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探”系列的老粉可能已经习惯了唐仁魔性的笑声,但是这一次有了变化。在《唐探1900》里,导演给两位主人公来了一次性格互换。
《唐探1900》:“唐探”系列最好的一部
上映6天,《唐探1900》票房就突破20亿。“唐探”这个10年“春节档老字号”招牌依然闪亮。
对于观众来说,《唐探1900》绝对够惊喜,还是一样的配方,却做出了不同的味道。
故事一杆子捅到一百多年前的旧金山,这是“唐探”故事的一次回溯,为“唐探宇宙”增加了时间的坐标。
这一次,故事里不仅有喜剧悬疑和异国风情,还有了更具厚度的东西——家国情怀。
当秦风变成唐仁
“唐探”系列的老粉可能已经习惯了唐仁魔性的笑声,但是这一次有了变化。在《唐探1900》里,导演给两位主人公来了一次性格互换。
玩世不恭的油腻大叔唐仁,摇身一变成了死难华工后代、部落首领养子、正直勇敢好青年阿鬼(唐贵)。
而诚实可靠小郎君秦风,这次变成了碎嘴的“机会主义者”秦福。遇到困难就躲,没好处的事儿不干。
性格和身份变了,能力自然也变了。中医世家出身的秦福把“望闻问切”用到了破案中,你别说还真贴切。
相比于主要提供情绪价值的唐仁,阿鬼这次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不仅“布雷斯塔警长”灵魂附体,还因为常年解刨动物而成为故事里的“法医”担当。
所以这一次,阿鬼成了故事的主要推动者,他渴望报仇的决心和保护华人的勇气,推动着自己和秦福向前走,然后两个人在不断的冒险与历练中,完成人格与能力的蜕变。
当秦福在旧金山市政厅门前撕掉“绿卡”的那一刻,真正的“唐人街神探”诞生了。
影片中不止秦福一个人拥有这样的人物弧光,而导演陈思诚想要表达的,正是大时代的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与选择。
来自小岳岳的惊喜
在陈思诚的镜头下,岳云鹏贡献了“电影生涯”里最好的一次表演。
他扮演的“朝廷鹰犬”费洋古刚出场是个小丑般的人物,夜郎自大、色厉内荏。费洋古以自己八旗子弟的身份自傲,跟洋人做自我介绍时一长串的title堪比龙妈。
而当我以为这一次岳云鹏只是再次重复自己的搞笑表演时,费洋古迎来了高光时刻。
当费洋古听闻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太后皇帝不知所踪,顿时血灌瞳仁,以一种癫狂的姿态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个先抑后扬的人物,前面有多搞笑,后面的爆发就有多激烈多悲壮。临死前,费洋古留下遗言——“救中国”。
不是救老佛爷,不是救大清,而是救中国。他终于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他那点儿八旗子弟的骄傲在国破家亡面前不堪一击。
与费洋古异曲同工的是张新成扮演的白振邦。他从未踏足过祖国,但祖国的羸弱却深深影响着他。
整个故事因他而起,他悲剧一生都源于华人身份。正是因为他与参议员的女儿恋爱,才引发了后来这一连串的惨案。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遗余力资助革命的原因:不改变自己祖国的现状,华人在异国他乡便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公平。
这并非电影虚构,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背后都有海外华人慷慨解囊、毁家纾难。因为他们深知祖国与自己荣辱与共的道理。
除了白振邦,还有郑仕良和金陵福。他们来自三教九流,但中国人的身份让他们走上了同一条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命出命。
让白客和魏翔出演更是绝佳选择,不是每个革命者看上去都那么大义凛然,平凡人能够克服恐惧挺身而出,这才是真的勇士。
移民往事
很难想象谁能比周润发更胜任白轩龄这个角色:一个《英雄本色》小马与《和平饭店》阿平的综合体。
尤其结尾那段演讲,流利的台词、强大的气场、准确的情绪缺一不可,而周润发的表演直接让整部电影升华。
白轩龄同样是一个经历蜕变的人,最初的他反对儿子参与革命:“你们的希望离我太远,我唯一的希望是你没事。”
然而他这唯一的希望最终也破灭了。当阿鬼和秦福在市政厅广场为白振邦平反昭雪时,白轩龄独自一人拾阶而上,走进市政厅。那是属于他的战争。
在那场振聋发聩的演讲中,一百年前华工的血泪被和盘托出:“华人干着最困难和最危险的工作,我们用高达百分之十的死亡率,换来了全美第一条铁路百分之七十的路段,都说这条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都埋着一名华人,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
是的,这是事实。到太平洋铁路完工的时候,有一万多华工永远长眠在了西部铁路沿线。然而华人却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在电影里,有一张铁路竣工典礼的照片。阿鬼看到这张照片时泪流满面。
