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射雕是一部毋庸置疑的烂片,相当于徐克的《摆渡人》吧。属于纯糊弄事儿、摆明粗制滥造、把圈钱写在脸上的那种。
01
射雕是一部毋庸置疑的烂片,相当于徐克的《摆渡人》吧。属于纯糊弄事儿、摆明粗制滥造、把圈钱写在脸上的那种。
我有一计,保留所有华筝的戏份,一个镜头也别漏,其他文戏全部删掉。
叙事主线改成找郭靖和等郭靖,郭靖可以全程不出现,但同时又有一种无处不在的效果,也可以最后出现,惊鸿一瞥。这样争取凑满75分钟,够着能上影院的时长就行。
假如时长不够,还可以把华筝的素材镜头全加进来,随便再做几个武侠人物动画,配上铁血丹心单曲循环,直到凑满为止。
最后剪出来,我敢保证至少能是一部还能看得下去,并且有亮点的小烂片。
这段“奇思妙计”是华筝戏份没了之后,我在影院坐着用手机打字打完的,不然实在熬不下去。
当然个人非常注意观影素质,选了最后一排的最边边位置,不会影响到其他沉默着、睡着了、看笑了以及提前离场的观众。
02
对这片的观感从出字幕前啰里吧嗦的故事背景交代,就已经开始不妙。它很像那种网大质感的剧情回顾,当经典旋律伴随着片头字幕响起,你以为正片终于开始时,结果发现是自己天真了。
除了华筝部分,从头到尾我根本无法进入故事,一直处在一种出神和游离的状态。
之所以说《射雕英雄传》是徐克的《摆渡人》,是因为徐克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和当年的王家卫一样,看上去原先导演最擅长的东西都在,实质上是一种全面的堕落和溃败。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王家卫会嘴硬一句“我喜欢”,而徐克目前还聪明的处于闭麦状态。
熟悉的武侠类型、经典的金庸文本、鲜明的视觉和动作风格、激动人心的家国情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本应有很大发挥的战争场景......何以最终“成就”了这样一部烂片?
有些评论将原因全部指向流量和资本,我觉得是因果倒置了,最起码也应该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03
射雕的烂,是全方位的烂,它首先和最突出的是导演和编剧的烂。《摆渡人》梁朝伟在也没救,《射雕》有梁家辉不也就这样?说肖战毁了徐克,把肖战抬得太高,把徐克看的太低了。
徐克这种电影江湖的老前辈,和电影里的欧阳锋一样,除了自毁谁也毁不了他。不过跟欧阳锋把假的九阴真经也要练成真的,所不一样的是,感觉徐克这次压根就没准备来真的。
在20年代拍武侠的徐克已经不是那个在90年代拍《新龙门客栈》等片确立“新武侠”美学范式的徐克;
也不是在80年代拍《蝶变》以科幻手法解构武侠彰显其反叛精神的徐克;
甚至也不是10年代拍《狄仁杰》系列尝试武侠和奇幻、悬疑类型融合,搞技术实验的徐克。
拍《射雕英雄传》的徐老怪,成了将自己过往作品一锅乱炖的缝合怪。以放弃脸面和自我要求为筹码,下场玩资本的游戏。
叙事空洞不说,连曾经被诟病的形式主义都不能做到位。这片有类似《蜀山传》《龙门飞甲》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那样充满想象力的视觉奇观吗?
仅剩一些细节尤其是在华筝和欧阳锋的人物身上,保留了些许导演的个人趣味,证明这确实是一部徐克作品。
04
射雕同时也是一部标准的粉丝电影:粉丝刷预售、粉丝控评、粉丝为电影买单。不只经济上,还有时间、心力和精神上的付出。
我亲眼所见不少影院凌晨的幽灵场被刷到满座,我亲耳所闻大年初一最早的场次,粉丝们怎样早早到场应援、分发物料。结果呢?《射雕》的票房上限和糟糕口碑已经可以预见。
只能说是求仁得仁了。
刷预售必然带来挤压其他同档期影片排片空间的非议;搞控评一些素质不高的粉丝动辄在网上攻击批评电影的路人,只会给偶像和电影招黑。何苦来哉?
流量明星要破圈,要真正成长为有实力的国民级演员,只能靠一部又一部好作品的历练。除了天赋、运气和自身努力之外,挑选作品的眼光也很重要。
很遗憾《射雕》从各个角度来看都不算什么好作品,它是一部“九阴假经”。
在现实世界里,九阴假经再怎么练,也成不了真的,最终只能是个神功未成、走火入魔的结局。流量明星和粉丝电影不也是如此吗?一不小心就会被舆论反噬。
我是真心觉得肖战的气质蛮适合郭靖,这个角色对他而言是个突破,表演上无功至少也无过。
但没用,骂射雕烂的人谁都可以捎带脚踩两下肖战,说他没天赋演技差,不需要任何说理和论证,谁让他是个有着天价片酬的流量明星呢。
来源:剧场探险家