神秘。

方言与性格,成都人的幽默与担当。在《哪吒1》里,太乙真人一口极具特色的 “川普”,让他成为电影的搞笑担当。在《哪吒2》里,太乙真人延续上部的诙谐幽默,语言更是带有成都人特有的调侃味——“两个胎神”“大欺小,癞疙宝”“小欺大,没文化”。在最后天元鼎上大战中,哪吒戏耍南海龙王、北海龙王的暗号,也是成都人耳熟能详的“红凤凰黄凤凰”。看到此的观众,都开心地跟着两位龙王念起绕口令。哪吒的性格仿佛与成都人一脉相承,看似一副懒散、吊儿郎当的模样,却脾气火爆,动不动就“炸毛”,但在关键时刻,他却能挺身而出,勇敢地撑起重任。面对逆境不退缩,面对绝境不放弃。这种强烈的反差,正是成都人性格中不屈与担当的体现。影片中,面对玉虚宫无量仙尊以仙道压迫,众人、众生奋起反抗,在鼎中竭力对抗三昧真火,这一场景更是将成都人众志成城、反抗强权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紧密相连,成为了影片中最动人的力量。

古蜀文明与自然风光,成都文化的视觉呈现。除了道教文化和成都人的性格,影片中还融入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成都本土文化元素。太乙真人有两只可爱的结界兽,其造型灵感来源于三星堆的青铜头像和面具,神秘又萌趣十足。结界兽插科打诨的登场,不仅为影片增加趣味,更让观众对成都的古蜀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影片中还展现了不少自然风光,细看颇有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的美景。青山、蓝天、白云、瀑布、竹林、,优美的景色,不仅作为故事背景的呈现更让观众领略到了成都周边的自然风光之美。它们与影片中的人物、故事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成都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

《哪吒 2 之魔童闹海》与成都地域文化的双向赋能,是一次电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影片通过对成都本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让观众在欣赏精彩电影的同时,深入了解了成都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让成都地域文化借助电影这一强大的传播媒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促进,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来源:三国部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