起初我以为这张照片上有阿鬼的父母,后来我们知道,那张照片上没有阿鬼的父母,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华人的面孔。阿鬼是在哭父母死的不值得。
更加残忍的是,由于害怕勤劳的华人对白人地位构成挑战,美国竟通过了《排华法案》,进一步对华人群体进行压迫。
电影里,当地爱尔兰帮派和工会都十分憎恨华人,就是因为华人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华人吃苦耐劳,工资却很低,这会降低白人劳工的工资水平。
而且华人还不加入工会,不是自己人那自然要除之而后快。因此美国工会长期站在排斥华人移民的前列,不遗余力想把华裔居民赶出美国。
工会掌握选票,议员掌握权力,双方上下勾结,让美国在1882年推出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美国黑人经济学家索维尔在他的著作《美国种族简史》里评价说:华人移民曾经遭到美国历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严重的歧视和暴力。
正是这血与泪,让电影里的每一位华人,无论是“朝廷鹰犬”费洋古,还是“唐人街话事人”白轩龄,无论是“ABC”白振邦,还是“戏法大师”金陵福,都选择了同一条出路——救中国。
我想这也是陈思诚想拍《唐探1900》的动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一百年前在美华人的斑斑血泪。为此,他甚至搭建了一座100年前的旧金山。
德州乐陵有个旧金山
陈思诚说,他近几年一直在为自己可能突然“一无所有”做心理建设,而他应对的方式就是面对每一次机会都“全力以赴”。
《唐探1900》也不例外。这一次,陈思诚和他的团队花费9个月时间,动用6000余人,打造出一个1:1还原的1900年代旧金山。
陈思诚不是第一次这样干,在拍《唐探3》的时候,为了完成王宝强和刘昊然在涩谷街头“撒钱”的戏份,他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一个涩谷路口。
想要在涩谷街头拍戏,你需要得到临街所有店家的许可,至于说在十字路口“撒钱”,那绝对不可能。所以,再建一个涩谷十字路口,是陈思诚被逼出来的办法。
这一次拍《唐探1900》,陈思诚放弃了出国的打算,反正现在的旧金山早已不是1900年的样子,不如就把那座“过去”的城市复制出来。于是山东德州乐陵就出现了一座旧金山。
整个场景细致入微,剧组在约300亩的地块中划分了三条主街道:旧金山大道、欧洲街和唐人街。三条主街道和相关街道又划分出多个区域,包括爱尔兰区、黑人区、缫丝厂厂房区、火车站、码头、议政大厅、中国大戏院、白家公馆、协盛堂、格兰特的别墅、报社、警局、爱尔兰酒吧等,呈现出100年前的旧金山模样。
整个城市大到外景建筑群小到大戏院室内的机关设置,都是真实的,这让实际拍摄变得非常流畅。用陈思诚的话说:这是我最自由和从容的一次拍摄。
陈思诚的全力以赴,从感性上讲是对电影的热爱,从理性上讲是电影工业化思维的体现。
曾经亲赴好莱坞学习的陈思诚深知,电影工业化对于电影产业的意义重大。
就像这座旧金山,既省去了出国取景和CG特效的的成本,又保证了电影的真实质感,还为当地留下了可持续盈利的景区,这便是工业化思维和市场化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因为真实而动人
在很多人眼里,陈思诚就像是一个精算师,反复钻研观众的喜好。但陈思诚本人并不认可这一看法。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接片的标准仍然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在陈思诚看来,观众的喜好变化很快,而电影的拍摄周期很长,创作者不可能根据当下的观众喜好去构思未来上映的作品。万一观众的喜好转移了呢?
所以与其说陈思诚迎合了观众的喜好,不如说他创造了观众的喜好。比如他把爆笑喜剧和本格推理这两项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唐人街探案》。
而这一回的《唐探1900》,不仅保留了喜剧和推理的元素,而且还把故事放进了历史,让观众回到唐人街在美国诞生的年代,去看看那个年代美国华人的困境与渴望。
这让“唐探”故事从纯粹的喜剧变成了喜剧外衣包裹下的悲壮故事,而从这个故事里,又升华出家国情怀。
如今的观众,很反感在喜剧的结尾强行上价值。其实问题就出在“强行”两个字,没有价值硬上价值,这如何不让人反感?
可如果这价值是真情实感呢?如果这价值是自然流露呢?如果这价值正是故事的精神内核呢?相信观众只会感动。
《唐探1900》就是这样的故事,在一百年前,在这片与那片土地上,真的有这样和那样的苦难与迷惘,却也真的从苦难与迷惘中,诞生出扭转家国命运的不灭动力和希望。
来源:烂番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